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導語 最近,華爾街巨頭高盛國際投資銀行出資20多億美元,收購湖南、河南、福建等地多家養豬場,引發廣泛關注。而這,并不是高盛第一次將觸手伸向中國的養豬業。早在2006年,高盛就收購雙匯集團,并一度成為最大股東,隨后又通過股權交易獲得數倍的利潤。無獨有偶,今年6月16日,近千頭美國種豬乘坐貨運包機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這些種豬主要是大白、長白、杜洛克等洋品種。不禁令人擔心,外
2023-06-20
互動:172
導 語 2023年5月20日-21日,一場以“生態農業與合作”為主題的團結經濟研討會在河南登封市周山村召開,本次會議由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中國及全球發展網絡(主辦)和人民食物主權網絡(承辦)共同組織,旨在探討后疫情時代下生態農業與合作經濟的發展之路。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實踐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發人深省的主題分享,可參見本號之前的推文《
2023-06-16
互動:39
改造基層社會應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具體到農村社會而言,現在還不宜像中村一樣,以近乎整村流轉的方式一下子瓦解了作為治村主要力量的中堅農民群體,相反仍要以中堅農民這樣的體面精英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2023-06-16
陳文瓊
互動:66
最近,在中國環境學會生態農業專業委員會2023年會(海南峰會)上,筆者了解到,農田面源污染已經超過工業點源,成為中國多地環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 與土地打了一輩子的農民一覺醒來被告知:農田面源污染已經遠超過工業電源污染成為最大的污染源。在有些地方來自農田面源污染的貢獻達到70%,而工業污染占30%。而在之前工業污染占70%,農業面源污染占30%,由此形成了新時期環境污染的新格局即
2023-06-14
互動:111
目前幾乎所有的行政村都已經實現了支書主任“一肩挑”,即“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之前比,現在的村干部有了一些新變化。 首先是村干部的補貼提高了不少。以前有定工半定工之分,現在只有正職和副職的區分,和行政事業干部參照級別的做法差不多。按照相關政策的指導意見,一般他們的收入不低于當地農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據
2023-06-13
互動:20
中國基層的很多問題,一般都是基層“財政危機”演化出來的問題。 我在2000年給朱镕基總理寫信反應“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時候,那時候的基層問題堆積如山,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直接或間接歸因于基層“財政危機”所導致的問題。 如:農民負擔日重、亂罰款、亂攤派、壓級壓價打白條、拿高利貸繳稅費、賤賣資產、黑社會混混橫行
2023-06-13
互動:133
經歷了三年的疫情,我們帶著后疫情的反思來交流生態合作實踐,格外珍惜這些實踐的意義。 新冠大流行給了我們三點反思: 一、疫情為人類和自然關系敲響了警鐘。流行病學家和疾病生態學家們指出,疫情爆發不是一個孤立的緊急事件,而是有著結構性的背景[1]。擴張的資本化農業體系,破壞了病毒原先棲息的、閉塞的生態環境,導致病毒向人類聚居地擴散;同時,單一種植、單一養殖在減少多樣
2023-06-07
互動:23
【導讀】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在當下新一輪重建基層的浪潮中,基層的問題被層層揭開,村干部腐敗尤其醒目。外界一般認為,村官是小官,查辦懲處很容易,卻不知村干部常常藏于反腐的死角,反而難以查辦。 賀雪峰教授在分析一個街道紀委書記的辦案經歷后發現:一方面,街道一級辦案條件十分有限,無法像縣級以上紀檢部門那樣使用多種手段,因此陷入“不查辦,村民會認為街道包庇村干
2023-06-06
互動:51
眼下正是三夏大忙季節,也即夏收,夏種,夏管。夏收,主要是油菜和小麥,油菜已經收過,這是油料作物,余下的是主糧越冬小麥,冬小麥生長期長達九個月。在山區土地稀少無法種植小麥的,就是土豆。也該有收成了。夏種主要是稻田插秧,種豆種芝麻、玉米、花生、紅薯、棉花以及其它經濟作物。夏管就是種植后的控草、控水、控肥管理等。 往年,也就是30年前吧,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各級政府對三夏非常
2023-06-02
互動:124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求是》2023年3月
2023-06-02
互動:215
語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以此進一步規范食用農產品的銷售行為。這一修訂因直接涉及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而引發了不少關注。 菜干、果干、魚干,這些只需干燥即可長期保存的食物,千百年來,普通的農戶、漁民不僅曬干了自己吃,也會拿到市場上銷售。但是按照新的征求意見稿,以后農民自己晾曬的
2023-06-01
互動:133
1多樣性——樹立大食物觀 樹立大食物觀,就是要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 貴州遵義市紅花崗區的一家小豆腐店,幾名顧客在享用美食。圖|視覺中國 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數據,近年來,全國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費量中,蔬菜與谷物的差距逐漸縮小,2020年食用
