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棄承諾 逃避責任
一評《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今天正式發布了。
此前,官方媒體和私下的街談巷議都認為: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當局肯定會出臺一些重大的“德政”以緩解比較突出的社會矛盾、營造和諧的社會氣氛。人們希望并且相信:在當前涉及范圍最廣、民怨最大的住房問題上,中央必定會趁此時機,采取嚴厲的、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以制止房價的繼續飛漲,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權利。
畢竟,對脫韁野馬似的房價,如今已是天下紛然、怨聲載道;畢竟,對房地產業的所謂“宏觀調控”已經徒勞無功地進行了三年;畢竟,“邊調控邊上漲,越調控越上漲”的局面,已經使不少公眾對當局的執政能力產生了嚴重懷疑;畢竟,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房價問題已成為檢驗“胡溫新政”能否成功推行下去的試金石。
在這種形勢下,《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無疑應該看成是是中央政府對民眾呼聲的一種回應。降低房價,保障住房,對于這樣的“德政”,可以說是“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
然而,遺憾的是,當我們讀完它的內容之后,卻不禁大失所望――按照該政策,占當前中國城鎮家庭最大比例的中等收入家庭不但未得其利,反而先受其弊!
《意見》的主旨,是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所謂低收入家庭,包括城市最低收入困難家庭和低收入困難家庭。這兩類家庭在中國城市家庭中占多大的比例呢?根據建設部的數據,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收入困難家庭有400萬戶,加上低收入困難家庭總共有近988萬戶,按照全國城鎮現有家庭戶數19233萬戶來計算,則這個比例為5.1%。時雨雖降,奈何卻只澤潤一隅!
本來,經過前幾年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的“調控”,以及一系列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措施的教訓,“讓保障的歸保障,讓市場的歸市場”已經成為解決人民住房問題的政策共識。接下去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保障性的住房在整個國民住房需求中應該占多大的比例?正象我們所看到的,《意見》給出了答案――5.1%!
我們不覺得這樣一個數字非常之可笑嗎?
假如中央政府的意思是:5.1%的家庭的住房保障僅僅由廉租住房渠道來解決,那我們還不至于如此驚訝。因為早在1998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中就要求:我國應當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商品住房。按照這個《通知》,除了少數最低收入家庭以外,占整個家庭戶數最大比例的廣大中低收入家庭應該由經濟適用住房來保障。
如果說對中低收入家庭的這一承諾早在2003年就已被中央政府放棄,那么,同年制定的替代性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仍然讓中低收入家庭心存希望。該文件指出:要完善住房供應政策,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逐步實現多數家庭購買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要求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應對象,并做好其住房供應保障工作。根據2003年的這份文件,多數家庭也就是中低收入家庭雖然在強制下被迫進入當時已經布滿陷阱、險象環生的商品房市場,但他們中仍然有相當比例的家庭能夠通過經濟適用房解決住房問題,因為文件并沒有就到底有多少家庭應享受經濟適用房的保障作出硬性規定,而是由各地自行確定。在實踐中,這個比例的確定應該說是比較寬松的。
但是,今天發布的這一最新《意見》,卻使廣大中低收入家庭(不包括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享受政策性住房保障的希望完全的、徹底的破滅了!
不是嗎?《意見》已明確提出: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經濟適用住房的建筑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事實上,僅僅是60平方米這個標準,就決定了中等收入家庭已不可能再通過這條途徑改善住房條件――公認的小康住房標準是人均30平方米,核心家庭是三口之家,也就是說,一個小康水平的核心家庭的住房面積應當是90平方米!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現在人們都在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難道在小康社會的最重要的指標上卻要倒退嗎?
用政策保障和市場供應兩種手段來解決住房問題,是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普遍的經驗。整個問題的關鍵仍然是:到底多少人應當享受政策保障性的住房?我們知道,在新加坡,這個比例是80%,在我國的香港地區,這個比例是30%! 莫非中央政府認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如此發達、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如此之高,以至于只有5.1%的家庭需要政府來提供保障性的住房嗎?
即使是官方學者透露的數據也并不支持這個比例。中房集團的理事長孟曉蘇雖然不認為當前大多中等收入人群無房可住,但他提供的數據顯示,現在中國城鎮居民有房的家庭,包括房改房和商品房,超過了 85%,無房戶有14%多一點。但即使是14%也比5.1%這個比例高出近3倍!何況即使是有房戶中也有相當比例的達不到住房標準急需改善住房條件的家庭。
縮小保障范圍,就是要把占人口絕大多數比例的普通家庭拋入商品房市場,而中國的商品房市場卻是一個極度荒誕極度扭曲的所在,這種荒誕和扭曲什么時候才能向好的方向改變,我們不得而知。今天我們知道的是:政府自食其言,放棄了承諾,逃避了它絕對不應當逃避的責任!
(2007年8月14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