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社會民生

歐美“文化植入”從中國少年抓起

劉惠生  · 2013-05-27 · 來源:法治周末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文化貿易的“核心層”依然由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主要面向成年受眾的領域構成,而玩具、游戲及附件等青少年接觸較多的領域基本全部屬于最邊緣的“相關層”。而所有的代表出口產品的圖書、期刊等也基本是已經成型的文化成品而幾乎見不到中國“規則”的身影。

  3月23日,26歲的北京青年馬大象在北京詩意棲居咖啡館開講“藏書閣亂講堂”第三期活動——《龍與地下城》。雖然除了一周前在豆瓣上發布了一個通知并無其他宣傳,但聞訊而至的數十位青年人依舊讓店員不得不為活動追加椅子。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龍與地下城”(Dungeons& Dragons)這個名字會顯得陌生,但說起今年2月國內上映的美國大片《霍比特人》、年輕人熱衷的桌面游戲以及國內頗有影響的奇幻文學代表雜志——《九州幻想》,許多人多少會有所耳聞。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追溯一下,那么這些文化產品都與《龍與地下城》存在著某種潛在的聯系——他們都是“龍與地下城”規則的產物。《龍與地下城》游戲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戲,其創造的幻想世界的規則已經成為當今青少年一代的集體文化模式之一。

  《霍比特人》的正篇《指環王》是《龍與地下城》規則的文化源流之一;而與《指環王》同為西方奇幻文學領軍之作的《龍槍》,則是純正的“龍與地下城”規則下的文學作品。

  “有著詳細資料與設定的幻想世界,西方有知名的‘龍與地下城’系統。但在東方,尤其是中國,卻一直沒有一個真正設定嚴謹、資料共享的幻想世界。”《西游降魔篇》編劇今何在與友人創建《九州幻想》雜志的初衷,正在于此。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或許杜甫的詩句可以成為“龍與地下城”所代表的歐美奇幻文化融入中國社會的一種貼切描述。

  歐美文化重點向中國青少年傳播

  當被法治周末記者問到該如何描述《龍與地下城》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在一家美國知名外企工作的董寧(化名)毫不猶豫地回答:“龍、騎士、精靈、魔法師……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的集體記憶之一。”董寧現年29歲,出于興趣研究奇幻文化十余年。

  馬大象不覺得這有什么稀奇,因為《龍與地下城》的前身,就來源于歐洲廣受歡迎的游戲——兵棋。兵棋由普魯士的文職戰爭顧問馮•萊斯維茨男爵于1811年發明,通常包括地圖、棋子和規則,通過回合制進行一場戰爭的模擬。它原本的用途是軍事推演。1872年,繼總參謀部和軍事學院之后,兵棋成為普魯士軍人對近代軍事科學的第三大發明而載入史冊。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兵棋在真實戰爭中進入實戰應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嚴肅地看待它,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就將其作為有趣的游戲喜歡它,并下令在波茨坦宮中展開比賽表演,專供高級官員和外國貴賓欣賞。1816年俄國大公尼古拉也把兵棋帶回克里姆林宮,向來訪的貴賓炫耀。兵棋于是很快傳遍了歐洲,成為上層社會娛樂活動的時尚。

  1883年,兵棋在傳入美國后被推廣至民間。70年后,一位熱衷于兵棋的美國保險公司推銷員加里•吉蓋克斯(GaryGygax)在厭倦了兵棋的單一模式之后,將其與歐美特有的奇幻文學融合,出版了《鏈甲》,推出新的游戲規則。但這個受到好評的規則卻因為借用了托爾金《指環王》作品中的設定——如“霍比特人”角色,而被托爾金訴以侵權。于是1974年,加里•吉蓋克斯在《鏈甲》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正式出版了《龍與地下城》桌游,為此他還成立了TSR公司以保證出版。

  《龍與地下城》受到了空前的歡迎,乃至于1979年和1982年美國發生的一些學生失蹤和自殺案件都被歸因于沉迷于此游戲,從而招致美國家長們的聲討和抵制。但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當時它在青少年中是多么的流行,維基百科甚至將桌面角色扮演游戲的流行歸功于此。

