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法部提反壟斷訴訟,美航空業最大合并案遇阻》,美國福克斯新聞電視臺網8月13日報道。據報道,價值110億美元的全美航空公司與美國航空公司的合并計劃周二(13日)遭遇重大挫折,美國司法部發起一項訴訟以反壟斷立場阻止這場交易。這項訴訟獲得了包括全美航空總部所在的亞利桑那州和美國航空總部所在的得克薩斯州,以及佛羅里達州、華盛頓特區、弗吉尼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在內的多個地方的支持,訴訟認為此次合并令航空業進一步聯合,從而可能對消費者構成“潛在的巨大傷害”。但是,與司法部的抱怨相反,全美航空和美國航空認為,合并后的新美航空公司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從而將這個屆時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定位為一個“其他國內和國際航空公司的極具競爭力的替代選擇”。
很明顯,美國司法部之所以要反壟斷,只是因為這起合并案在提升新美航空公司的競爭力的同時也會大量地把既有的很多配套企業當作不必要的冗余部分給消滅掉,因而,不只是會增加美國的失業率,更關鍵的是此舉會消滅大量的中小資本。也正因為此事直接涉及美國資本集團內部的矛盾,所以司法部作為美國資產階級執行機構出來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來擺平這一矛盾。在此過程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市場競爭越是激烈的地方,社會再生產運動中的冗余部分的規模也就越大,因而每一輪再生產所產生的不能進入下一輪再生產循環的“垃圾”也就越多,換言之,浪費也就越大,而這些被浪費掉的商品全部都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因而,勞動人民盡管為這些“垃圾”支付了勞動力,但是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社會性的回報,換言之,競爭越激烈,社會浪費越大,勞動人民受到的剝削和壓迫就越嚴重。就目前正在推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而言,這種改革必然極大增加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因而,在金融領域競爭不斷加劇的同時,也極大了增加了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的風險,而任何單位的破產倒閉在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中都是作為一種浪費而存在的,滑稽的是,中國政府一方面高喊反對浪費的口號,另一方面卻在各個方面創造制造巨大浪費的機制性條件,正如一方面出臺措施號稱要預防冤假錯案,另一方面卻在眾目睽睽之下制造冤假錯案。而加強集中的過程恰恰是消滅冗余部分的過程,因而恰恰是提高效率和競爭力的過程,而這一點和中國政府的觀點正好相反,中國政府堅稱加強競爭程度才能提高效率(當然,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只是這么斷言,而根本沒有——也不可能——從理論上來證明這一點),但荒唐的是,中國政府卻言之鑿鑿地把它推行的改革開放界定為是“與國際接軌”,因此,我們還真不知道中國政府究竟是在與哪個國際接軌!
以消滅國有資產為核心內容的改革開放始終舉著反壟斷的旗幟,在改革開放的詞典里,只要是國有的就是壟斷的,而且,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這30多年里從來沒有反對過私人壟斷(我們指的是,從來沒有一家私人壟斷企業被拆分過,或因其壟斷地位本身而被罰款,看看歐盟對微軟的反壟斷措施,中國政府在這一方面毫無作為,即便近來有一兩個舉動,那也是有著幫助外資打壓內資的嫌疑的),恰恰相反,它只反對公有制經濟的所謂壟斷,中國政府極端無恥地把全民所有制企業定性為壟斷企業,然而,既然是全民所有制,那么這種企業就并不具有代表一部分人壓迫另一部分人的性質,因而根本就沒有壟斷,因此,以反壟斷之名打擊國企的這個舉動不僅是反人民的具體表現,而且還是反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具體表現,因為按照中國政府對壟斷和國企關系的理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成為了必須要反對的對象了。而其反對的方法就是拆分乃至消滅處于“壟斷地位”的國企。據這些舉著與國際接軌的旗幟的人說,這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是,顯然,這個邏輯正好與美國壟斷資本的邏輯相反,美國壟斷資本認為,只有加強集中才能提高競爭力。朱家強在消滅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這件事情上有著很明顯的三步走計劃:第一步就是“抓大放小”,通過人為制造經濟危機,以國企難以為繼為由,把國企工人變成失業下崗工人,而被導入到私人手里的企業卻反而能夠“起死回生”,由此證明國企并非不能搞好,而是朱家強之流為了一己之私而故意不搞好國企,正如當初鄧小平故意把運十下馬而和美國鬼子去搞合作一樣,通過“抓大放小”,不僅公有制經濟的絕對總量下降了,而且公有制經濟在整個社會中的占比大幅度下降,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被削弱了;第二步就是“股權分置改革”,通過把國企大規模的上市,把國有資產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售給私人,由此使得公有制經濟在整個社會中的占比進一步大幅度的下降,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的殖民地化程度顯著提高,至此,中國不僅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社會主義性質,而且還是整個國家和社會喪失了相當一部分的民族獨立性,在“黃金十年”,漢奸賣國賊已經泛濫成群;第三步就是“全面市場化”,通過反對所謂的一股獨大,進一步降低公有制經濟在整個社會中的占比,特別是降低國有資本對整個社會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從而使得中國徹底成為一個被境內外私人資本控制的殖民地化了的國家。
《美刊建言:中國反腐應從基層抓起》,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8月14日文章。據該文說,直言不諱的強勢人物王岐山被任命為中紀委書記證明了中國領導人對反腐的重視。但是,我們還真不知道究竟是哪位中國領導人任命了王岐山的中紀委書記這一職務,我們只知道,王岐山是通過一系列的選舉被推到這個位置上的。人民群眾原本指望著有著深厚金融背景的王岐山能夠在金融領域的反腐工作上有大的作為,我們知道,大清官朱镕基下臺后,在金融領域曾經有過一輪大規模地反腐運動,很多行長因貪腐問題被拉下馬,不過,在本屆政府身上,人民群眾還沒有看到這一點,當然,王岐山任職時間還短,人民群眾也不會那么急不可耐。至于該文說到的反腐次序問題,中國人民實際上從鄧小平時代起就已經聽得夠多的了,什么事都要“從娃娃抓起”,但是,要知道,正在干壞事的卻全部都是大人,而且都是有一定年紀的位高權重的老人。在中國,“拍蒼蠅”這種事已經不可勝數,人民群眾真正關心的是,那些久居高位——盡管現在可能已經退隱下來——的眾所周知的大老虎何時能夠被打掉。新一屆政府不是說要反對“刑不上大夫”嗎?那么,既然如此,那么那些已經退下來的“大夫”豈不是更應該成為審查的對象嗎?要知道,這個貪腐大鱷的罪孽絕不是下臺前三鞠躬所能抵償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