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術雜志服從孟山都公司商業意志而撤掉法國學者塞拉利尼調查報告論文的事情,新華社做了報道。我很同意呂永遠先生等人的批評見解:該媒體報道只報道撤稿方故事和理由、卻不報道被撤方和國際社會學界的故事和理由(盡管新華社記者編輯上網做做查詢、那些信息是垂手可得的),用虛假信息或至少是片面信息搞挺轉宣傳的傾向足夠明顯。下面,就本人所見所聞來說說新華社報道沒告訴您的一些相關事實。
一:撤稿的理由是捏造的、且捏造得很荒唐。
那整個故事情節不復雜:法國學者塞拉利尼的調查報告論文說明了老鼠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可發生病變、因而相關觀察實驗不能只是90天。該調查結果粉碎了孟山都等轉基因種子公司規定的相關實驗只要90天的所謂“規范”,當然,妨礙了轉基因食品商業利益,孟山都公司就要想方設法地鏟除那樣的調查報告;14個月后,終于搞通了發表報告的學術雜志、把法國學者的論文撤掉,理由是該報告的對癌癥腫瘤的 風險調查來說、數據“不完整”。
按照歐美學界規范,因數據問題撤稿,成因大體是:一是數據作弊即涉及學術不端問題,這是要有道德規范懲罰的;二是數據本身有錯誤而難以成立、但因正直錯誤造成而不實行道德規范懲罰。
法國學者的調查報告論文之數據,與上述兩個成因都是毫無關系的。誠如福布斯等歐美媒體報道所說,歐美學界一些人指明,該調查數據既沒任何作弊問題、本身也沒任何錯誤(對任何統計數據,目標不同、審視、分析和應用角度也不同;那些不同不是數據本身的錯誤導致);所謂“不完整”的借口也不成立:該調查及報告的目標并非是腫瘤癌癥問題,而是超過90天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會發生病變(有常識就該知道:就此實驗目標,不要說一組或更多的樣品老鼠發生了病變,就是發生一例、也足以說明病變可能存在、即該調查報告成立)。此外,該調查實驗方法采用的主要就是孟山都公司自己的方法、不同點是食用觀察時間的長短而已;由此,法國學者的為時720天的實驗數據“不完整”、而孟山都公司90天的實驗數據倒是“完整”了?
可見,該雜志的撤稿理由整個就是捏造、且捏造得十分荒唐,其撤稿行為是違背了國際學術規范的。大概正因為如此吧,那些歐美媒體報道說,該學術雜志不但面臨服從商業利益而違背學術規范的信用危機問題,且還面臨被撤稿方把該雜志告上法庭的法律責任問題。
注:其實,不管該官司結果如何,撤稿難以挽回轉基因食品全球化在歐洲和發達國家的慘敗命運:首先,轉基因種子公司已被趕出了歐洲市場,而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早在塞拉利尼報告發表之前、就已經采取嚴限或禁止轉基因食品作物商業化的政策措施了。其次,美國本身也正在開始糾正或拋棄轉基因食品作物商業化的進程了,譬如:夏威夷通過了嚴限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法規、加州等正考慮采取同樣措施;要求轉基食品標識的立法工作此起彼伏,不管成敗,許多食品公司由此聽到了消費者拒絕轉基因食品的強烈呼聲、決定或已開始采取拒絕出售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的管理措施。第三,美國官方已經在聯合國會議表態、不反對轉基食品標識的貿易立法,意味著美國官方已經開始拋棄轉基食品作物商業化所依據的“實質等同”原則,……。簡而言之,轉基因化工食品就是含有毒素農藥的有害食品或垃圾食品;跟其它垃圾食品或有害食品被淘汰一樣,轉基因化工食品被淘汰是必然趨勢。
二:挺轉數據作弊,卻拒絕撤稿、甚至拒絕改正。
就本人的一段親身經歷,來看看挺轉幫的表現。那是2010年,我與紐約時報的一位資深記者發生了一個關于挺轉或反轉的雙方誰的數據可靠的討論。討論后,我看到所謂“權威”學術刊物《科學》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論文,鼓吹孟山都公司等轉基因種子為美國某農區農戶帶來了多大“經濟效益”、譬如收入多大多高等等。因當時討論數據可靠性,我就格外注意該論文的數據如何,發現那是作弊夸張。估計沒多少人對那報告數據數字做字字閱讀,這里就用簡單比方來說說它搞作弊偽造的主要手段:
凈水原料出售:10美元;咖啡原料出售:15美元;咖啡成品出售:30美元;合計收入:55美元。
鑒于咖啡成品包括水份和咖啡原料,論文把咖啡成品收入添加到凈水和咖啡原料,為:
凈水出售:10+30=40美元;咖啡原料出售:15+30=45美元;合計收入:40+45=85美元。
顯然,知道小學算術就該知道,那是用重疊加法搞了數字夸張、即虛假數據。您把凈水、咖啡原料和咖啡成品換成BT類型、HT類型和STACKED類型的轉基因作物,那就是該報告的數據手段。
我指出了該報告數據系偽造作弊。開始,他們狡辯;后來,我說:那好,請你們說明獲得所謂“經濟效益”和多大收入的具體農戶名單,我就請美國稅務局按照你們報告說的收入數據去征稅;否則,你們就是逃稅、是故意犯法。這一來,報告的數據作者成了啞巴、以此表示拒絕改正虛假數據的立場;而《科學》雜志呢,明明知道和不得不承認了那報告使用的是故意偽造的虛假數據來為轉基因商業做宣傳服務、是應該按照學術刊物規范做處理的,可卻耍賴、把他們編輯部的責任推到了我這讀者的頭上。譬如,該編輯部給我的相關信件說:
Date: Wed, 5 Jan 2011 18:04:56:
I apologize for the long delay in reply but there was some question regarding who should handle your request and there was some delay due to the Thanksgiving and end of year Holidays. We have looked over your comment and wanted to inform you that we only issues corrections from the author. It seems you have already discussed this with the author and they have declined so we will uphold their decision in this matter.
大意說,既然我已經向作者指明了問題,那該雜志就尊重作者的立場(即以啞巴方式拒絕改錯)。于是,我回答該雜志編輯部,說:
Sent: Fri 1/07/11 12:01 PM:
The mentioned data is obviously wrong. How to avoid knowingly misleading/how to make a correction is an obligation/integrity issue of your author(s) and of your magazine, which published the information, and not of the reader. I do not want to see this matter snowball. A public correction should be made.
大意說:很明顯,所說數據是錯誤數據。針對故意誤導的錯誤數據,如何防范等等是你們編輯部和作者的責任、而不是讀者的責任。我不想看到這件事情成為“滾雪球”。(當時,我看到那些報告背后可能有聯邦官員的參與、甚至可能與聯邦預算有關。在美國,通過虛假統計數據搞聯邦預算或獲得聯邦資助,那不但是政治丑聞且屬于刑事犯罪。我不想搞什么“學術打假”而使之成為政治丑聞。因此,我對該雜志編輯部說了,我不想看到那個本來是一個聲明就可解決的問題、象滾雪球一樣越搞越大。)。
三:科學也會很無恥。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跟調查數據有關,可對比十分鮮明:指明了轉基因食品作物有危害風險的調查報告,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予以撤稿;而用偽造數據和虛假信息為轉基因商業服務的調查報告卻受到權威科學刊物的袒護而可逍遙法外。兩個例子都說明:科學可以走向高尚、更可以是很無恥的。