  即便是面對1990年代電腦游戲對青少年的強大吸引力,《龍與地下城》還是以將規則授權電腦游戲公司制作電腦游戲的方式繼續風靡在年輕人中。“四十多年過去了,至今它在美國的年輕人當中仍舊很流行。”馬大象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六季第11集甚至集中描述了美國青少年玩《龍與地下城》的情景,而且這并不是它第一次在美劇中出現。”馬大象還現場為大家播放了這一集以證明自己所言不虛。

  同樣在1990年代,《龍與地下城》也伴隨著電腦游戲進入了中華文化圈。但因其完全沒有走官方路線,而是純民間傳播,使得今天去探究一條清晰的傳播路線不是很容易。但有一個人的身影在這其中卻格外清晰。

  他叫朱學桓,中國臺灣人,1975年出生,臺灣中央大學電機系畢業。他現在是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長,奇幻基地出版事業部總策劃與顧問。

  從小朱學恒就癡迷游戲,因此他又跟著癡迷上奇幻小說。早期此類小說多數沒有中文譯本,因此從大學開始時,他就有了一項零花錢的來源——翻譯奇幻小說。2000年,朱學恒開始翻譯西方奇幻小說的巨著《魔戒》(即《指環王》)。譯成的《魔戒》在臺灣銷售高達80萬冊,成為暢銷大熱門。

  奇幻讀者群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如此龐大,完全出乎出版方的意料。此前朱學桓接受了苛刻的條件——賣到一萬本才抽版稅,即使如此首賣時間竟然安排到子夜12點。但僅僅在8分鐘內,首賣200套《魔戒》一銷而空。讀者中有在母親的陪伴下從臺中坐車深夜趕來的小女生;有吃一個月泡面把零用錢攢下來買一套,下個月再吃泡面再買一套送給朋友的中學生……

  此情此景亦令朱學桓感動不已,此后他陸續翻譯了“龍與地下城”的代表作《龍槍》系列共7部長篇小說,還拿出1000萬新臺幣成立一個奇幻文學基金會,專門鼓勵臺灣的年輕人寫自己的奇幻故事。至今,一個名為“奇幻修士會”的網絡社團依舊在負責與《龍與地下城》有關的翻譯工作。

  現在國內IT企業做文員的“蟻獅”(網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內地青年人通過網絡將臺灣的翻譯成果拿來,產生了一批奇幻文化愛好者。

  “只不過很多年輕人接受了這種文化之后,未必明確地認識到文化背后的《龍與地下城》規則而已,他們知道的也許是《龍槍》,也許是《博德之門》,但這些都是《龍與地下城》規則下的產物。”董寧說,“內地這邊并沒有出現朱學桓這樣的人,但《龍與地下城》的年輕受眾群體更為龐大,你看看《指環王》的票房就知道了,如果對這種文化完全陌生的話,如此龐大的觀影人群實在難以想象從何而來。”

  從介紹、翻譯、出版直到傳播擴散,《龍與地下城》這一鏈條上所有的工作全部是由華語文化圈的青少年自發完成。這樣一個現實,讓董寧一直對美國文化的傳播思路佩服不已。

  有趣的是,《龍與地下城》的創始者TSR公司經過一系列并購,現在它的母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玩具公司孩之寶(Hasbro)。

  讓他們去寫故事,我們制定規則

  董寧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龍與地下城》所揭示的美國文化向青少年重點傳播的路徑經常讓他想到毛澤東的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大概很少有中國人會想到把它應用到文化傳播方面。”董寧長長地嘆了口氣,這里他指的是傳播的對象——青少年。但馬大象并不認為《龍與地下城》有這么順:“這款桌游現在實際上非常小眾,大城市還能組織起活動,小城市基本只能靠互聯網。而且它對時間的要求太高,玩一次TRPG(桌上角色扮演游戲)需要玩家很多的時間,短則一星期,長則數月。”

