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剛剛發表的“2003年到2012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情況”告訴我們:2012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為18363億元,財政補助2430億元,職工基本養老總支出14009億元,養老保險基金當年結余6757億元,滾存積累22968億元。這一連串的數字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其中又有多少利好消息呢?
對此,有專業研究機構作出了這樣的樂觀的評價:“從公布的情況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每年都有結余,即使不算財政補助,近年來也是收大于支,不存在社會上猜測的‘養老金收不抵支’或‘全靠財政補貼’說法。據了解,由于養老金尚未實現全國統籌,有的省份收大于支,有的省份收不抵支,故需要財政對部分省份予以補貼。”
據此,人民大學的鄭功成教授也樂觀地預測:“根據我們的研究測算,我們三十年內都不存在收不抵支的問題。三十年后,到了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到了支付的高峰,有可能出現年度的收不抵支。但是我們現在的儲備基金就是為了應付將來某一年收不抵支拿出來彌補的。”
綜合以上種種說法,其實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和養老保險基金簡直就是“形勢一片大好,好上加好”。就總體而言,近年來都是收大于支的,僅僅是“有的省份”收不抵支而已。年初中國社科院發表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曾經提供了一個數字:好像還有14個省份。同時,這份報告也提到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越來越少”的發展趨勢。實際上,最令人大跌眼鏡的“利好消息”是:以2.3萬億的累計結余與2.2萬億的“空賬”相比,從總體上看,“空賬”已經被“填補”,官方的說法應該叫“做實”。當然,網上還有一個數據,就是2012年“空賬”是24859億,而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是22968億元,兩者之間還差1891億元。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幾年一直壓得養老保險制度喘不過氣來的“空賬”問題的解決,畢竟是指日可待,只等捅破這張紙了。何況,還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管理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11060億元作為后盾。
這些年來,圍繞“延遲退休年齡”的爭議,除了相關的官員和專家常說的“國際趨勢”以外,最終要的“實證”就是“空賬”了。這樣的爭議,使公眾陷入一片迷茫的霧霾中。因為官方的種種說法,怎么也難以自圓其說:一邊說,養老保險基金“不差錢”。事實上,除了一些個別的個案,真正繳了費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也確實沒有領不到養老金之虞。但同樣的一張嘴,一邊又大造輿論,“空賬”如何如何,“缺口”如何如何,所以必須要“延遲退休年齡”。這樣造輿論的結果,使公眾對養老保險制度產生了懷疑,甚至懷疑自己交的養老保險費全都被貪污了、挪用了,浪費了,這對政府公信力的損害,實在是難以估量的。
現在有關部門公布的數字,雖然也還可能有些許水分,但在總的數量上是不能出大錯的。這一“改口”,實際上可能預示著一個“質”的變化,若今后再提“延遲退休年齡”,那怕是“漸進式的”,還有什么“科學依據”呢?——呵呵,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