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居者有其屋
重慶探索雙軌制供房體制
■ 環球財經特約記者 劉慧(發自重慶)
安其居,才能樂其業。
重慶作為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為一體。一直以來,全市危舊房屋多,住房困難群體多,零散就業農民工多,僅靠市場無法完全解決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問題。
如何讓城鄉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實現居者有其屋?重慶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并舉的“雙軌制”住房體系。公租房的規劃、融資、管理、運營等等都是全新的課題。
“雙軌制”規劃
2011年1月中旬,時逢重慶“兩會”,重慶市公共租賃房管理局副局長唐華麗事務繁忙,但他仍抽空向《環球財經》詳細闡述了目前重慶公租房建設情況。
唐華麗介紹,按照“雙軌制”規劃,30%~40%的中低收入群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體由市場提供的商品房解決,并對高端商品房和投機性炒房采取相應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制度體系,逐步實現住房保障全覆蓋。
對于近期引起關注的重慶房產稅試點,他告訴記者:“房產稅將對高端商品房征稅,并以‘高’補‘低’,收到的稅用于建設重慶公租房。”
作為“雙軌制”住房體系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重慶的公租房率在全國率先推出。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首先對主城區居民住房情況進行1%的入戶抽樣調查,租房居住的家庭約為22%。重慶兩江新區將在戶籍制度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破題,未來10年,預計有100余萬產業工人轉化為新區市民。因此,全市平均按照15%的比例計算租賃住房需求量。
2015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家庭戶數為1000.67萬戶,計算得出全市租賃住房需求總量約150.10萬套,減去近年來通過廉租住房等方式已保障的52.29萬戶,全市公共租賃住房需求量約為97.81萬戶。按戶均2.5人計算,約達240多萬人。
“我們要把更多沒有房、買不起房的人納入保障范疇。”唐華麗對記者說。
三年建80萬套公租房
重慶計劃從2010年起,三年建設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其中主城區完成3000萬平方米,區縣完成1000萬平方米。“這較原計劃提前了五年。三年建成后的80萬套公租房,可解決240多萬人的住房困難問題。”唐華麗說。
《重慶公租房管理實施細則》日前正式出臺,規定允許3人合租公租房。
細則新增了多人合租方式,不過合租人均需符合申請條件,且人數不超過3人。“允許多人合租是為了減輕承租人的經濟負擔。不超過3人,是為了防止租賃后成為集體宿舍不利于小區管理。”重慶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多人合租的可確定1人為申請人,其他人為共同申請人。
收入限制標準與之前在網上公示的內容未作改變:單身人士月收入2000元以下,2人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超過2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月收入不僅包括工資,而且還將計算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養老金、其他勞動所得及財產性收入。
細則規定,公租房租金按建筑面積計算,承租人應按月交納租金,交納日期為每月20日前。租金收入專項用于償還公租房貸款利息和公租房的維護。
如果承租者出現拖欠租金,從逾期之日起,承租人將每日按應付金額的萬分之五支付違約金。此外,對承租人拖欠租金和其他費用的,還可按租賃合同約定通報其所在單位或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從其工資收入或住房公積金賬戶中直接劃扣。
此外,承租人應當每兩年向市公租房管理局申報住房、收入情況,未按規定申報的,視為放棄租賃住房,合同終止。
“我們今后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物價指數等因素的變化定期調整收入限制標準,進一步擴大保障覆蓋面。”唐華麗說。
到“十二五”期末,重慶全市力爭通過公租房、各類棚戶區改造和安置房建設,解決占城鎮人口30%~40%的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問題。到“十三五”期末,將保障覆蓋面提高到50%左右。
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工業園內,記者看到公租房小區展廳和樣板間,小區配套完備,有醫院、學校、社區廣場、商業廣場等。兩江新區規劃建設公租房1000萬平方米,占重慶全市區總量的三分之一,年內開工建設面積有400萬平方米。
公租房“不差錢”
重慶市公租房建設的提速,在重慶理工大學教授邱冬陽看來,是重慶產業發展、戶籍改革以及城市化的需求。
以全市建公租房面積最大的兩江新區為例。該新區是我國內陸地區惟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將打造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以及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
兩江新區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空間布局初步確定為“一心四帶”,即:金融商務中心、都市功能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帶、物流加工產業帶和先進制造產業帶。 布局“6+3”核心產業體系,六大工業,包括以轎車和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的汽車產業,以軌道交通和電力裝備為主導的裝備產業,以電腦整機及信息家電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以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為主導的生物醫藥產業,以碳纖維及高溫超導材料為主導的新材料產業,以節能產品和環保設備為主導的節能環保產業。
三大服務業包括以創新金融為主的金融業,以會展物流為主的商貿業,以資訊研發為主的信息業。這些產業帶將會聚集數以萬計的勞動力。
重慶的戶籍制度改革在未來幾年也將促使大量人口集聚到城市。按照目標,到2020年,將累計使1000萬農村居民轉戶進城,從而使全市的城市化率由現在的29%,提高到60%以上。這些都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住房保障。
據公租房管理局估算,重慶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建設,除了土地,全部建設資金需1000億元左右。重慶公租房建設全部由政府出資,政府劃撥土地,減免相應稅金,由國有城投、土地兩大集團興建。
千億元的資金地方財政能夠承擔嗎?“重慶公租房建設不差錢。”唐華麗介紹說,公租房建設所需的1000億元資金,以3∶7的比例,由財政出資300億元,融資貸款700億元。其中,財政出資包括中央專項資金30億元和各級財政的支出。
另外700億元則通過市場渠道融資。一方面,公租房有10%配套商業住宅,4000萬平方米規劃有400萬平方米的商業住宅。“這也是借鑒了新加坡和香港的公租房制度,我們測算下來,可籌集400億元左右資金。”唐華麗稱。
根據《重慶市公租房管理暫行辦法》,公租房采取租售并舉的方式,承租人在租期滿5年后可以申請購買。4000萬平方米賣10%的話,就可以回收資金約100余億元。剩下的200億元則通過銀行貸款。
記者獲悉,有關商業銀行為重慶公租房項目提供了貸款利率下浮10%的優惠,以及3到5年的還款寬限期。整個公租房還本付息期限為10年,總利息計100億元。即10年需還本付息300多億元,一年30多億元。
唐華麗表示,本息將通過租金來償還,“4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按每平方12元計,預計每年收取租金43多億元。還本付息后,還有10多億元余額。目前重慶正與幾家基金公司合作制定方案,擬以200多個億的租金為基礎,將公租房運營管理部分申請上市。 所以,公租房投入和運營的資金是平衡的。”
保證公租房可持續性
重慶2010年開工公租房1300萬平方米,預計2011年2月完工1000萬平方米,并將在2月份、9月份分兩批通過搖號的方式出租給居民,預計有40萬人入住。2011年則計劃開工1350萬平方米。
如何保證公租房的持續性,整個體系如何深入運營,政府能否實現對住房保障的承諾,還有更多的問題考驗著重慶這場公租房試驗。
根據重慶的規劃,主城區的公租房共21個點,分布于主城內外環高速500平方公里范圍,遠郊區縣則布局于萬州、涪陵、永川、江津、合川、黔江六個區域性中心城市。
而公租房的收支平衡,很大程度在于穩定的承租者帶來的租金收入。“產業發展就對公租房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公租房布局也要考慮到與產業布局的一致性。”唐華麗說。
重慶主城區公租房一個小區大約有5萬居民,與周邊城市小區將形成近28萬人規模的社區。唐華麗表示,政府接下來要重點考慮公共產品配套,以及對這種新型社區的管理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