按說,科學也會很無恥,應該不是新鮮事。有作品《拿破侖以后的歐洲簡史》的“19世紀的兩類文化”篇章說:工業革命和現代化創造了兩類新的世俗文化,其中一類是“科學”的“世俗化”(尤其是產業化或商業化),即:“科學”在宗教經院的象牙塔里發展為獨立而走了出來、成為世俗社會的一個文化組成部分;因此,世俗社會的生活有什么歡樂,科學就可以給人們帶來什么歡樂;同樣,世俗社會有什么詐騙和罪惡行徑,科學也都可以做得出來;由于“科學”和“科學家”往往以“真理”和“真理代言人”的面目出現,因而,“科學”搞詐騙的欺騙性更大、其犯罪行徑之危害性更大,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越是落后愚昧的地方,“科學”出來搞欺騙和犯罪等無恥行為就越容易發生、破壞性也越大。
比較看看:轉基因食品作物的推銷行為是很厚顏無恥和不擇手段的,其手段包括上述的掩蓋事實和封殺真話、或是用偽造數據搞欺騙。在中國,其手段還包括官商勾結公開搞各種營私舞弊而逍遙法外,還有打擊報復、砸飯碗、造謠誹謗、政治攻擊、軟禁,還有莫名其妙的桑律師的死亡,等等。不過分地說,在中國,轉基因食品推銷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和程度最嚴重的商業詐騙活動,其旗號就是“科學”、其推銷人往往以“科學家”、“院士”或“科學共同體”等面目出現。
再來比較看看:孟山都和蓋茲基金會大力推銷轉基因食品,可他們自己卻是使用天然有機食品和避免轉基因食品的;同樣,中國農業部官員以“科學”旗號大力誘騙民眾食用轉基因化工食品,可他們自己卻有食堂制度保障他們和他們的子女能享用天然有機食品和避免轉基因食品。嘿嘿,不管洋的還是國產的,用“科學”搞欺騙手段都是一樣的。
看看傳統的、健康的、安全的和貨真價實的食品,有哪個是要用那樣的手段搞推銷的?古今中外的一個市場事實:只有假貨才需要用欺騙等不擇手段的推銷,轉基因食品就是那樣的假貨,所以其推銷需要搞欺騙等等不擇手段的無恥行為是一再發生。
今年年初,美國白宮發布了繼續強化防御以轉基因技術武器攻擊為主要內容的生物國防政策之公文,名稱就是“生物科技應用研究的雙重性”,明白說明“科學”及其應用和研究也有危害風險,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也不例外。因此,為國家安全、為美國的國土安全和人口安全,在生物技術應用一開始的科研階段,就要辨別真假和危害風險、防止其落到搞欺騙和危害活動的壞人手里。
美國官方被看作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食品作物推手。可是,那是對外國。對本國,美國當局不僅反復說明轉基因化工食品的危害風險和不斷強化防范措施,且還有奧巴馬總統夫人出面和帶領全家以身作則、鼓勵全國民眾使用天然有機健康食品和盡量防用轉基因化工等垃圾食品。為維護本國人口安全和食品安全,美國方面和歐盟與日本先后簽定了保障各方市場有充足的天然有機食品供應的合作協約;至此,發達國家保障天然有機健康食品的框架大體完成;與此同時,轉基因化工食品的作物商業化及其種植卻開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做規模戰略轉移、其主要轉移目標就是中國。
又來比較看看,中國將怎么辦?中國當局能不能象美國當局那樣,清楚地看到和明確地向民眾說明“生物科技應用研究的雙重性”即轉基因技術應用和轉基因食品的危害風險?在“與國際接軌”的時候,為什么中國農業部門不能與發達國家保障本國有充足的天然有機食品供應的政策做法搞接軌、而偏偏要與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向外轉移的轉基因化工食品作物搞什么“國際接軌”呢?
在這類問題方面,我贊同一些國內學者提出的見解:西歐二三百年前形成的“科學主義”邪門歪道,在中國已經盛行了多年、在思想理論方面為不擇手段的轉基因食品推銷活動即“科學也會很無恥”泛濫成災而打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要保障國家安全、要維護國土安全和人口安全而做好防御轉基因技術武器的攻擊的生物國防建設,不僅需要國家行政政策措施等等來保障其實現,且還需要在思想理論方面清除“科學主義”的危害或毒害。用國內一位學者的話來說,那就是:科學技術可以是第一生產力,也可以是第一破壞力和第一殺傷力。一句話:“科學”也會很無恥的;不要以為貼上個“科學”和“科學家”的標簽、就是“真理”或“真理代言人”了。說實在的,越是“科學”和自封“科學家”叫得響亮的、就越可能是在搞欺騙,其叫得有多響、那背后的欺騙性和罪惡性也就有多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