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針對《糧食法(草案)》、《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致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的意見書
①轉基因的基本理論已經過時
目前的轉基因食物產業所基于的“科學”,是已經過時了的生物學理論。轉基因技術剛出現時,生物學家以為,真核生物(如植物、動物和人)的基因編碼規律與原核生物(如細菌)是一樣的,即:一個基因只編碼一個特定的蛋白質。按這一傳統的遺傳學模型,生物學家曾估算:人體中的蛋白質約有十萬個或更多,因此他們預測在人類DNA中的基因約有十萬個。
而在2000年6月26日,整個科學界在震驚中發現:人類基因總共只不到三萬個。更令人困惑的是,比人低等得多的雜草卻可以有二萬六千個基因。那么,大多數基因都不只編碼一個蛋白質,有些基因可以產生許多許多不同的蛋白質,比如果蠅,它的一個基因可以產生(38016)個不同的蛋白質分子。
人與雜草間的特性、功能等等有那么巨大的差異,而在基因數量上卻并沒有呈現出數量級的差異,那么一定是有些什么東西錯了。“一個基因只編碼一個特定的蛋白質”的理論是錯誤的。
在這一更新了的分子生物學模型面前,轉基因食物產業的主要根基動搖了!
而中國的有些轉基因專家,在2011年的今天,還在用上世紀80年代對于原核生物所適用的基因學理論來認識真核生物(包括農作物、動物、人)。他們的知識更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由此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現實實驗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類似的例子。科學家曾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轉到豬的身上,目的是要制造出極快速生長的豬來,可沒料到,所產生的小母豬居然沒有肛門。科學家又制作了轉基因酵母,目的是增加釀酒產量——但很驚訝地發現:這種酵母中原有的一種自然毒素——可能致癌的因子被意外地提升了40到200倍。這個實驗的研究者不由得感嘆:“看來公眾對轉基因食物的恐懼是有道理的……”他們指出,在這一實驗中,還并沒有轉入任何異類基因,而只是——將酵母自身的基因多轉了幾個拷貝進去……[3]
②我們吃下去的不只是維他命、蛋白質和能量,還有基因調節因子
2011年9月,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辰宇教授的團隊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刊物《細胞研究》上,顛覆了轉基因安全的神話。“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過日常食物攝取的方式進入人體血液和組織器官。并且,一旦進入體內,它們將通過調控人體內靶基因表達的方式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進而發揮生物學作用。”
美國《環境科學》雜志為此刊文指出:“植物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能調控人體生理過程,這一發現也說明人體是高度綜合的生態系統。張辰宇說,這一發現還能幫助我們理解共同進化機制,即某一物種的基因改變可以觸發另一物種的改變。比如,人類開始馴養奶牛之后,機體才開始進化出消化牛奶中的乳糖的功能。人類培育的植物,有沒有可能也在改變人類呢?張辰宇的研究又一次提醒我們,自然界中沒有孤立的存在。”
美國著名雜志《大西洋月刊》為此刊文《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該文指出:“如果該研究通得過科學的評審——這是關鍵性門檻——它將會顛覆許多領域的研究。它意味著,我們吃下去的不只是維他命、蛋白質和能量,還有基因調節因子。”
張辰宇教授的研究顛覆了世界最大的轉基因公司孟山都公司的理論基礎,孟山都公司宣稱:“測試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安全性是完全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的”。這是個有利于商業的說法,其理論依據是1960年前后的遺傳學,即“中心法則”遺傳學,中心法則假說是:DNA主導細胞,從DNA到細胞之間存在一種單方向運行的指令控制鏈。”但是真實的世界卻是,除了DNA,微小RNA也參與到生物的進化當中。
該論文指出,孟山都和其它公司用“敲除”某個RNA的方法,可以開發出殺蟲轉基因植物,既然RNA(核糖核酸)干擾原理可以用于殺蟲,那么這個能致死昆蟲的生物學機理,在人類身上應該也是同樣存在的。
張辰宇教授的研究成果理所當然遭到孟山都和國內外轉基因集團的嫉恨和攻擊。張辰宇教授鄭重聲明,如果他有一長兩短,肯定是孟山都及其相關人員下的毒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