本報訊 據市房管局昨天發布的數據,我市樓市雖然出現了調整,但下降幅度相對較小,市區商品房銷量在全省和江浙滬城市中的排名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是全省第3、江浙滬第5。業內人士表示,我市房價可下降的空間不大,目前已到了購房的好時機。
在江浙滬25個城市銷量中——我市僅低于滬、寧、蘇、杭
今年上半年,市區商品房及商品住房銷售備案面積分別為305.6萬平方米和250.7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6.63%和11.25%。這一銷量在全省13個城市中,僅低于南京和蘇州,排名第3;在江浙滬25個城市中,僅低于上海、南京、蘇州、杭州,排名第5。
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普遍出現回落走勢,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熱點城市,商品房銷量同比出現了30%左右的大幅下降。我市樓市同樣也出現了調整,但是,成交量仍處于均衡狀態。從公積金使用率來看,我市也比周邊城市高10%,剛需客戶的購房需求仍較旺盛。
路勁地產常州公司總經理任強說,在全國樓市的壓力下,我市銷量排名并沒有出現變化,說明常州樓市是一個有容量的市場。
上半年市區供銷比為1:0.93
從供應量來看,今年上半年市區商品房批準預售面積361.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99%;商品住房批準預售面積268.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39%。
上半年新增供應降幅明顯大于銷量降幅,表明市場已經在發揮調節作用,開發企業均在有意識地減少推盤,減輕市場的壓力。上半年,我市市區商品住房的供銷比為1:0.93,與去年的1:0.76相比,去化效率明顯提高。
我市去年提出的土地限量供應政策,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有效實施,此前的存量贏得了消化的時機,也為樓市調整帶來了機遇,商品住宅市場未來上行空間明顯。任強表示,土地限量供應為樓市回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商品住房均價6796元/平方米,在全省排名第5
從成交均價來看,上半年常州市區商品房及商品住房銷售均價分別為6854元/平方米和6796元/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7.15%和5.82%,市區商品住房銷售均價在全省仍排名第5。
雖然均價下降,但有改善需求的市民發現,好樓層、好戶型并沒有便宜。12日,市民尚女士認購了弘陽廣場一套105平方米三房,雖然簽約價離自己的心理價位還有幾百元的差距,但老夫妻不想等了,“萬一被人家搶了呢?”
上半年成交均價降低,受特價房成交比例大幅上升影響很大。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均出現快速下滑,房地產信貸也進一步收緊,給我市地產開發企業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了盡可能完成年度銷售指標,部分大型房企采取了激進的特價房促銷策略,其他企業也紛紛效仿跟進,使得上半年特價房成交比例大幅上升。加上去年上半年是全年的成交高峰,成交均價基數較高,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商品房成交均價同比出現了下滑。
房價已無下降空間 目前是購房好時機
對于下半年的走勢,記者走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均表示,我市房價已無下降空間,近期是購房的好時機。
家住卜弋橋的楊先生11日在路勁·城市主場簽下了一套112平方米的2+1戶型給兒子當婚房。他出手前考察了整個上半年的行情,“其實這半年樓盤給的優惠幅度并不大。”他說,趁著現在選擇面還算寬裕趕緊出手。
我市樓市在前幾輪漲價時并沒有大幅上漲,開發企業一向利潤較薄,因此,可降空間并不大。世茂香檳湖營銷經理郝騰認為,七八月份對于購房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時機。作為傳統購房淡季,開發商在價格上不會有波動,且消費者選擇面較寬;但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如果行情較好,漲幅會在5%左右,“只要一個樓盤出現漲價,整個市場就會跟進”。
江蘇新城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蘇南公司助理總經理楊慧表示,其實,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一直都在,開發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給出合適的產品以吸引消費者下一階段的需求。(來源:常州日報)
附:人民網:“救市”要有底線 不能無節操
今天,江蘇常州市的市委機關報《常州日報》在其頭版頭條位置刊發《我市目前已到購房好時機》一文,文中援引常州及江蘇多方數據,并以業內人士觀點稱“我市房價已無下降空間,近期是購房好時機”。該文隨后被多家網站轉載,網友紛紛跟帖蓋樓,并在微信、微博等個人社交媒體上被多次轉發、評論。多數網民輿論認為地方黨報此文是變相救市行為。
