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農工商系列窩案”查處有了新進展。據廣州市檢察院前日通報,已有19人因卷入該案被立案調查和起訴,除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外,還包括公司黨委書記、副書記、總經理助理、副經理、辦公室主任等12名高管涉案。這些人涉嫌利用國企改制轉型,設立公司挪騰貪污國有資產2.84多億元,金額打破了廣州貪腐窩案的以往紀錄。
這確是一起讓人觸目驚心的貪腐窩案,也是非法侵吞國有資產的典型案例!據檢方介紹,涉案人侵吞的國資主要是土地和房產等,2.84億多元是按十幾年前的評估值,這些年來已翻了不知多少倍,假如按現下的市場價評估,其案值更是驚人的天文數字!
“白云聯合公司”曾是廣州市屬國有農場系統最大的綜合性企業,下轄企業眾多。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擁有2.5萬多畝土地,職工1.3萬人,但眼下公司已名存實亡。在廣州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擁有如此豐富的土地資源,該是一筆多么巨大的財富。然而,白云公司不但沒能在此基礎上創出一番事業,反而日漸衰落,成了一個爛攤子。究其原因,顯然與公司高層集體貪腐不無關系。說白了,正是一窩“碩鼠”掏空了公司的根基,最終令其轟然坍塌!
貪腐涉案者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但這起廣州“最大貪腐窩案”留給社會各方的反思卻并未終結。顯然,該案無論在國企監管還是反腐的制度設計方面,它所顯露出的教訓及漏洞等,都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重視。
首先,它暴露出國企內部監控和反腐的巨大漏洞。這些年來,不僅是“白云腐敗窩案”,其他一些地方和行業的國企也頻頻曝出貪腐案,這與國企內部的防范體系缺失不無關系。尤其是一旦出現高層的集體貪腐,串通一氣,那么所有“防線”便告崩潰。為何國企容易出現“高層窩案”,是制度漏洞還是監管失職?國企該如何防范“內部人控制”,確保國有資產不變為某些貪腐分子的私產?這是我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其次,它暴露出國企轉制中的國資流失的黑洞。“白云窩案”涉案長達十幾年時間,在此期間,張新華等人通過虛設債務、低估資產、隱瞞債權、變賣資產不入賬等手段,左右騰挪、化公為私,將國有資產攫為己有。在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上,有形的國有資產在不斷流失,不斷被“碩鼠”侵吞,居然沒有引起任何主管或監管部門的注意,實在讓人匪夷所思。顯然,國企在轉制改型過程中,由于權屬變更等因素,最容易造成國資流失,無論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這都是個突出問題,如何加以防范,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
再則,它也暴露出外部監督和制約措施的匱乏。可以說,“白云農工商系列窩案”的最終受查處,還要歸功于一些退休老職工堅持不懈的舉報和上訪。盡管張新華等人的貪腐手段隱蔽,加之公司轉制等諸多因素,增添了對其的查處難度,但是,職工舉報已然揭出了“狐貍的尾巴”,若能早一點引起國資和紀檢部門的重視,又何至于拖得如此之久。
“最大貪腐窩案”無疑再次敲響了國企監管的警鐘。事實表明,只要權力不受監督,貪腐便會無孔不入,因此,既要構筑好制度的“籠子”,更要扎緊監督的籬笆。對國企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將監督的權力交給企業職工,只要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任何貪腐行為都難以遁形。
原標題《廣州最大貪腐窩案》
附:廣州國企老總違規私有化 造成國資流失近3億
廣州市人民檢察院26日對外通報“白云農工商系列窩案”,原廣州市國營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總經理張新華被指涉嫌貪污國有資產2.84多億元,涉嫌受賄9780萬元、港幣238萬元,且貪污受賄時間跨度長達15年之久。據悉,該窩案是目前為止廣州查辦的涉案金額最大的貪污賄賂系列案件,包括張新華在內的該國企原7名高層全部涉案。
據廣州市檢察院介紹,1998年6月至2003年5月,張新華在擔任廣州市國營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經理期間,以“保護”國有資產為名主持成立廣州市廣田置業有限公司,名義上該公司由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監管,實則由其個人實際控制。
隨后,張新華等人通過虛設債務、低估資產、隱瞞債權等手段,將白云農工商公司及其下屬公司的大量國有資產轉至廣田公司名下,涉及廠房、果園和土地遍及廣州市白云區、越秀區和天河區。
2006年,張新華擅自成立私營性質的廣州新雨田置業有限公司,以并購廣田公司形式,全面接受廣田公司賬面資產,轉移到廣田公司名下的原屬白云農工商聯的國有土地和房產就全部私有化。經評估,這些被非法轉移的國有土地和房產價值達2.84多億元。
張新華將原白云農工商公司的部分管理層人員也拉入新成立的新雨田公司,并讓這些人在新雨田公司占有相應股份。張新華在新雨田公司占有25.4%的股份,折合人民幣7200余萬元。此外,張新華還利用職務之便,在多處地塊使用權的轉讓過程中收受巨額賄賂,高達9700多萬元。
張新華從1998年起至2013年案發,貪污受賄時間跨度15年。張新華還授意其親信和親戚成立公司,再由公司轉款到個人賬戶,達到“洗錢”目的。
廣州市檢察院新聞發言人李學東當天表示,該起窩案涉案是目前為止廣州市查辦的涉案金額最大的貪污賄賂系列案件,張新華等人涉嫌侵吞的國有資產以房產地塊為主,經評估值近3億元。
廣州市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吳筱萍稱,張新華侵吞的國有土地和房產當時價值已高達2.84億元,如今過去這么多年,這批國有土地和房產的目前價值多大可想而知。她說,張新華貪污的巨款已經流向境外,現正加大追繳力度,爭取在短時間追回贓款。
李學東透露,該窩案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的犯罪嫌疑人集中在公司管理層,共7人,除張新華外,還包括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章國春、黨委書記張福來、副書記黃銀娣、副經理陳宇航、辦公室主任邱一旋、綜合管理部部長羅漢鐘等公司高層管理人員。
李學東說,正是上述人員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動用手中權力互輸利益,使得公司監管制度流于形式,才瞞天過海,侵吞如此巨額的國有資產。
記者從廣州市檢察院了解到,目前廣州方面已起訴該系列窩案17件19人,其中起訴涉嫌貪污、受賄犯罪的被告人12人,包括張新華、張福來、章國春等;起訴涉嫌行賄犯罪的被告人7人。
附:人民日報:廣東近百大項目向民資招商
為進一步破除民間投資玻璃門、彈簧門,今天上午廣東省政府集中推出重大項目97個,面向民間資本投資招商。
本次廣東省推出的9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120億元,涉及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商貿流通、金融服務等領域,均是過去民間資本難以涉獵的領域。廣東省政府希望借此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以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2012年,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重大項目面向民間資本投資招標推介活動,目前已推出三批共25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達5227億元;與此同時廣東省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2011—2013年,廣東省民間投資總額分別達到10053億、10177億、12780億元,分別占同期社會固定投資總額的59.4%、52.7%、55.9%。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廣東將努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破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民間資本的巨大潛力和持久活力。為此廣東將進一步深化企業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公共資源競爭性配置,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不久前,廣東省10家省屬企業與民間資本對接,引進民資超過500億元,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了一個好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