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體稱,今年中國兩會女性代表比例已超過美國國會,但在花瓶政治之外,中國女性領導在各領域的比例下滑。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近日聯合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這份名為《升至高層:亞洲女性領導力》的報告指出,中國仍是女性領導力因有利于男性的社會偏好和偏見而受到限制的幾個主要亞洲國家之一。
盡管在毛澤東時期,“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一度讓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甚至管理層女性的比例比當時許多西方國家還要高。然而在隨后的幾十年中,女性地位得而復失。報告稱,在中國,女性在擔任領導、高層官員和高管職位的人士中所占比重很低,在身居高位的人士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17:83。在頂端領導層中,女性領導更是鳳毛麟角。中共中央委員中女性比重從1997年的11.4%下降至2002年的7.6%。在目前204位中共中央委員中,只有13名是女性。
毫無疑問,中國的許多女性已經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經濟上呼風喚雨,《福布斯》雜志數據顯示,當今世界14位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有一半均來自中國。報告還指出,在過去五年里,高等院校入學的女性與男性數量之比從0.85提升到了1.07。然而,教育機會的平等、經濟上的強勢,并不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
事實上,在中國社會,很多女性甚至主動放棄職業發展和升遷,以免在社會上顯得過于強勢。該報告指出,當與亞洲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時,中國女性“退出” 中高層管理職位競選的比例僅低于日本,有近53%的中國女性在工作中從未能從較低職位升遷。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女性在社會公平和擔任領導職位方面不進反退:報告援引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說,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女性的平均工資還不到男性平均工資的一半。
在過去10年,中國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給中國13.4億人口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平等”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詞。在一個醫療、教育、收入分配尚未能實現人人平等的當下,談論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下實現男女平等的問題,未免有點為時尚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bug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