  《龍與地下城》的資深女玩家寥塵對法治周末記者進一步解釋說:“《龍與地下城》的游戲規則厚達460頁,入門門檻很高,而且能夠做到熟悉規則的DM(即地下城主,類似于游戲裁判)很難找到。”所以她認為這款桌游在國內其實算不上被廣為接受。

  “他們說的沒錯,但國內青少年廣為接受的并不是那款桌游,恰恰相反,而是那本460頁的規則。”董寧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因為在規則中,游戲的玩法并不是主體,相反,最多的篇幅是關于游戲世界中的世界觀、人物職業、裝備、怪物等,極為詳盡的介紹,《龍與地下城》本身就是一個基于詳盡世界設定以及發揮玩家想象力的經典架空世界(架空世界,是一種藝術作品中虛構的世界觀,“沒有”空間和歷史的限制,完全是由作者所創造的世界)。

  相對于真實世界,架空世界有個好處。任何的創作如果以真實世界作為背景,都會面臨空間和歷史的限制,從而使作者的想象力受到嚴格的局限。因為如果作者無視這些限制,輕則會招致“不嚴謹”的批評,重則會因“影射”而惹來侵權官司。“架空世界可以回避這些問題,比如你不能因為精靈像貴族而批評精靈的傲慢損害了貴族的形象,但僅憑作者自己的想象力構建一個完整的架空世界是非常吃力的,那么《龍與地下城》規則完成了這個任務。世界是現成的,你只需要將你的主角置于其中開始你的創作。”董寧解釋。

  于是,不僅僅是美國的作家在這套規則下就創作出了《龍槍》、《黑暗精靈》、《冰風溪谷》等奇幻文學傳世名篇,中國青年作家也借鑒這套規則在文學領域開辟出了玄幻文學這一特色分支。

  任教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的許聞君在其《論網絡玄幻小說作者與讀者特點》一文中指出:“中國網絡玄幻小說從1990年代萌芽發展,到2003年掀起網絡狂潮,2005年甚至被出版界稱為‘玄幻元年’。整個網絡擁有數十萬計算的寫手,百萬計算的作品,千億計算的字數。這些數字,已經遠遠超過了發展、累積了幾十年的全部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總數量。”

  許聞君發現作者們也多為1980年代后出生的年輕人:《小兵傳奇》作者玄雨生于1980年,《幻城》作者郭敬明生于1982年,著名“起點大神”(“起點”是網絡小說連載網站,“大神”是讀者們對喜愛的作者的愛稱)唐家三少生于1983年,現在甚至很多初、高中的學生都在嘗試著進行玄幻小說的寫作。

  “當然,很多作者并不認為自己的作品遵從了《龍與地下城》規則,而是在借鑒之上有所變通。這并不奇怪,包括日本的《劍世界》規則,也認為自己是獨立的設定。”董寧說,“但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沒有受到《龍與地下城》規則的影響,而只要借用了《龍與地下城》規則的設定,就必然打上了這一規則的烙印。”

  許聞君也認為網絡玄幻小說作品大致都是以西方奇幻小說的魔法和騎士為主角,加上東方武俠小說的內力和幫派,最后再加上中學程度的政治和歷史課本所傳授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經過精心混雜而成的“大雜燴”。

  董寧認為這一方法頗為高端,因為中國人自己創作的小說不會令讀者產生對外來文化的“適應不良”,而《龍與地下城》規則背后的奇幻文化就經由國人在國內悄然傳播開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全然接受了奇幻文化和《龍與地下城》規則。

  但受眾是否自知對于文化傳播來說其實并不那么重要,當《指環王》這一純西方文化的好萊塢大片在國內沒有受到任何抵制,票房一路上揚時,你已經看到《龍與地下城》規則為美國帶來的巨大現實利益。“而且《龍與地下城》并不是一個個案,比如我們隨口就能說出的——同屬于孩之寶公司的動畫片和電影《變形金剛》。”董寧說。

