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國外某經濟學家說,中國最富的1%人口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房產,并得出結論,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說”存在久矣,從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大家似乎都在等它破呢!這位經濟學家決不是第一位預言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自然也不會是最后一位做出這種預言的。只是大家一直懷疑,中國的房地產有泡沫嗎?泡沫如果有真的會破嗎?希望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掉的各類人都有,但似乎以外國的經濟學家們居多,尤其是希望看到中國經濟崩潰的那些外國政治家們為最。他們看不得中國發展這么順利,看不得中國經濟不出問題。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了,那么中國的也應該破。遺憾啊,如今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竟然還不破,這泡沫厚了點吧。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論泡沫,不論什么形式的泡沫總有破的一天,泡沫破應該是真理性的結論。即使是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也不能例外。只是一下子破掉還是慢慢地破掉那是不太一樣的。問題還在于,我國的這房地產泡沫是怎么構成的,能撐多長時間,什么時候肯破?問題多呢。如果只要說到泡沫就以為它是肥皂泡似的很快就要破掉那就大錯特錯了。況且,我國的房地產真的有泡沫嗎還是有疑問的。也許很多人會舉出很多例子,什么鄂爾多斯,什么青島,諸如此類的有被稱為鬼城的市,不是泡沫是什么?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人造泡沫和市場造的泡沫。就我國而言,像青島、鄂爾多斯那種人造泡沫其實就是所謂的政績工程,不是市場的產物,是政治的產物,那不是市場意義上的泡沫,如是,這不應列在房地產的泡沫中,應列在貪官的劣跡追究中。況且它是特例而不是普遍現象。
其實,我國的房地產被指為有泡沫從房產改革的一開始就存在,尤以這十幾年愈加熱火起來。房產改革以來,中國人應該說是普通的中國人始終在抱怨買不起房,或者說始終在抱怨房價太貴。大量被鼓勵出來的商品房就矗在那被人觀瞻而不是被人很快購買,當房子能停留在市場上一段時間時,那個被稱作“泡沫”的東西就產生了。所謂我國的房地產泡沫說其實就是相對國人的購買力來說的。在我國實際的情況是,房子不因多寡而產生泡沫,十幾億人剛需或者不剛需都有它的道理。但無論那種需求,當大家買不起房時才產生了現在鼓吹的什么“泡沫”。如果大家都能買得起房那就不會有泡沫。換個說法,如果我國的房價能大跌,跌到正常,跌到與普通百姓的購買力相適應的水平上,讓普通百姓們買得起房,泡沫自然也就沒了。或者,我國百姓們的收入大漲也能讓普通百姓們買得起房,其結果大概就不是什么泡沫破裂,而是泡沫消散。泡沫破裂與泡沫消散不一樣嗎?當然不一樣。當我國的房子絕大部分被普通百姓們購買實現其使用價值后,房子就不是蓋多了,表面上看的泡沫隨著百姓們把房買下,就消散了,怎么會有破裂?消散是個過程,破裂是個瞬間,自然是不一樣的。不過大家更看好的是房價大跌,而不是收入大漲。至于房價大跌使那些曾握有三分之一房產的富翁們會得到什么,對普通百姓們來說并不是緊要的事情。擔心房價大跌?在下看,普通百姓們實在是非常歡迎這房價大跌的。那些占有大量房產的人才有理由擔心房價大跌。那樣的話,他們期望的暴利是不會有指望了,盡管錢大概還賺些。不過,富翁們對賺到些錢是極為不滿的。現在大呼小叫的要求救市的,鼓吹影響經濟發展的基本上就是這些富翁們和他們豢養的這家那家們。
我國普通百姓們想的是,為什么相當多的普通百姓們的購買力始終沒有追上房地產漲價的速度,始終沒有能力買房。為什么會出現那位外國經濟學家說的三分之一的房產留在富翁們手里的現象。當然,也許有很多人會猜測,我國不是相當多的普通百姓們買不起房,很可能是大多數的百姓們沒有能力買房,這結論更讓人憂。這結論還需要認真的經濟學家們從統計學的角度、從量化的角度來證明,本文就不操那份心了。但即使是“相當多的百姓”這個概念如果是真的話,那就是我國百分之一的富翁們占有全國三分之一的房產顯然和他們占有的龐大社會財富的情況一樣,除去非法的成分之后亦屬于非合理性的。從這個角度來論,如此少的人占有如此眾多的房產,房地產存在的還是泡沫嗎?在下以為,那不叫泡沫,那叫社會分配有問題。
