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堅守,就有人離開。
離京的“北漂”現在過得怎么樣?近日,新京報記者對曾在北京打拼,最后選擇二三線城市發展的53位來自不同階層、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士進行問卷調查,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離開北京是出于高房價帶來的壓力,近半數的受訪者“無悔”離開北京。
高房價
為“北漂”離京主因
所有受訪者中,共有七成多在北京工作時間不到5年,堅守到10年以上的只有2人,占3.77%。
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每個月的積蓄在千元以下,更有32.08%的受訪者是“月光族”,攢不到一分錢。他們在北京最大的生活成本,是支付高額的房租,有79.25%的受訪者因為房價高房租貴而煩惱,最終有69.81%的受訪者因高房價離開北京。
“逃離”者
多數在當地已購房
在二三線城市生活,買房壓力相對較小。數據顯示,超8成離京“北漂”居住(含租住)在60平米以上的房子,超七成已購房。
但在居住條例改善的同時,“逃離”北京的人也要面對新的壓力。不少受訪者回到二三線城市后,不大適應當地的工作、生活氛圍。約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平公正較差,干什么事都得找人”;“家里沒有背景,單靠能力升職很難”,另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看不慣干什么事情都得送禮。”
同時,有49.06%的受訪者,對于自己離開北京的決定表示“不后悔”,有15.09%的受訪者稱“有點兒后悔”,而感覺“很后悔”的受訪者,只有1.89%。
觀點
二三線城市發展 前途同樣廣闊
專家表示適應當地社會環境同時,要敢于分享大城市先進經驗
“部分"北漂"去二三線城市發展,是理性的選擇。”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葛玉好表示,目前而言,北京等國際一線城市所具有的就業、薪酬等優勢越來越少,而二三線城市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離開北京,前途同樣廣闊”。
葛玉好說,因北上廣房價物價高,距離父母遠等原因,北漂者所耗費的經濟成本及親情感成本都會增加,很難短時間實現安居樂業。在客觀評估自身情況下“逃離北上廣”,在房價物價等相對不高的環境中,經濟負荷相對降低,更容易發揮自己的長處,實現安居樂業。“要改變不做池塘里的大魚,只做大海里的小魚的觀念。”
針對離開北京后,在二三線城市所面臨的“人情”、“關系”等不適應感,葛玉好認為,由于一線城市匯聚全國知名企業及社會資源,能積累先進的工作經驗以及體驗豐富的文化生活。二三線相對落后和傳統。因此選擇“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發展,一方面要根據自身情況,敢于分享自己所學到的先進工作經驗,另一方面也抱著發展的開放的心態,去適應地方的社會環境。
講述
“北漂”回家也幸福
2012年6月,22歲的小夏畢業于沈陽師范大學,不少同學都把簡歷投向北上廣,讓小夏也躍躍欲試,她之前唯一一次到北京,是高考過后和家人旅游。“很喜歡那兒,街道干凈,馬路寬闊,到處都有一種現代化的氣息”。
不過在父母的“挽留”下,小夏于當年7月在沈陽找了一份私立學校教師的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但只過了幾個月,她就對現狀產生恐懼:“22歲的我,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42歲的我,是不是還是這樣?”
去年五一,在說服父親并與老家的男友分手后,小夏帶著家人給的一萬塊錢,踏上開往北京的動車,成為一名“北漂”。之后,她入職勁松橋東南側富頓大廈內的一家公司,每月工資3000元外加提成。
為了上班便利,小夏和在京工作的高中同學租住在勁松橋附近一間50平米的房子內,每月房租3700元,“每人1850元,加上水、電和網費,每個月在房子上要花2000塊。”小夏說,當時她被北京租房的“行情”嚇了一跳。因為在沈陽,在新蓋的樓盤租間房不過一千出頭。因為不愿再向父母張口要錢,小夏咬牙“押一付三”,帶來的錢也所剩無幾。
收入連日常開銷都無法解決,三個月試用期還沒到小夏就辭職了,直到當年10月才在雙井一家公司找到月工資6000元的新工作。在此期間,為節省開支,小夏連超市都很少光顧,不過在電話里她還是告訴父母,自己“過得很好”。
轉折出現在去年的11月初。小夏記得,那天下班打卡時,之前的男友手機響了,說要來北京看看她。“他想把我帶回去,從來北京那天起我就明白,這一天早晚會來”。
男友見到小夏后,委婉地表達了雙方父母委派自己來“催婚”的意圖。后來在一天晚上遛彎時,男友問小夏,這座現代化、快節奏的城市,真的那么值得留戀嗎?
望著男友,腦海里閃過這半年來在北京生活的片段,小夏發現,支撐自己堅持的那堵高墻坍塌了。“就在那個瞬間,我覺得自己應該回家了。”
去年12月離京回家后,小夏很快找到了工作,并與男友舉辦了訂婚儀式,準備在今年下半年結婚。“我現在很輕松,每天不用起那么早,下班回家一進門就有熱乎的飯和父母的笑臉,我會珍惜眼前的幸福”。
至于在北京的那半年,小夏說覺得是一場夢,“夢醒了,就該回家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