  這正是《龍與地下城》的規則特色,或許也可以說這是美國文化的一個特色,美國以法治聞名于世,法律的“本質”,同樣是規則。于是,盡管奇幻文化根源于歐洲,但卻大多伴隨著《龍與地下城》規則傳遍全球,“蟻獅”將美國《龍與地下城》的這一特點形容為“讓他們去寫故事,我們制定規則”。

  “文化植入”的傳播之路

  《龍與地下城》所代表的美國文化的這樣一種傳播方式,被任職于意大利使館文化處的羅睿形象地形容為“文化植入”。

  董寧表示,青少年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對于新奇和陌生的文化容易接受,而且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記憶和感受容易在成人后被無意中進一步美化,發展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進而成為龐大的市場。2012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引發全民追青春,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朱學桓也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的很多學生時常向他抱怨說,上課的時候老師又沒收了我的奇幻小說。“《魔戒》這樣幾千頁的大部頭,他們(成年人)是沒有辦法接受的。說句題外話,現在的奇幻愛好者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有可能是大學生,也有可能是高中生,5年或者10年之后,他們就會成為成年人,從而擁有自己的影響力……長遠來看,奇幻文化是很有潛力、很有希望的。”朱學桓說。

  朱學桓自己就是這樣。《魔戒》作者托爾金是專攻語言學的大學教授,他在創作這部作品時,運用了大量艱澀的詞藻,因此《魔戒》堪稱全球翻譯界公認最難翻譯的書籍之一。可是年輕的朱學桓就是憑著年輕人的一腔熱血,不但翻譯出了這部作品,而且所翻譯的譯本口碑很好,被稱為《魔戒》最好的中譯本。

  董寧對《龍與地下城》規則的傳播路線也頗為感嘆,因為相較于直接的文化成品,規則的引入顯然更為間接和隱蔽,不容易觸發受眾的抵制,尤其是中國的作者接受了這個規則而創作的文化成品,更加不會被認為是舶來品。但實際上,遵從一個規則去創作,無論如何都會深深的打上這個規則的烙印。“比如著名武俠作家黃易的奇幻作品《大劍師傳奇》,誰會認為這是歐美文化呢?”董寧反問。

  羅睿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意大利使館文化處最近除了在作一般的意大利美食介紹之外,還在開展免費的意大利美食培訓活動。這一活動受到了北京年輕女性極大的歡迎,第二期200人的培訓消息剛放出不久,現在名額就已經全滿。“年輕女性、烹飪方法……可以想象20年后他們的孩子一定樂于光顧意大利餐廳,因為那是青春年華中媽媽的味道,我們實在應該學習這種‘文化植入’的傳播方式。”董寧感慨。

  董寧的感慨并非無緣而發。3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北京華龍大廈發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2~2013)》,根據測算,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6000億元以上。該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主要文化產品對外貿易的最新數據已經超過145170.65萬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在20%以上。而規模不斷擴大的青少年文化市場正在日益引起文化產業的關注,網絡游戲和動漫分別以34.2%和32.04%的增長速度,成為報告中增長最快的文化產業門類。

  但中國文化貿易的“核心層”依然由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等主要面向成年受眾的領域構成,甚至“外圍層”也主要由文化展覽、設計、廣告等與青少年關聯較小的文化娛樂項目成品所組成。而玩具、游戲、樂器、音像設備及附件等青少年接觸較多的領域基本全部屬于最邊緣的“相關層”。而所有的代表出口產品的圖書、期刊、報紙、影視劇、藝術品也基本是已經成型的文化成品而幾乎見不到“規則”的身影,與《龍與地下城》的“東來之路”形成鮮明反差。

  在發布會的最后,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市場營銷總監蔡繼輝的發言更是讓記者印象深刻:文化產業應如窗外的陽光,陽光存在但你卻感覺不到它,但如果陽光缺失的話,你會立刻感受到它的價值。這猶如《龍與地下城》這顆“小太陽”照耀下的龐大的文化消費市場。“文化市場拐點將至,順勢而變,取長補短,為時不晚。”董寧說。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匠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午夜国产精品500 |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