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藍灣大壩被緊急叫停,是“炸”是“留”爭論不休
限制開發令遇阻 丹江口庫區遭大面積侵占
11月底,丹江口水庫,已經顯得有些蕭瑟。
湖北十堰市下轄的丹江口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石家莊村村民老王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他的房子已經被拆掉,將被建成正在建設當中的武當印象·山水四季高檔居住小區。而該高檔住宅小區僅是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項目中的一小部分。
老王所在的地方地處丹江口庫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這里大部分地區屬于秦巴山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按照2011年公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丹江口庫區屬于限制或禁止開發的區域。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下稱《庫區規劃》)提出,“嚴格落實國家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的開發管制原則,維護庫區及上游地區生態安全。”
然而,記者實地調查發現,與《庫區規劃》目標相悖的是,地處庫區的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等地方政府在旅游開發中有侵占庫區庫容的現象,一些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定性違規的項目已經建成,正是這些違規項目讓侵占庫區的違規工程——太極湖攔水壩藍灣大壩陷入了炸與不炸的兩難境地,這個大壩正在嚴重威脅丹江口水庫的行洪安全。
被侵蝕的庫區
丹江口庫區各級政府借水庫蓄水之機正大力建設庫區旅游地產項目。
按照南水北調工程進展要求,丹江口水庫將于2013年開始蓄水,2014年正式向華北地區調水。丹江口水庫蓄水在即,水位抬升后將形成諸多小島和河灣。在此背景下,丹江口庫區各級政府借水庫蓄水之機正大力建設庫區旅游地產項目。
2011年底,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建成太極湖攔水壩藍灣大壩,所謂太極湖正是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南水北調所需才加高)在武當山腳下形成的一片水域,亦為南水北調水源地之一隅,隸屬十堰丹江口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而藍灣大壩正是這片水域上建設的攔水壩,太極湖由此產生,現在丹江口市政府正在圍繞太極湖大做文章。
11月28日,記者看到,旅游發展中心、太極劇場、眾晶太極湖國際酒店等項目均已完工,商業步行街善水街和武當印象·山水四季等高檔居住小區正在興建。這些項目均屬于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
本報記者獲得的《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項目規劃》(下稱《規劃》)顯示,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總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后實際擴充到80平方公里,分為太極湖新區和太極湖旅游區兩大板塊,總建筑面積約450萬平方米,預計投資逾200億元。該項目由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和太極湖集團共同打造。
按照《規劃》,到“十二五”末將建立以環丹江口庫區為空間范圍,以民營資本為紐帶,以“太極天堂”為品牌的“環丹江口生態文化旅游圈”。
盡管武當山特區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得如火如荼,但太極湖新區市政工程和太極湖攔水壩藍灣大壩工程已經被定性為違規工程。
2011年3月24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下稱“長江委”)在對該項目進行審查后函告湖北省水利廳,明確太極湖新區市政工程和太極湖攔水壩藍灣大壩工程屬違法建設項目。長江委給出的理由是“未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流域機構批準,擅自開工建設,侵占了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庫區庫容,違反了《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條例》等法規。”
記者了解到,長江委所說的侵占庫容,主要體現在庫區填土修路建樓,還有旅游設施深入到湖里,侵占了丹江口水庫自然湖面, 比如在湖區填土使之高于172米風浪線。
《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規劃范圍總用地64.93平方公里,適應建設用地14.85平方公里,占總用地22.88%,不適宜建設用地 50.0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生態環境控制的區域,占總用地77.12%。顯然,其用地指標十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在旅游區的開發上,當地政府的觸角開始伸向庫容。
記者了解到,因為庫區周圍全是山,施工方就采用挖山和填湖的方式平整地基,將挖山的土石方填到低洼處 ,這些低洼處原本處于172米淹沒線以下,墊高后就避免了被淹同時增加了土地面積,用這種方式向庫區拓展延伸。
記者了解到,住宅小區項目離水岸不足10米,環庫公路也多由填占庫容修建而來。由于用地緊張,庫區開山越演越烈,而這將給庫區帶來山體滑坡、水土流失等風險。
11月28日,記者在藍灣大壩看到,攔水閘緊閉,太極湖水位高出下游20多米左右。專家分析認為,由于建壩蓄水阻斷了庫區水的自然流動,影響行洪安全。 大壩的另外一個隱憂則是,會減少丹江口水庫蓄水。2011年6月5日,同樣被長江委界定為違規的一處位于十堰市泗河的土壩被強行拆除,長江委的測算數據是該土壩的蓄水量可達1億立方米。
長江委被迫妥協
南水北調關鍵在移民,成敗在水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安置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但對湖北來說,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庫區及漢江上游的生態保護則是一場艱巨的持久戰。
藍灣大壩這樣一座對庫區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違規項目,為何至今仍然能安然存在?