據人民網記者了解,這篇報道文末署名作者為“繆滋來”和“黃潔璐”,值得注意的是,署名作者黃潔璐為常州日報社記者,而繆滋來實為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宣教處處長。
記者分別致電常州市房管局局長孫勇和作者之一繆滋來,雙方均表示對于該報道現在不方便予以評價。
據該則報道提及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區商品房及商品住房銷售備案面積分別為305.6萬平方米和250.7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6.63%和11.25%;從成交均價來看,上半年常州市區商品房及商品住房銷售均價分別為6854元/平方米和6796元/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7.15%和5.82%。
文中還指出,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市區商品住房的供銷比為1:0.93,與去年的1:0.76相比,“去化效率明顯提高”。
“上半年新增供應降幅明顯大于銷量降幅,表明市場已經在發揮調節作用,開發企業均在有意識地減少推盤,減輕市場的壓力。”該報道指出,“對于下半年的走勢,記者走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均表示,我市房價已無下降空間,近期是購房的好時機。”
據常州房產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月常州共有66個項目開盤或加推新房源,新增房源超過17000套,較2013年上半年同期增加了近1000套。
盡管推盤量有所上升,但上半年常州五大區的商品房成交約為2.8萬套,比去年同期下降8%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了近2成,成交均價更是連續半年未突破7000元/平方米。
據世聯地產數據顯示,常州市2014上半年商品房成交36196套,其中商品住宅成交25450套,同比去年31031套下跌17.99%。截至今年上半年結束,常州市一手房商品住宅可售面積為1231.81萬平方米,若按近26周常州市商品住宅周平均11.96萬平方米的銷售速度計算,目前常州市的新房可售量需要超過103周的時間才能被市場完全消化掉,也就是近2年的時間。
人民網記者在多家網站轉載的新聞后跟帖中發現,常州日報此文觀點并沒有獲得大多數的網民認同。其中,騰訊網友在該原文后的評論達到近2000次,有網友評論稱“讓市場說話,做個冷靜的購房人”,也有網友質疑該文觀點,并反問“如果購房時機到了,為何成交量還是上不來?”。而少部分網友則質疑該文的動機,認為是“常州地方政府變相救市,號召大家買房”。
人民房評:“救市”要有底線
雖然房地產市場已經呈現區域化格局,地方政府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采取雙向,乃至多向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當下房地產市場可以無限制,無節操地去“救市”。
7月15日,常州日報作為地方政府黨報,竟然在頭版頭條發文號召市民買房,稱是最佳買房時機。這種“救市”之舉,實屬沒有節操的行為。
了解常州房地產市場的人都知道,長期以來,常州就是房地產嚴重供過于求的市場代表。從2006年以來,每次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常州都是重災區。歸根到底,是地方政府賣地規模太大,城鎮化人口規模跟不上房子供應量。加上常州過去是加工制造業的基地,城市發展規劃過快,而后來加工制造業出現了衰退,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衰減,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房屋閑置、空置,賣不出去的情況很多。
還記得2008年房地產調控的時候,常州就曾采取過政府出錢從市場上購買商品房來作為保障房的情況,這個做法雖然在當時從保障房的建設角度,是一個創新的地方,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常州市場上的房子過剩問題,一直是長期存在的。
這次房地產市場調控深度和廣度還遠沒有到位,呼和浩特等一些城市宣布放開了限購,但是這些措施,都符合地方房地產市場情況,也不會給市場帶來過大的市場干擾因素。而常州竟然在當地黨報頭版頭條發文號召買房,卻是有點滑天下之大稽的意味。
這種“救市”做法,也未必有效。常州房地產市場過剩的問題,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供地過剩,應該按照住建部等部門提出的雙向調控的措施,加強供地控制,同時制定人口和土地、房屋建設匹配的城鎮化規劃。地方政府不應該無節制賣地,應該盡快從土地財政的依賴中擺脫出來。而不是靠地方黨報來吆喝幾句,號召買房,就可以解決這個城市房屋高庫存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