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4月8日文章,原題:垃圾處理 中國的內憂外患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刊登一則消息,英國每年有1200萬噸垃圾被傾倒到國外,主要是亞洲國家,其中中國和印度是最大受害國。雖然英國國內有法律規定,運往國外的垃圾必須經過回收利用,但該國相關部門承認運往中國、印度等國的垃圾很多只是被“埋掉”了事。
“洋垃圾”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早就有之,輸出國除了英國之外還有美國、日本等國家,且垃圾數量龐大。在發達國家們嘗盡發展果實,環保成為重中之重,環保成本高昂的當下,將污染轉嫁給那些“后進”國家,就成為他們的“理性選擇”。從美國經濟學家薩默斯闡發這一論調被廣為指責為生態帝國主義,到近些年來“洋垃圾”在中國并未根絕,發達國家仍然在大搞“清潔自己,污染窮國”的生態殖民主義。這是所謂“外患”。
而“洋垃圾”到了中國則成了香餑餑。前些年媒體曝出的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洋垃圾村”,將帶有細菌、病毒的“洋垃圾”進口并加工成棉被、服裝等轉賣到國內,簡單處理電子工業產品提取金屬等造成重金屬污染等,這些現象并無明顯改觀。
還有最淺陋的“垃圾填埋”。中國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雖然被行之有年,可是,如果注意到那些垃圾成山、垃圾圍城的報道,再問問普通民眾是否懂得垃圾分類,那么就難說垃圾處理再無“埋掉”了事。社會環保意識的上升是與中產階層的壯大成正比,大陸垃圾處理仍未告別的污染模式,仍在折射著“共富”、“人的城鎮化”、“人的現代化”等等難題。這些是所謂“內憂”。
附文:英國上千萬噸垃圾運往亞洲填埋 200萬噸運到中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6日報道,英國環境部門近日公布了一份文件,引來當地民眾廣泛關注。在這份文件中,英國官員承認,每年有1200萬噸的分類垃圾 “出口”到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此前數據表明,運往中國約為每年200萬噸)。盡管英國法律規定,分類垃圾一旦運往國外必須用于回收利用,但英國官員說,這些“綠色”垃圾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不受英國政府的控制:在某些國家,這些垃圾只是被埋掉了事。
中國是主要受害國之一
除家庭垃圾外,英國出口的垃圾還包括運往中國的舊輪胎和最終運到了西非的廢棄電視和電腦。隨著英國地方政府越來越依賴私人承包商處理成堆的分類垃圾,“垃圾出口”的產業(主要目的地是亞洲)規模在過去10年翻了一番。
“人們會對這樣的事態發展感到震驚。”英國一家環保組織負責人多蕾塔·庫克說:“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相信,他們的垃圾在自己國家被妥善處理了。但現在的情況是,往來于中英兩國間的船只,來的時候裝著電腦和電視等貨物……回去的時候,卻滿載著我們的分類垃圾。這是十分可恥的。”
目前,英國環境大臣歐文·佩特森已經表態。他說,英國環境局將加強對港口的檢查,減少“分類垃圾出口”中存在的不法行為。“其中,我們特別關注那些混合型的家庭垃圾,因為它通常偽裝成廢舊紙張或是塑料。”英國環境局負責人說,已要求英國各地政府提高回收程序的質量,并核查承包商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洋垃圾”由來已久
從家庭回收的垃圾,一直都是英國頭疼的問題之一。有數據表明,英國家庭每日傾倒的垃圾量要高于其他任何一個歐盟國家。英國也因此被稱為“歐洲的垃圾桶”。此前,英國環境部門宣稱,收集來的家庭垃圾有43%得到了細致的回收利用。針對這一結果,不少英國民眾抱有疑問。今年2月,英國環保部門終于承認,“43%”的數據其實是被夸大了。經過媒體進一步追問,英國政府這才解釋,大量垃圾最后傾倒在了發展中國家的土地上。
包括中國在內,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曾扮演著發達國家“垃圾填埋場”的角色。根據英國一項研究,把一噸廢舊塑料瓶或紙張運到中國的貨輪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相當于在英國國內處理的三分之一。再加上由于中英貿易順差,大量從英國返回中國的貨輪是空駛,而空駛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不比運載垃圾廢品少。
這一研究結果讓那些從事垃圾廢品交易的商家大喜過望。英國“廢品資源利用項目”負責人利茲·古德溫說:“把舊塑料瓶和廢紙運到中國其實有助于英國減排,而那些東西又是中國所需,這真是兩全其美。”
至于為何存在這樣的產業,所謂“沒有不掙錢的買賣”,正是數十乃至上百倍的暴利導致了這樣一個畸形的產業鏈:發達國家淘汰廢棄物——發展中國家低價進口——分揀、翻新或維修——轉手稍高價賣給國人。在這一過程中,大量剩余的垃圾被填埋,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據悉,進口“洋垃圾”成本極低,每噸僅幾十元。等這些垃圾入境后,分選出的廢舊報紙售價達到每噸2000元以上,分選出的可樂瓶、礦泉水瓶等廢塑料售價每噸4萬元以上;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也曾揭露,在廣東陸豐碣石鎮,有上萬商戶倒賣“洋垃圾服裝”,年銷上億件——生意紅火的時候,賣家的收入極為可觀,“一個月有十多萬二十萬元可以賺”。
拒絕“洋垃圾”是個好的開始
2006 年,英國天空電視臺曾報道過驚人的一幕:在廣東佛山大瀝鎮聯滘(jiào)村,工人們在廢物場加工可能導致癌癥和新生兒先天缺陷的聚氯乙烯;年僅14歲的兒童就在廢物堆里撿拾汽水瓶和塑料袋等,然后將其熔煉進行再利用,熔煉現場的刺鼻濃煙令人難以忍受;加工廠的垃圾廢物直接傾倒進河流,致使河流成為一潭污水。而這些廢棄塑料,正來源于英國。
這樣的場景讓許多國人認識到了“洋垃圾”入侵的危害。“我們處理自己的垃圾已經夠頭疼的了,哪還消受得起洋垃圾!”有關人士激動地說,被污染的土地也許幾十年都恢復不了。此后,中國環保總局公布了《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各地海關也開展了“綠籬”行動,打擊“洋垃圾”走私行為。
去年11月,英國《每日電訊報》曾報道過這樣一條消息:由于被中國拒絕,幾百噸生活垃圾正在被運回它們的老家英國。因為沒有能力處理如此之多的垃圾,英國政府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文章還引述英國環境局的話說,隨著中國環保意識的覺醒,如果當局想不出切實有效的處理辦法,英國人將不得不看到垃圾成山、觸目驚心的景象。
對此,《廣州日報》評論說:“中國向發達國家的洋垃圾明確說不,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這種拒絕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