恩格斯曾對房地產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住宅問題實際上是分配問題。“有一點是肯定的,現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夠的住房,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立即解決現實的‘住房短缺’問題。”這個論斷是不是符合中國的實際呢?是不是很有道理?所謂住宅就是房子,所謂合理使用就是合理分配,就是這房子讓它以什么形式落到誰的手上。所以,就我國而言買房子,分房子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講并沒有本質的區別。當你不分房給大家時,你分給大家貨幣同樣可以買到房,那只是形式不同。但問題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財富的分配形式發生了巨變,導致房子的所謂貨幣分配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房子囤積在富翁們手中,二是普通百姓們買不起房。看富翁們,房子是多。看百姓們房子仍是買不起。原來大家都有權分到房,而當初鼓吹房子改革的人也曾許諾,要把房子由實物分配變為貨幣分配,讓大家自己去買房。可結果呢?房子是造出來了,房子也不再分配了,而買房子的貨幣卻沒有同時給到那些有權利分到房子的人手中。也就是貨幣分配落空了。貨幣到哪去了?到了極少數人手中。這不單有富翁們把錢拿走的情況。看看那個家中放有上億現金的主,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民幣沉淀在貪官們的家中。就此而論,中國發行的貨幣確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正是錢的分配不公導致房子也到了極少數人的手中,他們買得起啊。當初設想的貨幣分配住房沒影了,邏輯上變成原本的形式不同分房與買房,內容應該相同的結果,變成形式不同內容也不同,過去能分到房現在買不起房。從宏觀上看,從社會的角度看,從現實富翁們占有的社會財富看,既然大部分貨幣被分給了極少數人,自然就把房也分給了極少數人。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產生富翁們占有三分之一房產的情況。本文不討論此分配的合理性問題。但客觀上,很多原本有權得到房子的人卻無力買房,不僅這分到房的權利被取消,連買房的權利也落空了,如果我們不說是取消的話。通俗講,那就是他們拿到的錢根本買不起房。所以,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本質上就不是泡沫問題,而是分配的問題。大家應該問的是,為什么我們沒有得到相應的貨幣來買房,怎么我們需要三代人的積蓄來買房?而不是房子怎么會有“泡沫”。
面對中國的房地產問題,有多少經濟學家認為它是分配問題而不是泡沫問題?好像沒有。大家看看那些跟著外國經濟學家鼓噪房地產泡沫的這家那家們,他們的理論和觀點從哪來的?從淵源上看應該很清楚。不過是從外國搬回來的。不過他們沒有搬早先的共產主義的學說和觀點,是把資本主義學究們的老套請了回來。“老師們”怎么喊,自然他們也要跟著“老師們”去喊。“畢業”多年還在“尊師重教”,不愧是儒學國度出來的,老夫子九泉之下一定很是欣慰。
正是這“泡沫說”的影響,正是擔心泡沫的破裂,正是擔心房地產崩盤會給經濟帶來消極影響,最近各地諸侯紛紛出馬救市。發展是硬道理變成了發展房地產是硬道理。似乎房地產不發展就是經濟不發展,似乎讓房地產商們獲得暴利就是發展,似乎讓百姓們買不起房就是發展。在這種邏輯下,中央控房價的政策被生生地改了模樣。這使得那相當多的失掉買房權利的百姓們盼望的房價回歸正常的希望幾成泡影。失掉分房的權利,失掉買房的權利,那一步還會失掉什么?難聽點,將要失掉的是“咸魚翻身”的機會。
于是,中國的房地產就成為一件很怪的事情。如果承認“泡沫說”,就需要救市,就不能讓它破。結果泡沫就不會破,因地方諸侯們不會讓它破。而三分之一的房子被百分之一的富翁們占有的情況亦不會改變。普通百姓們買不起房的現象仍將是普遍現象。這結論讓人難受啊!
所以,中國的住宅根本不是數量的問題,即不是泡沫的問題,而是怎么分配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