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已經變態到了極點”原因是什么?
“新糊涂蟲”在人民網轉帖麻紗姬的文章《中國的教育已經變態到了極點了》內容如下:
現今的中國,應試教育已經發展到了變態地步。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高中大學化,大學社會化。完全看不到一點素質教育的面目,孩子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各級學校和教師面臨巨大壓力,升學壓力和擇校風使各學校拼命抓教學,不惜違背教育規律,不惜犧牲學生和教師的身心健康。舉個例子,好點的小學入學要考試,擇優錄取,一些家長看到某些幼兒園抓學習抓的好,就把孩子轉走,逼的所有的幼兒園都開始早早教孩子學小學的課程,并要求家長在家輔導,因為教的內容已經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于是有些孩子5歲就“學會了”20以內的加減以及大部分拼音,認識了不少常見字,于是乎到了小學,課程安排里就只給一個月時間學拼音了。這逼的所有的幼兒園從孩子4歲開始,就重起“教學”來,很少看不到孩子們在操場玩耍,更多的是聽到不時傳出的無比稚嫩的讀書聲。可以說這是極端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中國的孩子連最底線的玩耍游戲的童年都被剝奪了,中國教育真的已經到了不人道的程度。
中國的教育主管部門,中國的政府,中國的領導人沒有好好監管,也沒有科學規范幼兒園和小學中學的教學內容,更沒有解決好教育不均衡的問題,致使中國的教育亂象叢生,中國的孩子沒有幸福快樂可言。
此外政府教育上投入太少,教育設施辦公條件遠遠跟不上時代,跟不上現代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只能流于空談。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工資很低,已經和超市營業員的收入差不多,而兩者的勞動難度和社會價值是相差很多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大部分幼師和中師生改行,很多幼兒園教師是臨時培訓的非專業人員,很多小學甚至初中看不到一個年輕男教師。即使在以大專生本科生為主的中學,所謂教師的待遇不低于公務員,也只虛假的體現在工資條上,公務員的各項津貼補貼獎金加起來遠遠超過教師的收入,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家教,補課屢禁不止。更何況各級教育部門其實從來沒真正管過節假日補課的事,現在很多地方小學高年級就開始周末補習或下午加上一節自習課,初中一年級就開始分快慢班,就開始上晚自習,以及周末補課。高中更不說,別提雙休日,連午休時間都被剝奪了。晚自習要上到10點。至于高等教育已經完全官僚化商品化,精英教育早已逝去。學生的道德素質,修養包括教育官員、教師的道德水平整體下滑。整個的中國教育變態、低級到了極點!
請同意我的觀點的同志們頂!
文章作者找了幾個原因:一是教育部門沒有好好監管;二是政府教育上投入太少。這不是“教育變態”發生的原因。其實,“教育變態”反映出來的是社會的變態,社會變態才是教育變態的根本原因。為什么說社會變態是影響教育變態的根本原因?
社會經濟所有制性質發生了大變化,一個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變成了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會,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的政策又號召“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以私有制越來越得勢。有材料顯示私有經濟的總量已經占經濟總量的3分之2。私有制社會就是一個金錢社會,只要有資本、權力就能生活的好,就能成為人上人,人的社會地位完全取決于金錢和權力。
所有制性質的改變必然影響社會意識發生變化。于是就有了什么“競爭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知識改變命運” 。宣傳機器鋪天蓋地的宣傳靠“奮斗”而“致富”的典型。競爭已經被推到幾近邪惡的地步。善良的百姓被欺騙,相信了“競爭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知識改變命運”的鬼話。30多年來,家長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考大學,甚至靠貸款供孩子上大學。中國的大學生成倍的增長,讀了大學又能怎么樣?畢業后還不是淪為資本家的打工仔,真正改變了命運的人幾乎不是靠知識,而是靠金錢,權力或權力關系。私有制社會就是一個金錢社會,可是資本的精英們卻把它美化為自由競爭的社會。于是“考試教育”“升學教育”應運而生。
為了適應生產資料私有化的需要,中國的教育實行了產業化改革,把教育推向了市場。私有制主導的市場是什么?是孕育邪惡的搖籃。中國有句諺語“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發”。學校靠什么撈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學校靠學費,于是大學就提高學費,擴招,搞計劃外招生,學生一入校幾乎干什么都要付費;中學就靠辦重點校,吸引家長花錢擇校,也搞計劃外招生創收;教師靠什么致富,靠賣輔導書、辦班補課等手段撈外快。單獨輔導一個小時1000元,就這,老師還要有點關系,因為這一個小時要辦班有20個人,一人交100元就是2000元;甚至視力不好的學生調個座位都要花錢。君不見,許多教師,特別是教畢業班的教師都已經加入了先富的行列。幼兒教師也要致富,于是就有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個家長不是望子成龍?所以才有了各種名目的幼兒培訓班。沒見嗎?就連醫院都搞起了胎教培訓,誰能說清,胎教到底有什么效果?有對比試驗嗎?有些準母親,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讓孩子在母腹中聽音樂,剛生下來還沒有視力,孩子的周圍就貼滿了圖畫,是科學還是科邪?不是變態,也是精神出了問題。就一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撈錢的人對辦班樂此不疲,讓家長趨之若鶩。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競爭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知識改變命運”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變態的思維,使整個社會發生了變態,教育怎么能不變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