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貴嶼:九成兒童重金屬超標體質弱易患病
我們關注廣東省汕頭市的貴嶼鎮,之所以關注這個小鎮,是因為就在近期,廣東剛剛把治理這里的電子垃圾污染列為了全省十大督辦環保問題之一。在這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鎮上,遍布著3200多家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企業和家庭作坊、從業人員多達7.5萬人。而這個始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產業,在創造了一個個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同時,也把這里變成廣東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而如今更令人擔心的是,污染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生活在這里的孩子們。
眼前這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名叫成成,他的爸爸經營者著一家電子垃圾拆解作坊,和貴嶼鎮的很多孩子一樣,成成從小就不得不在電子垃圾分拆堆里玩耍和生活。也正因為這樣,他不幸染上了鉛中毒,因此今年已經7歲了的成成,個頭還像三四歲的孩子一般矮小。而在成成所在的幼兒園里,很多孩子都遭遇到了和他同樣的不幸。
貴嶼鎮某幼兒園園長表示,從06年開始到09年就(有)五百多六百多(鉛中毒 ) 就是說我們體檢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血鉛超標)。
對于孩子天天與電子垃圾為伴,成成的爸爸起初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在幼兒園體檢時,成成被檢出血鉛超標,成成的爸爸才意識到電子垃圾對孩子的傷害,于是開始盡量讓成成遠離電子垃圾。
成成爸爸表示,我們這里還是屬于家庭作坊但是我們有措施比如說樓下跟樓上操作在下面操作不管是垃圾也好成品也好畢竟也有含鉛的嘛。
盡管明知電子垃圾會危害家人,但迫于生計很多人依然不得不繼續從事這個職業。在貴嶼鎮的一家民辦學校記者看到,學生們在吃過午餐之后不少人都要吃藥。拆解電子垃圾所產生廢氣,讓不少孩子都患有呼吸道疾病,為了不耽誤學習,他們只能帶藥上學。
記者:喉嚨每天都疼嘛
丹丹:挺疼
記者:挺疼呀每天都吃(喝)這個吃(喝)幾瓶啦
丹丹:第一瓶
電子垃圾還讓孩子們的抵抗力普遍下降,容易患病。在這所大約有400多名學生的學校里,每天幾乎都有10來個孩子因為生病而無法前來上課。
貴嶼鎮某民辦學校老師表示,最多是十幾個人(請病假) 平常每天不到十個人(請病假)
汕頭大學醫學院提供的資料顯示:從2006年至今,貴嶼鎮90%以上的兒童受到過重金屬污染,其中鉛超標最為普遍,也最為嚴重。
汕頭大學醫學院教授霍霞表示,這個顏色(紅色)是貴嶼組的(兒童) 這個藍色的是對照組的這邊是兒童(血鉛檢驗表格) 這邊是新生兒(血鉛檢驗表格) 你可以看到貴嶼組的血鉛就比較高一般來說呢不要超過十這個位置比較好我們當時做了鉛、鎘、鉻這三種貴嶼的小孩都挺高的特別是鉛都普遍的高。
工廠負責人:工人已習慣在惡劣環境中工作
在貴嶼鎮,(圖片入)我們的記者經常能夠聞到一股混合了塑料燃燒和金屬焊接所產生的刺鼻的氣味,這常常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換)但是那些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尤其是那些從事電子垃圾分拆的人們,每天呼吸的都是這種變了味的空氣,這又會給他們造成哪些傷害呢?
