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美滋被曝操控嬰兒第一口奶 稱震驚重視遭痛批
第一追問:操控嬰兒“第一口奶”,多美滋該擔何責?
為了銷售奶粉,不惜和媽媽搶奪“第一口奶”,一些廠家可謂用盡了各種手段。比如達能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通過給好處費、提成等手段,使護士強喂多美滋嬰兒奶粉,令新生兒對其形成依賴,排斥母乳,進而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
9月16日下午,多美滋中國即發布聲明“表示非常震驚和重視”,并稱“嚴格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包括《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并為此設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只是這種“震驚和重視”又有多少值得可信?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網站資料顯示:僅在中國,產后一小時內即開始母乳喂養,每年可以避免3萬名新生兒死亡。和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相比,非母乳喂養的寶寶死于肺炎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5倍,死于腹瀉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1倍。
作為一家專業生產銷售嬰幼兒奶粉的企業,多美滋難道不清楚母乳喂養的好處?人類母乳中有196種已知營養成分,而配方奶粉中僅有37種。多美滋等奶粉企業在醫院不遺余力地和新生兒爭搶“第一口奶”,使新生兒獲得對奶粉的依賴而拒絕母乳,還有沒有一點道德良心?
中國衛生部2011年推出的《母乳代用品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在嬰兒出生0到6個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銷售宣傳,只有在產婦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下,才建議使用奶粉代替母乳。
多美滋的聲明中強調“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嚴格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包括《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既然明明知道這個規定,為什么多美滋的市場營銷人員還和掌握嬰幼兒“第一口奶”的醫護人員做幕后交易,在產婦及親屬不知情的情況下喂食多美滋奶粉?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了《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中明確醫療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財物、回扣,將以《刑法》中“受賄罪”定罪。
報道中稱,多美滋奶粉給每個護士、醫生的款項在幾百元到10000元不等,而每個月的匯款總額大概都在30萬左右。一年就是360萬元,這還僅僅是一個城市,在全國的其它城市還給了多少?既然涉嫌受賄,必然有行賄者,多美滋該擔何責?是否構成商業賄賂罪?
按多美滋的聲明,多美滋中國對此事“非常震驚和重視。我們將立即就此事展開調查”,“如有違反,我們將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這個聲明似乎意在表明,多美滋中國此前對通過給回扣和提成讓護士喂新生兒奶粉一事毫不知情。
多美滋中國否認知道此事,似乎可以減輕外界的指責、撇清自身責任,從而把責任推給市場營銷人員。但是,每月30萬元給醫護人員的費用,管理層敢說不知道?這筆錢不明不白地消失了,管理層會不認真過問?
不少企業在被曝出問題后,第一反應不是自查與自省,不是認錯與道歉,而是極力反駁與辯解。從多美滋的聲明中,我們看到的也是如此低劣的應對路數,一句“非常震驚與重視”就能擺脫你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了嗎?楊玉云
附1:百度百科:多美滋
多美滋品牌屬于達能集團,嬰幼兒營養食品是達能集團重要業務之一。旗下著名品牌有Nutricia,Cow & Gate, Mulipa等,是世界上較早推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在嬰幼兒營養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中,擁有超過100多年的經驗。達能的業務遍及世界120個國家,尤其在歐洲,已成為嬰幼兒營養品市場的領導者。
附2:喪心病狂的醫生勾結藥企:搶奪嬰兒“第一口奶”
今天中午央視新聞30分播出記者調查:誰操控了孩子的"第一口奶"?據說是記者暗訪了較長時間才收集全了天津這家大婦產醫院,關于新生兒的“第一口奶”的亂象:為了跟媽媽搶第一口奶喂寶寶,奶企除了以“贊助費”、“車馬費”賄賂醫院上層,還直接賄賂醫生護士,讓“白衣天使強行給孩子喂高價奶粉(不管寶媽有奶沒奶喂養)。而且為了平衡利益關系,這個樓層包辦多美滋,下個樓層就包辦恒天然,再下個就……?,F金交易的賬單都爆光了,數目不菲。
收看了這則新聞,我才明白嬰兒的“第一口奶”極其重要,因為7天之內的母乳,能夠幫助嬰兒身體建立起天然的抗菌屏障,若使用奶粉,就會錯過母乳最營養的時機,且無法補救。更糟糕的是,孩子還會因此而對這個品牌奶粉產生依賴,從此抗拒母乳,而只能長期用這種奶粉喂養。說穿了就是成了這家奶企的老用戶了。從此小孩也就失去了天然的抗菌屏障。正因為如此, 衛生部在2011年就推出《母乳代用品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在嬰兒出生0到6個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銷售宣傳,只有在產婦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下,才建議使用奶粉代替母乳。但現在的事實是“醫生做法”卻在制造變了味的“第一口奶”。
天津這家醫院的亂象,其實也是更多醫院的縮影。我國每年新生嬰兒超過2000萬,七成通過奶粉喂養長大,從這個數字中,不難看出巨大的需求使中國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有多廣大。為了搶占市場,不少奶粉企業不惜拿出巨資,賄賂醫生和護士,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讓醫院給初生嬰兒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讓孩子產生對某個奶粉的依賴,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
利用職權操控了孩子的第一口奶,變成了奶企醫院賺錢的利器。這種尋租的方式比官員利用職權尋租的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吭你沒商量)。如今醫院墻上都高懸著“約法三章”之類的承諾,比如首問負責、不收紅包、微笑服務等等。但“地下活動”又有多少潛規則仍在運行?如若醫護人員的血管里流的不是"道德的血液”,那么即使不再給嬰兒強喂奶粉了,誰又能保證這邊按下了葫蘆那邊不會起瓢?因為小病大治亂收費濫收費,人們曾驚呼“醫德有病,不敢看病”,現在因為強喂嬰兒奶粉,是否還要驚呼“醫德有病,不敢生育”?變味的“第一口奶”呵,又在為我們敲響反腐警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