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農產品對人體有害嗎?這個問題不能籠統回答。它可以有害,也可能無害,而更多的是一時難測有害無害。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不同于傳統方法生產的農產品。
轉基因農產品可以做成有害的。只要掌握轉基因技術者有意愿,他們就可以很輕易地把于人體有害的基因轉入農作物中,對農作物偷梁換柱,讓它含有毒素,或者改變其營養成分構成,使慣食這些食品的群體的健康不著痕跡地受到損害。
國家之間,競爭永恒,有時這種競爭是你死我活的;因為人類共享的生存資源有限,你用了我就沒了;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有《國家安全備忘錄200》以設法限制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的秘密計劃。和平時期,我們似乎可以相信,沒有國家會邪惡到搞出一個有害的轉基因農產品來消滅另一個民族。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如為了危害漢民族,一個國家將某種于人體有害的基因轉入漢民族重要食品的大豆或主食稻米中,中國人長期進口并食用這有毒的改基因產品,漢民族就會深受其害。一國的種族間的競爭也是你死我活;這種競爭看似物競天擇,但當“天擇”危及某些種族的優勢地位,那些優勢種族則可能利用其所掌握的科技來人為干預這種“天擇”趨勢。如美國白人在美國的數量優勢將為迅猛繁殖的墨西哥裔人淹沒,白人種族主義者可以將某種破壞生育的基因加入墨西哥裔主食的玉米中以抑制墨西哥人的過度繁殖;以色列本國內巴勒斯坦人猛生猛育,猶太人為了保障以色列國內猶太人的絕對多數,可能對某種巴勒斯坦人的主食產品加以改基因,使巴勒斯坦人不育或少育。這些辦法看似邪惡,但對于某些優勢地位國家或某些優勢種族卻是自然選擇–正所謂“患失之,則無所不為。”被毒害者無知無覺----任何人都無法確證某一食品與某些特定族群的特定疾病的相關性?,F在改基因種植量最大的是玉米和大豆。玉米是美洲本土人的主食,大豆是中國人的重要食品--事實上美國生產的改基因大豆很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消費。作為白人主食的小麥幾乎禁絕了商業化種植;作為白人重要食品的土豆曾有過試驗性種植,但都淡出市場,至今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種植。某些國家在推廣改基因品種的商業化種植上是否有商業利益之外的意義,我們不妨存疑。
另外,改基因技術掌握者對賴其供應食品的國家可以有巨大的食品控制權。如其改基因種子傳入某國,這種控制權則可能成為生死大權。如美國改基因玉米不受限制地進入某國,從而迅速占據該國玉米市場,讓無數種植傳統自然玉米的農民破產;如該國農民為了競爭,從美國進口這種改基因的玉米種子,該國政府又不予禁止,則改基因玉米將把該國傳統自然玉米種植全部剿除。如玉米為該國主食,則美國完全掌握了該國的生死命脈。所以,能否防止外來轉基因食品全面占據一國市場關系到一國農民的生活;能否堵住外來改基因種子,尤其是主食種子,決定發展中國家的自主權。
人類對改基因食品的食用的“實驗”時間不長,對改基因食品安全測試都是短暫的基于動物的有限測試--改基因產品對人類的影響有千千萬萬,現在我們只能挑選幾項加以檢測,而改基因推廣者往往以這些有限測試的正面結果來證明改基因的安全可靠。改基因食品的生產是對傳統食品生產的顛覆,是對人類有史以來代代相傳的傳統自然食品生產方法的革命性變革,必將有難以預想的無窮后果,對改基因帶來的無窮連鎖后果今天的“科學家”們不可能設想周全。改基因食品生產的影響不僅在于改基因食品對食用者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對傳統自然作物或動物的破壞性傳染,對傳統自然種植或養殖的毀滅性沖擊,掌握改基因技術的大國對不掌握轉基因技術而又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人民生活自主權的破壞,以及對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等等。許多改基因對人類的影響恐怕需要幾代才能確知。目前對改基因可能導致的諸多問題,因改基因食品的開發食用時間有限,爭論頗多,誰也難有定論,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問題我們現在無法確知。但多年來改基因的推廣宣傳由利益在系的高科技美國公司主導,他們掌握著科學話語權,只大談改基因產品的諸多好處,他們聯合掌握世界話語權的美國政府,所向披靡,使改基因反對者往往顯得無知弱小。目前,與美國政治一體的國家如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都對改基因比較開放(澳大利亞只是在部分地區禁止改基因作物種植),但許多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希臘、匈牙利、保加利亞、盧森堡等國不僅禁止改基因產品的種植,還禁售改基因農產品;俄國也宣稱要禁止種植和進口轉基因農產品;許多發達國家如日本、德國、瑞士、法國都禁止種植生產改基因農產品。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一天轉基因的惡果呈現,全球將全面禁止轉基因。許多國家現在禁止轉基因的本土種植生產都是基于對轉基因產品的“傳染”導致對本土原生作物的毀滅的恐懼所采取的必要防范措施。