幾名在貴嶼鎮從事電子垃圾分拆的從業者告訴記者,他們干這一行每月的收入也就在3000元左右。雖然從業沒有幾年,但自己已經是一身的毛病。說著一名工人挽起了褲腿,露出了他腿上的紅斑。
工友:像這個熱天很多人都有這種現象很多有的全身都長那個瘡
盡管分拆電子垃圾會接觸到很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但很多工人在工作時卻連手套、口罩這樣的基本防護措施都沒有。據工人反映,近年來,他們中有不少人都因為從事這個行業而染病,甚至死亡。
工友:骨節疼鼻炎還有那個結石挺多的每年都有死人的現象
記者:怎么死的
工友:有的好多的還沒有檢查出來(什么病)就死了
記者:(死者)是來打工還是本地人
工友:打工的當地人也有
工人們表示,他們并非不清楚分拆電子垃圾可能會危害自己的健康,但是為了生活,他們依然不得不選擇繼續從事這個危險的職業。不僅如此,他們的家人、孩子也不得不在這里生活。不過對此,貴嶼鎮的一些電子垃圾分拆企業的負責人并不以為然。
某電子垃圾分拆企業負責人表示,這就要看個人體質了
在一家電子垃圾分拆工廠,記者剛一進入,就立刻被這里刺鼻的工業廢氣嗆得喘不過氣來,但是一番觀察之后,記者發現廠區里不僅看不到任何空氣凈化設備,而且所有工人全都是在沒有佩戴任何防護器具的情況下工作的。當記者提出這樣的空氣是否會影響工人健康時,工廠負責人卻笑稱,他們早就習慣了。
記者:我覺得這個(味道)好難受
工廠負責人:什么好難受
記者:(垃圾的)這個味道好難受
工廠負責人:水土不服
記者:你們沒事吧
工廠負責人:抵抗力強習慣就好
貴嶼居民:井深幾十米取水依然有臭味
記者剛進貴嶼鎮,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據當地居民的介紹,相比往日,此時貴嶼不僅空氣,就連街道也清新了許多。不過依然不能掩飾散發在空中的臭味。
在這里記者發現,雖然剛剛經過了一場大雨的沖刷,但河里的流水依然散發著刺鼻的臭味。
汕頭市貴嶼鎮總面積52平方公里,水資源相當豐富,村鎮之間河渠交錯,僅貴嶼新街、老街兩地的河流、渠道就有四五條之多,但是記者在貴嶼采訪期間,所見的渠道、河流無不是垃圾遍布、污水橫流。
貴嶼鎮居民表示,不下雨河水直接渾濁的人站著走著像我們從這邊過那直接臭臭得不得了臭得熏人
河水之所以會散發出陣陣惡臭,除了居民日常生活造成的污染,更是與分拆電子垃圾所排放的廢水密不可分,由于缺乏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設施,再加上肆意的偷排、亂排,曾經清澈無比的河流,如今已變得形同垃圾場。
記者:你們在這里不覺得河臭嗎
貴嶼鎮居民:沒有辦法嘛這個水是銹水洗衣服都很臟
當地居民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在貴嶼鎮,就是往地下挖幾十米取出來的水依然是不能飲用,甚至還會有臭味。
貴嶼鎮居民表示,這個地下水直接不能喝他們就是洗那些塑料什么的就是(往地下)打上幾十米打下的那個井 (取得水)都有臭味他們就用來洗塑料。
垃圾拆解:發臭的產業鏈
發臭的空氣、發臭的河流以及“鉛兒童”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垃圾拆解本是變廢為寶的環保事業,為何在貴嶼卻成為了污染環境、危害人們生活的罪魁禍首呢?在貴嶼鎮的一個早上,記者探訪了這里的垃圾交易市場,在目睹完垃圾分拆過程之后,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每天清晨是貴嶼鎮最為繁忙的時刻。在貴嶼老街的一個市場邊,等待著加入電子垃圾分拆大軍的務工人員早早地排起了長隊。而在市場內,來自全國各地的,一輛輛滿載電子垃圾的貨柜車則正在待價而沽,買賣雙方圍著貨柜車在激烈地討價還價,而旁邊的三輪車則等著在價錢談妥后,把電子垃圾轉運到各個工廠和作坊去。在貴嶼,像這樣的交易市場一共有十余家,而每天運進這里的電子垃圾足有上百車之多。
某電子垃圾分拆企業負責人表示,什么地方都有來的,河南、南海、都有來的。
記者:這是國內的
老板:是呀全是國產的進口沒有
一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因為海關控制嚴格,現在從海外運來的電子垃圾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成本也越來越高。
某電子垃圾分拆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貨(垃圾)香港多得是嘛過不來嗎現在五萬多的關稅
但是來自國內其他地區的電子垃圾卻越來越多,因此這里的電子垃圾分拆企業和作坊依然有著很大的生存空間。盡管當地主管部門,也曾對此多次進行整頓,但是對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和缺乏謀生手段,依然讓很多人不得不留在這個危險的行業里;而增加環保設備和提升生產工藝,意味著巨大的前期投入,這顯然是那些小企業無法承受的,而且在目前這個只有成本越低、才能收益越高的市場大環境下,企業也缺乏這樣做的動力。
某電子垃圾分拆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是歷史性問題所以說有可能你為了生存也好為了發展也好可能沒去想到會影響孩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