2023-05-30
互動:56
五月,是小麥成熟的季節,是小麥收割的季節,是麥農跟天氣賽跑的季節,是大國糧倉豐收在即的季節。 然而,就在這個喜氣洋洋的季節,種麥大省河南出幺蛾子了。 五月初,河南麥收在即,全國各地的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紛紛啟動,日夜兼程趕赴河南。 可是,在河南南陽市唐河、鄧州等地,遠道而來的收割機運輸車被當地交管部門堵在了高速出口。 交管部門紿出的理由是:一、存在超高、超寬問題
2023-05-30
互動:220
先說一句,糧食的損失,不僅是農民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河南最近連日都是陰雨,而河南南陽是小麥主產區,且小麥熟的早。結果可想而知,恰值農民繁忙的收麥季節,農忙不等人,陰雨也得收,否則麥子就爛了。 偏偏我們看到熱搜,南陽地區上百臺收割機被攔在高速不讓下來,據說被攔了幾天。而農民地里的小麥,或發芽,或爛……這無疑讓人十分氣憤。 有河南農民告訴記者,因為沒及
2023-05-30
互動:91
關于農業,這些年來微詞頗多,先是吃什么,什么種子,怎么種植的問題,還有誰來種莊稼,傳統種植,自然農法已經不剩了,農二代進城打工,農三代大多為了孩子上學,都趕到城里買房子了。 鄉下,已經剩下七老八十,為數不多的種田人了,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別去給人找麻煩了。 現在問題越來越多了,莊稼沒人種,靠七老八十歲的人來種,如何種,不會種田的外行管種田的內行,不讓燒荒,不讓使用農家肥,不讓養雞
2023-05-30
互動:89
因為一個人每天都要吃飯,大家把吃飯的問題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從漢代酈食其說了“民以食為天”的近兩千年,傳到今天,又有后人提出“食以安為先”所以,先對吃不到糧食恐懼,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又對今天吃的飯不像飯,糧不像糧很不滿意。但是,當今看病如春運,出生率下降停不下來,繼續說現在的糧食沒問題,是假話。 所以,得想些辦法,找些出路,能解決一些問題就解決一些問題
2023-05-27
互動:55
寫下這個題目,有些擔心,如此判斷,正確否?有沒有影響那些興致勃勃談農業前景的人的情緒?我看是有的,但我還是要說。因為我退休后從事農業十年有余。也更因為行將就木之人,劉備曾經在白帝城托孤時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深深印在我心里,基于此,我還是得談談這個人人每天無論有多少銀子,無論有多大權力飯還是要吃,吃什么的問題。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今天的
2023-05-25
互動:186
我一直憂心忡忡,覺得今天的農業已經不是傳統農業,種田人已經老化,農業將要斷層,尤其是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幾千年的傳統種子會在把種子類似‘截肢’,‘安支架’,‘器官移植’使中華傳統種子不再是從前的種子,并且消失在歷史中,更不敢往前想,這個民族還有沒有根,但似乎我錯了。 前幾天,去參加了一個民間組織的食物論壇年會,看看前來與會的十多所大學校,看看
2023-05-25
互動:74
看完楊華先生《陌生的熟人》這本書,還是吃了一驚。當下農村社會,是怎么樣的一種狀態,楊華先生在這本書里對此做了深刻的解讀。雖然我也來自農村,大半生對南北方鄉村生活和倫理有個大致的了解,但楊華先生的這本書值得一看。 《陌生的熟人》以社會學視覺觀察當今農民社會,好像拿著顯微鏡觀察鄉村世界,又好像拿著解剖刀,刮開遮蔽鄉村厚厚的表象,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們從中感受到鄉村圖
2023-05-24
互動:45
一段農業專家等踩著長長地寬寬地鮮紅的紅地毯,醒目地鋪開在綠油油的麥田中間,地毯上有西裝革履的、有背著公文包的、有架設攝像機的、有頭光禿禿的,皮鞋锃亮的一群人仿佛在習以為常地走紅毯。乍一看,以為要領獎。原來是專家來了,觀摩小麥生長情況,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的。 關心農民種植情況,心是好的,但是關心農民生活,到底應該關心些什么? 關心農民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柴
2023-05-22
互動:102
建立“穩定器”主要通過有效緩解老齡化問題,構筑“蓄水池”則主要依靠為人口再生產創造保障條件。
2023-05-21
呂德文
互動:34
昨晚刷到有消息稱“山東青州收取秸稈處理費,100元/畝”,難以置信。不過看了一眼發布的媒體,很小眾。于是覺得“應該不可能,多半是三無小報杜撰了”。 農民種田能有幾個錢,還要交秸稈處理費,但凡有點良心,誰能干這事兒。不至于不至于。 剛剛閑來無事又想起來,就去網上找了一下,沒想到竟然是真的。極目新聞的記者也看到了網友對此事的爆料,便采訪了當地官方和
2023-05-19
互動:141
【作者按】對于周家莊,我是早就仰慕的,因為聽過它們太多的事跡,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見學。巧的是,兩年前的一次聚會,見到了晉州市人大副主任馮寸改同志、晉州市營里鄉黨委書記曹志濤同志,而曹志濤同志原來就任周家莊鄉人民政府鄉長。這樣,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見學心愿得以實現。 實打實地說,實地的見學,于我往日的耳聞而言,還是給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則以饗諸君。
2023-05-18
互動:64
5月16日下午,省科協主席呂國范一行蒞臨河南省南街村調研,對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在文化園熱情迎接呂國范一行,并陪同參觀村史館。神州奇葩、難忘歲月、紅色航標……呂國范一行通過圖片、文字及實物了解著南街村的發展歷程。當看到王宏斌書記“富裕不等于幸福,幸福包括富裕”這句格言時,呂國范稱贊道:“真是精辟!”