彼時,長江委內部也陷入了是“炸”是“留”的爭論。主炸一方的理由是藍灣大壩侵占庫容、影響行洪的事實存在,而且建設項目為以南水北調為名強制移民;而主留派則認為藍灣大壩是整個太極湖旅游區的生命線,如果炸掉很多規劃需要修改甚至毀掉諸多已建成的項目。
如果毀掉已建成的諸多項目,其損失將十分巨大。
記者獲悉,武當印象·山水四季A區已具備預售備案條件,其A區項目總建筑面積為7.4萬平方米,B區項目總建筑面積為4.48萬平方米,兩個區加起來近12萬平方米,目前其售價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以其現有12萬平方米計算,其價值近5億元,且其還在建設當中。
十堰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在《關于依法查處丹江口水庫庫區違法筑壩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稱,“對武當山特區太極湖新區市政工程和太極湖攔水壩——藍灣大壩工程,武當山特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要認真向市委、市政府做好匯報工作,積極與長江委有關部門溝通,采取補救措施,完善相關手續。”
最終的結果是,經過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進京入漢爭取,最終長江委做出妥協。據太極湖集團內部員工介紹,水利委最終同意保留藍灣大壩,但條件是“大壩不應具備攔水蓄水功能,待丹江口水位抬升后,太極湖水位線需與庫區水位保持一致,同升同降。”
12月4日,記者向長江委想進一步了解此事,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止,長江委未予回復。
據悉,南水北調關鍵在移民,成敗在水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安置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但對湖北來說,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庫區及漢江上游的生態保護則是一場艱巨的持久戰。
與太極湖開發火熱類似,位于庫區十堰市鄖縣柳陂鎮的鄖陽島生態文化旅游區同樣在加緊建設。
丹江口蓄水水位抬升后,柳陂鎮大橋村等地所在的區域將成為江心島,由高架橋和鄖縣長江大橋分別與十堰城區和鄖縣相連接。記者在當地了解到,鄖陽島生態文化旅游區面積6.83平方公里,由鄖陽文化公園、民俗文化小鎮、運動度假區和度假新城四個功能分區組成,打造集歷史文化體驗、生態旅游度假、會議接待中心和生態居住示范區為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同樣由太極湖集團投資開發。
記者在開發現場看到,目前仿古街區鄖陽老街和旅游專用碼頭正在火熱興建,其中鄖陽老街總建筑面積21729平方米,水位抬升后,將成為親水街區。事實上,按照規劃,島上興建的度假酒店、產權式獨棟別墅和高爾夫練習場等項目將成為主體。
被指借南水北調之名“超常”移民
當地每畝土地市場價格底價為401534元,每畝最低價也在20萬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大大高出政府征地給予農民的補償,而中間的巨額差價,就被政府和開發商獲得。
上述在庫區建設的一系列地產項目和市政項目均由太極湖集團一手操持,那么太極湖集團背景幾何?
