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自給率跌破紅線喜憂參半
媒體輿論2014年對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做出調整,其中正在討論的三項主要數據是,口糧自給率基本達到100%,谷物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中國糧食總體自給率長期要保持在80%以上。
中央的政策很明了,小麥、稻谷口糧要確保百分之百的自給率,絕對安全,算上玉米三大主糧自給率基本達到90%以上,算上大豆(大豆應統計在糧食類)總體自給率要保持80%以上。
糧食自給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應對糧食安全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2011年當時泰國政府宣布一份向印尼出口30萬噸大米的諒解備忘錄作廢,理由是該備忘錄由前政府簽署,其大米銷售價低于泰國新政府向米農承諾的收購價。此舉引起印尼政府的不滿。之后印尼政府緊急與越南等大米出口國磋商,以彌補進口大米不夠的缺口。
上世紀80年代印尼大米一度能夠自給自足,然而進入90年代由于發展工業,加上人口的大量增加,國內滿足不了需求,只好大量進口大米。
正如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名譽會長白美清所說,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可以概括為兩穩定一下降,糧食生產穩中有升,糧食市場穩中有升,一個下降就是我國糧油自給率下降。2011年降至不足90%,一方面說明城鎮化步伐在加快,生活水平在提高,糧食的剛性需求在增加,糧食生產在10000個億左右徘徊,糧食進口大幅度增加。
以至于自2012年年以來境外個別媒體揣測中國糧食安全“紅線”松動,《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為此專門進行了調查采訪,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基本的結論是糧食既有進口,也有出口,進口不是為了滿足口糧需要,而是工業、飼料用糧等多樣化消費需求,增加進口還與利用國際糧價走低購進有關。
說句實話,糧食自給率的紅線的確突破,這是不容置疑的,進口近6000萬噸的大豆,以及近1500萬噸左右的小麥、大米、玉米 ,中國2012年的糧食進口總量(包括大豆)已達7236萬噸,這還是海關統計的數字,還不算走私進口的糧食。
以我為主,立足國內,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調劑也無可厚非,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來的玉米大量出口,適量進口加拿大或美國小麥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種調劑,我國已從糧食進出口搖身變為糧食凈進口國,糧食進口量不可謂不大,僅此一項相當于在國外屯田4——5億畝,數字驚人,不得不反省反思。
不是危言聳聽,是迫在眉睫,糧食的剛性需求與剛性制約因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參考消息》曾在2011年4月21日載,美國媒體報道,耕地遭侵占威脅中國糧食安全,文章稱從1996年國家第一次土地詳查時到2008年,中國的耕地共減少833萬公頃。現在耕地已經減至1.2億公頃(18億畝)這一政府設定的“紅線”。
糧食自給率降低的表現是糧食調出省減少,從過去的13個減少到現在5——6個。當前不論是糧食主產區還是銷區,農民種糧積極性都不高,調出糧食的省區逐漸減少。地方政府事實上以“招商引資”為重中之重,占用耕地搞建設,忽視農業和糧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賴中央,銷區依賴產區,居民依賴市場”的情緒在滋長。不少地方是“口號農業”,無序占用耕地的現象并未停止。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業和糧食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歷史經驗證明,糧食如果掉下去,幾年十幾年都翻不過身來。所以,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就要下真功夫把糧食生產和流通抓好,端住端穩自己的飯碗。實際上耕地減少和干旱已經還以顏色,今后糧食生產的增長空間和難度異常大,要達到“十二五”規劃的目標5.4億噸決非輕而易舉能辦到的。而糧食的需求則呈剛性增長。“十二五”末,人口將達到13.9億,城鎮人口將占一半以上。糧食的需求年年增加。產需、供求出現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庫存和進口來補充調節日益困難。原先三大主糧中稻谷偏緊,現在粳稻、優質小麥、玉米等均出現了偏緊的苗頭,糧食始終處于緊平衡狀態。
搞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托市收購政策的頂層設計。國家旨在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糧食安全分級責任制,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全面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主產區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為全國提供穩定的商品糧源。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要確保穩定現有自給水平,堅決防止和糾正放松糧食生產、忽視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的傾向,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強產銷銜接,完善糧食儲備,提高保供穩價能力。
應以糧食立法為基準,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目的,以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和利益為歸宿,明確糧食流通政策措施,發揮好中儲糧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兩個積極性,調動中央和地方抓糧促農保安全兩個積極性,二者不可偏廢,把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明確為最低收購價收購主體,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作為監督檢查主體,實行在地檢查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加強糧食宏觀調控,正確引導糧價趨于合理空間,立足糧食供求緊平衡,確保國內糧食安全。
在本文結束時說,歷史的經驗教訓一次次教育警示我們,面對偌大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糧食生產弱質性,糧食消費的剛性增長,糧食市場和價格的不確定性周期性,糧食宏觀調控須臾不能離開,繼而我國建立長久完善獨立的糧食行政管理機構是戰略性的選擇。如何提高種糧農民收益,調動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的積極性,迫在當前。
(孫曉明)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