從大處著眼,我們都該深懷對大自然或“造物”的本能敬畏,因為到頭來毀滅人類的不是“落后”而是“科學”,摧毀人類健康的不是“落后”的傳統農業而正是所謂的“科學”農業。許多從事“科學農業”的“科學家”們可能基于自身利益而難顧及此,只會一味強調“科學”的眼前現實利人意義。“科學”農業減少投入卻增加產出,讓我們能養活更多人,因此通過“改基因”來提高產量看似未來農業的必經之路。但也許這正是人類的自毀之路--人類自毀的基因可能正隨著食品基因的更改深植于人體內。人類“科學”在不斷創造奇跡,但我們不要太過相信人造奇跡,要知道造物是吝嗇的,人為的對植物或動物基因的一點更改使產量暴增不定是大好之事。因為每一自然生物或植物都有其自主生命,也許那是天造的,也許那是通過數百萬年進化而成的。如今我們所掌握的科技似乎使人類能干預更改許多植物或動物基因構造來使之高產以“造福”人類,但若懷有對自然的本能敬畏,心知一切看似“造福”人類的對自然的過多干預都可能是造孽的自毀之舉,則我們會對自然的干預會有所收斂,有所不為。
改基因的問題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國的“改基因”政策決不能只由迷信“農業科學”或利益在系的“科學家”說了算。食品生產攸關國民生死。對于改基因產品,我們要向日本學習,要保守保守再保守。我們要謹記中國俗話:“小心沒有過過逾的。”—小心謹慎應是我們對待轉基因的指導方針。我國不必在改基因的推廣上去“趕超”美國,為改基因而改基因。我國的人口發展趨勢及地理人力狀況也決定我們必須走不同于美國農業發展的道路。改基因推廣者的宣傳點在于改基因食品能大量便宜生產,世界人口不斷增長,改基因能保證發展中國家人民免受饑餓。但我國人口不久即達高峰,從此人口將迅速自然減少并在未來百年都將處于持續下降趨勢;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正不斷提高,國家應更注重追求食品的質量。我國耕地有限,糧食生產的目的也與美國及其兄弟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不同。他們生產的許多大宗改基因產品的重要部分是為了出口,為了其商業利益,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疑問他們可以忽略;我國基本上是自種自吃,不必去生產有疑問的改基因產品來拿自己做實驗。另外,美國地多人少,且耕地肥沃平坦,便于大規模的粗放的大宗作物如玉米、大豆等的機械化種植,它追求的是多快好省地生產大宗糧食產品以占據世界大宗糧食市場,滿足世界不斷增長的糧食需要,改基因是其必從捷徑。中國地少人多,除東北華北少數地區便于大規模的大宗作物種植外,很多地區都是分散的小塊土地,尤其是華中華南華東丘陵地區,更宜小規模的傳統的精耕細作。所以中國農業的大方向將是利用中國地理和人力,發展獨特的有機產品生產技術,種植高品質的安全健康食品,自給同時,少量出口高精食品,滿足他人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占據世界食品市場的另一端。
因此,我們對待改基因產品可不必跟從美國。我國在改基因的研究上可做大量投入,但在商業化種植生產上要慎之又慎;要竭力保持傳統的農業種植和農業生產。改基因可能是人類食品生產的革命,潛力無限,但也可能有難以預料的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后果。不管如何,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耕地有限的人口大國,既然人家在搞改基因農產品,我們也不得不搞。為了國家安全,對于轉基因農產品,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轉基因作物要以我為主。自己研究,自己商品化,自己也就相對放心。中國要絕對禁止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種子.
第二,禁止改基因動物的養殖并禁止進口任何改基因動物產品及其衍生制品。
第三,任何改基因的農產品,都不要輕易推廣種植;必須有立法來嚴格審批并控制改基因農產品的品種及其種植地域、時間及銷售場所。
中國地大,改基因的農副產品只容許它在特定相對封閉或獨立區域有限種植。這樣,既為避免改基因作物對原生作物的傳染,也為當轉基因產品出現問題時,能迅速消除其影響。
對自主研發的改基因的小麥、水稻等中國人的主食作物,更要慎之又慎,絕不能商業化種植。因為任何改基因產品,都有許多難以預測的未知后果。有的不良后果需要數代才能發現。若作為國民主食的小麥,水稻因改基因而出現問題,無法補救。再者,現在我國傳統的雜交水稻小麥種植效果很好,且可以繼續改進,根本沒必要冒險去種植改基因水稻小麥。
第四,中國要盡量避免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如果不得不進口,只少量、短期隨機進口那些在出口國長時間廣為食用的同類農產品。在生產國沒有廣泛長期食用的轉基因產品不得進口。
第五,所有轉基因產品及其衍生產品都必須突出注明“轉基因”字樣。
轉基因產品的標識要通過立法強制執行,國家絕不能容許改基因產品魚目混珠,排擠掉傳統有機農產品,壟斷市場。如轉基因黃豆,必須用醒目紅色標簽標明“改基因黃豆”,用改基因的黃豆制作的豆腐、豆油、醬油等所有衍生產品都應突出標明“用改基因黃豆制作”。讓相信轉基因產品安全或只能購買相對低廉的轉基因產品的可以選購轉基因產品,對食品要求較高的可選擇更貴的非改基因食品,這樣才能保護傳統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因為傳統產品種植成本大,產量小,轉基因產品卻高產低價和形象相較美觀,如不予標明,兩貨相比,不明其實的消費者將首選轉基因產品,從而使傳統的非改基因產品淘汰出局,無人種植。另外,國家要教育公眾認識改基因產品與傳統自然產品的差異,要讓非改基因的農產品能在高出改基因產品數倍的價位仍具有競爭力和廣大市場,這樣傳統自然農產品的種植者才能生存,傳統農產品的種植才能發展,民生健康才能相對無虞。
(注:康乃爾大學生物學博士后KJ為本文提供基本框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