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同樣是國家級貧困縣,湖南婁底新化縣投資5000萬元建設寺廟景區,而陜西寧陜縣拿出地方財政收入近四成(1200多萬元)投入教育,率先在全國貧困地區實行15年免費教育。 有官員稱,寧陜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免費教育模式不具備可復制性,不要讓寧陜的免費教育對其他地區產生壓力,更不要讓他們因此尷尬。 中國之大,無奇不有。有的地方是干什么都有錢,就是辦免費教育沒錢;而寧陜縣是縣委、縣政府嚴控一切公費開支,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教育。不用說,10年、20年之后,那些不在教育上多花錢的地方,比如湖南新化縣,與肯在教育上“吐血”的陜西寧陜縣,壓力要比現在還大,尷尬要比現在還多。“不問蒼生問鬼神”,人民高興不高興? 寧陜縣從2007年起實行“科教興縣”,依次推出農村住宿生營養計劃和生活補助,免費職業教育、幼兒園到高中免費教育,2010年實行蛋奶工程全覆蓋。這個縣有7.4萬人,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12元,地方財政收入僅3075萬元。說起來,一些地方貪官斂的財比這個縣全年財政收入還多,可謂“富可敵縣”。 我國制定GDP4%投入教育的目標,已經有18年了,至今還未實現。一個縣率先實現縣財政近四成收入投入教育,也算是一種倒逼機制,催促中央和地方加快加大教育投入。千萬不要因為寧陜縣既然可以把縣財政近四成投入教育,那你們就慢慢自己扛著吧。 中國今天辦免費教育并不缺錢。這兩年,我提出建議,至少有幾個方面的錢是可以用來給孩子花的:一、每年國家財政收入增長20%-30%左右,數以萬億計,可以多給教育分一點;二、每年審計出來的“小金庫”數以百億計,完全可以統統撥給教育;三、每年全國查處貪腐分子數十億贓款,上交國庫后也應當劃撥給教育;四、每年交通違章罰款及其他罰沒款也可以用于教育。倘若以上款項還不足以辦好教育,那么,每年就可以動用一點美元外匯儲備。 有些人認為外匯儲備不能拿回國內使用,這是一種糊涂認識。外匯儲備是什么?無非就是一個國家有了錢,拿出多少存入外國銀行或借給外國政府花,拿出多少留在國內花。好比一個人每月掙了工資,有多少用于養家糊口,供孩子上學、吃飯,有多少換成美元存入外國銀行。如果你家的孩子上學、吃飯還有問題,你卻有大把的錢不花存入銀行,那就是儲備太多了。現在的外儲太多了,還老擔心人家賴債或貶值,而自己家里一些孩子上學、吃飯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少儲備一點,內外的壓力都減輕了,何樂而不為? 我認為“寧陜免費教育模式”可以復制,不是說各地方都把財政收入近四成拿出來辦教育,而是從上到下都要開動腦筋,把可以拿出來的錢都拿出來投入教育。因此,與其說“寧陜免費教育模式”,不如說是“寧陜免費教育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方、一個家庭、一個人,有了這種精神,必定興旺發達。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