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
河南商報訊(記者 趙強) 產業集群和城市集群合在一起必然導致污染;城鎮化建設中大拆大建是不對的……昨天下午,主題為“中國夢 夢想花開”的第七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開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近2個小時的“麻辣”演講,顛覆了不少教科書觀點和人們的傳統觀念。今天,余秋雨、馮小寧、麥家將登場縱論“中國夢”。
農業
糧食為啥N連增?
河南夏糧產量十連增,全國糧食九連增,很多人將其歸于政府政策支持、投入增加,但在溫鐵軍看來,這更多拜氣候變暖“所賜”。
溫鐵軍說,進入21世紀后,氣候暖化,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北移了100多公里,意味著糧食產業帶向北推移了100多公里。“過去干旱少雨不能種糧食的地方,現在可以種糧食了。雖然出現很多農民棄耕,但糧食依然增產。”溫鐵軍說。
污染
“產業集群和城市集群
合在一起,必然會污染”
PM2.5濃度過高導致的霧霾天氣仍時不時出現,不少人把激增的機動車視為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城市污染是綜合性污染,只要把產業集群和城市集群合在一起,污染是必然的。”溫鐵軍說,環境界開展了深刻討論,研究證明城市污染不能簡單歸罪于汽車。
“歐洲百萬級以上大城市很少,在鄉村可以辦很多企業,而且沒有限制,工業分散,這是相對比較均衡的發展。”溫鐵軍說,我們現在可以歸納為粗放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大規模的城市集群和產業集群結合,這才是城市的最大問題。”
城鎮化
“城鎮化建設,大拆大建是不對的”
溫鐵軍長期研究中國“三農”問題,他在演講時語出驚人,“現在推進的農村城鎮化建設,大拆大建是不對的。”
溫鐵軍說,城鎮化開始,污染越來越嚴重,現代化弊病也越來越難治。中產階級崛起,出現了“去城市化”過程,但城鎮化并非把人集中在城市。
“我們做的國際比較研究太少,往往以為把工業集中在開發區、把人口集中在樓里,就是現代化,這是很荒唐、完全不理解什么是生態文明的看法。”溫鐵軍說。
他認為,目前應該借鑒多種模式,例如歐洲,大多數人生活在人口密度小的城市,或分散在小鄉鎮里,“村莊基本上城鎮化了,大城市很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