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0602641_d.html .
謠言散布記者:人民日報記者,馮華。
謠言散布媒體:人民日報,人民網。
謠言散布日期:2013年10月27日08:30。
謠言散布標題:美國人怎么看轉基因(記者親歷)。
該媒體編造的謠言:在農業大州伊利諾伊,非轉基因大豆和玉米正逐漸被轉基因品種淘汰。據統計的數據,該州轉基因大豆則占到了98%以上。美國農業部部長顧問霍茲曼表示,美國是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應用的大國;無論國內消費還是出口,都是一樣的產品。美國大豆協會華盛頓代表高德利則表示, 生物技術加常規育種,美國大豆產量提高了20%—30%。
事實:美國農業部2013-07頒布的統計說明,伊利諾伊的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比例為92%。所謂“占到了98%以上”是人民日報記者親歷所偽造的數據。
事實:伊利諾伊大豆協會資料說明,跟食品供應的大豆一道,稱之為“特殊用途大豆”,詳見《伊利諾伊大豆產業:事實和數據統計》(中文版第12頁),截圖如下:
原文:特殊用途大豆:2011 年,伊利諾伊州種植的大豆中8%屬于非轉基因作物。伊利諾伊州大豆生產商提供滿足各種用途的多種特種大豆:從非轉基因作物,到食品級,再到低亞麻酸大豆不等。(原文摘錄完)。
很清楚,所謂“非轉基因大豆被淘汰”之說,是造謠新聞。也很清楚,“特殊用途”不是“一般用途”;既然食品級大豆是“特殊用途”,那就說明該州豆農對大豆食品的供應不采用“一般用途”的大豆。該行會資料及照片清楚說明,包括儲存在內,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是分別處理的(見上截圖。實際上,美國有規范規定,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作物之儲存和運輸是分別處理的)。在美國,發生了轉基因麥子和轉基因大米混入常規產品的事情,美國當局立即取締那些轉基因作物并立即通知了盟國、相關公司緊著發聲明說那不是他們搞的;對轉基和非轉基做如此處理,兩者是“一樣的產品”嗎?哈!就是說,人民日報報道的所謂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之食品在美國“都是一樣的產品”之說、所謂“非轉基因大豆被淘汰”之說,都是造謠新聞。 事實說明,不管人民日報和農業官員怎么編造謊言說美國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美國社會的實際行動說明其把轉基因食品作為高危害和高風險的東西來管理的。
事實:跟其它總產統計往往說明的是生產規模的道理一樣,大豆總產量統計說明的是生產規模如何而不是技術如何(盡管規模與技術相關,但兩者不是一個概念范疇)。譬如,美國農業部統計說明,1935年的美國大豆總產增加了110%以上、1942年的美國大豆總產增加了74%以上,其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人民日報報道所說的20%或30%的增長幅度;可是,1935年或1942年那時候,根本沒有轉基因技術問世呢。那兩年的大幅度增長緣故,一是美國國內工業材料開發需求,另一個是歐洲戰場的需求,兩者都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大豆生產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極大地刺激了種植面積的增加。
事實:觀察某技術效益如何的指標之一,是單位產量增長幅度。附后是中美官方統計數據,比較,一目了然,轉基因大豆的單位增長幅度不如非轉基因大豆的單位增長幅度。譬如,1991到2011農業年度,美國采用轉基因大豆 前后年、年均增長幅度大約為1.54%,而同期的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年均增長幅度大約為1.64%。
人民日報是中國新聞媒體界最高級別的官方報刊媒體,卻連公民常識水平的統計數據閱讀都不會做?恐怕,那不是不會做,而是為轉基因商業利益而故意搞虛假數據和虛假新聞吧。
事實:觀察某技術的效益的另一個常用指標是成本效益增長幅度。附后是美國農業部的相關統計。那統計說明,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以來,美國的大豆生產:
[1] 回報年均增長幅度為負值900%左右。有起碼成本效益概念就該知道,那是嚴重的賠本買賣。
[2] 1997年,每投入一美元的產值為1.14美元;2012年則為1.38美元。那是不考慮通貨膨脹;若考慮、大體沒增加(甚至有所降低)。
[3] 其中種子投入,1997年為$19.7/A,2012年為$55.6/A,增長幅度大約為217.8%。
[4] 其中肥料投入,1997年為$8.0/A,2012年為$25.3/A,增長幅度大約為216.4%,即總產增加是大規模擴展豆田和大量依靠肥料投入的、并非因為轉基因種子可以增產(該統計說明,轉基因大豆商業化以后,單產趨勢是減產而不是增產)。
[5] 請注意一個細節:近幾年的農藥投入數據為“NA”(沒有)。實際情況是:根據美國學界和其它官方部門等考察,轉基因大豆商業化之后的前期,農藥用量下降,但隨后就開始大幅度增加、且導致了“超級雜草”或“超級蟲害”的嚴重生態破壞 (譬如,美國地質部門調查說明,在美國農業區,轉基因作物使農藥草甘磷用量、2007年比1992年提高800%左右,給水系生態造成足夠嚴重的污染)。因而,學界和媒體界不少人指出,不提供近幾年的農藥數據、是否故意掩蓋真相?美國農業部回應、補充了一些農藥數據,但還是很不完整。此事 往來交涉還在“進行時”;若故意掩蓋真相而不提供數據的嫌疑成立,那就可能作為嚴重違法行為而實行司法調查處理。
[6] 請再注意一個細節:統計說明,沒包括官方支付。在美國,那類官方支付大都是補貼和保險以及“善后追加工作”(譬如治理生態污染等問題),使得美國大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可摧毀競爭者的機會。若把那些官方支付也算上,美國的大豆之成本效益可說是全球各個領域最糟糕的產業。那就是轉基因大豆的“效益”(還不說它對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生態環境等其它方面帶來的危害風險)。
作為全國級別最高的官方報刊媒體,人民日報記者編輯居然不知道成本效益?哈!不是要講“科學理性”么?效益風險和成本效益是所有領域的科技項目上馬決策的 “科學理性”之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常識。您為什么不講風險和成本(甚至封殺相關講述)、而只講效益呢?您那做法不是自欺欺人和自打耳光么?
事實:此外,中國農業部官員及其雇用的轉基因槍手們和人民日報等媒體,多次盜用美國農業部官員名義而編造謊言新聞和誘騙本國民眾。美國華爾街報等報道了那些故事。就此,本人依法程序要求而向美國農業部相關部門做了查詢,他們做了答復、說明美國農業部沒有那些信息發布的記錄;感恩節前,美國農業部負責信息部門官員再次答復、說明他們那里沒有那樣的信息記錄。
附件:美國和中國的大豆生產的比較。很清楚,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單產不如中國的非轉大豆,即轉基因作物可增加單產純屬是商業廣告搞的吹牛神話。
附件:美國大豆生產的成本效益。很清楚,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以來,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 成本效益是十分糟糕的,可說是“賠本買賣”。其之所以還能幸存,主要緣故是美國官方大量補貼和中國農業大量進口;沒這兩條,美國大豆產業就難免跟底特律一樣、宣布破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