公開資料顯示,湖北武當太極湖投資集團是一家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 EMBA投資聯盟發起成立,以文化旅游和區域綜合開發為主營業務,致力于打造區域綜合價值發展的大型投資集團。公司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湖北省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
集團目前的主要投資項目是環丹江口庫區區域綜合開發,該項目依托世界遺產中國道教圣地武當山和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庫,重點打造武當太極湖、鄖縣鄖陽島和淅川丹陽湖三個生態文化旅游區。
記者還獲悉,在丹江口庫區,以南水北調移民為名進行土地征遷、與庫區爭地的現象正輪番上演。這些被征遷的土地正淪為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主導的旅游地產項目。
按照國家批準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丹江口庫區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土地征用線中的耕園地高程線為壩前171米,林地、草地等為壩前170米,移民遷移線為壩前172米。
丹江口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石家莊村位于太極湖新區核心地帶,高程在178米以上,比新落成的武當山旅游發展中心還高出近6米,如此該村并不在移民范圍之內。村民老王反問:“如果我們屬于淹沒區,那武當山旅游發展中心不是會被淹掉?”如今,他的房子已經被拆掉,據老王介紹,自己的房子就是以南水北調移民的名義拆遷的,不久后,這里將被建成武當印象·山水四季高檔居住小區。
與老王類似,在太極湖新區范圍內,共有楊家畈村、石家莊村、西溝村、柳樹溝村和金花樹村等5個村莊,5000余農民因此失去土地,涉及土地近兩萬畝。記者獲得的一份共計130余人簽名按手印的《關于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移民局等欺騙、強行拆遷反映說明請求書》顯示,在拆遷過程中,當地政府“假借國家南水北調的召喚力,騙我們是水位線下的應遷戶移民,強迫農民拆遷。”
據當地多位村民介紹,在開發過程中,開發商太極湖集團實際占用耕地也遠高于湖北省國土局批準的面積。例如,按(鄂土資函[2007]172號)文件批準石家莊村所在的土地11.4507公頃農用地,實際占用100多公頃;將楊家畈村2公頃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實際占用20公頃。
而當地主管領導在向上匯報太極湖項目建設遇到的難題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建設項目多、用地需求量大與土地指標供應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被騰出的土地或將開發為高檔星級酒店、親水商住小區,或將建成包括武當山旅游發展中心、武當山特區公安局等市政項目以及太極劇院、武術交流中心、武當藝術館等公共服務設施。這種方式被當地村民稱為“搭車行路、借船過河”,截留移民專款進行征遷,轉而將土地以高價賣給開發商。
關于諸多疑問,記者多次聯系太極湖集團媒介宣傳負責人王勇。王勇表示,作為企業只是按照當地政府相關規劃進行開發建設,具體問題由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解釋。而對于進一步采訪集團相關領導的請求,王勇以不方便為由匆匆掛斷了電話。
對此,武當山特區移民局局長肖興華對記者解釋稱,“庫區移民既包括淹沒線下,也包括一些線上移民,上述幾個村莊村民房屋雖然處于172米淹沒線之上,但土地大部分因為太極湖攔水大壩蓄水,以及丹江口水庫正式蓄水之后將被淹沒。”此外,上述村莊地處庫區滑坡地段,不符合庫區發展要求,出于安全和水質的需要統一納入到移民范疇。
但對于星級酒店和房地產項目同樣也會存在上述問題的疑問,肖興華則稱,太極湖集團負責開發的諸如沿庫區公路、太極劇院等公共服務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可能在開發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被拆遷居民補償標準參照丹江口政府印發的《丹江口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農村移民市內搬遷安置實施辦法》。按照上述辦法,石家莊村村民老王的房屋補償標準應為每平方米479元,而老王每平方米僅僅補償了380元。記者從石家莊村村民提供的補償協議上看到,其補償標準大都低于上述標準。而房屋拆遷后,當地村民需以每平方米600元的價格購買統一規劃的安置房。
而柑橘園則按照農村171米淹沒線下耕地(水田、旱地、菜地)的安置標準,即每月青苗補償費,只對附著物進行補償,柑橘盛產期(掛果)每畝賠償6212元,產前期(未掛果)每畝2683元。土地補償則按每畝4.5萬元一次性買斷。
按照湖北省物價局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城區基準地價的批復,按住宅用地每平米602元計算,當地每畝土地市場價格底價為401534 元,即使按城郊最低價每平方米301元計算,每畝最低價也在20萬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大大高出政府征地給予農民的補償,而中間的巨額差價,就被政府和開發商獲得。
與之類似,在鄖陽島生態文化旅游區所在地鄖縣柳陂鎮大橋村等村同樣因此被征遷。在大橋村,房屋在172米線上被要求搬遷的有100余戶。同屬柳陂鎮的韓家洲村韓家洲島上的100多戶被強制搬遷的居民中,位于172米標準線下的只有3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