2023-05-17
互動:81
【作者按】對于周家莊,我是早就仰慕的,因為聽過它們太多的事跡,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見學。巧的是,兩年前的一次聚會,見到了晉州市人大副主任馮寸改同志、晉州市營里鄉黨委書記曹志濤同志,而曹志濤同志原來就任周家莊鄉人民政府鄉長。這樣,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見學心愿得以實現。 實打實地說,實地的見學,于我往日的耳聞而言,還是給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則以饗諸君。
2023-05-17
互動:101
2012年9月7-9日,應中華女子學院楊靜老師的邀請,我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海峽兩岸暨香港社會工作行動研究研討會”并做了大會發言。從聽說“行動研究”這個詞,到結識臺灣“夏氏行動研究創始人”夏林清老師,已有兩三個年頭了,但我不得不慚愧地說,至今我仍然是個門外漢。然而說不清是什么原因,行動研究似乎對我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刺激著我的求知欲,想去了
2023-05-13
互動:31
【作者按】對于周家莊,我是早就仰慕的,因為聽過它們太多的事跡,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見學。巧的是,兩年前的一次聚會,見到了晉州市人大副主任馮寸改同志、晉州市營里鄉黨委書記曹志濤同志,而曹志濤同志原來就任周家莊鄉人民政府鄉長。這樣,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見學心愿得以實現。 實打實地說,實地的見學,于我往日的耳聞而言,還是給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則以饗諸君。
2023-05-13
互動:127
【作者按】對于周家莊,我是早就仰慕的,因為聽過它們太多的事跡,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見學。巧的是,兩年前的一次聚會,見到了晉州市人大副主任馮寸改同志、晉州市營里鄉黨委書記曹志濤同志,而曹志濤同志原來就任周家莊鄉人民政府鄉長。這樣,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見學心愿得以實現。 實打實地說,實地的見學,于我往日的耳聞而言,還是給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則以饗諸君。
2023-05-12
互動:97
【作者按】對于周家莊,我是早就仰慕的,因為聽過它們太多的事跡,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見學。巧的是,兩年前的一次聚會,見到了晉州市人大副主任馮寸改同志、晉州市營里鄉黨委書記曹志濤同志,而曹志濤同志原來就任周家莊鄉人民政府鄉長。這樣,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見學心愿得以實現。 實打實地說,實地的見學,于我往日的耳聞而言,還是給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則以饗諸君。
2023-05-11
互動:136
【作者按】對于周家莊,我是早就仰慕的,因為聽過它們太多的事跡,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見學。巧的是,兩年前的一次聚會,見到了晉州市人大副主任馮寸改同志、晉州市營里鄉黨委書記曹志濤同志,而曹志濤同志原來就任周家莊鄉人民政府鄉長。這樣,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見學心愿得以實現。 實打實地說,實地的見學,于我往日的耳聞而言,還是給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則以饗諸君。
2023-05-08
互動:110
農情系萬家,農興固國本!達官貴人離不開“農”,人民大眾離不開“農”。離開了“農”,生存必然現危機,一切美好將不復存在。人的一日三餐均屬“農”,國家備戰備荒首在“農”。若說大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 善待農民就是善待自己,尊重農業勞動者就是尊重上帝,愛惜土地就是愛惜生命!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千千萬
2023-05-04
互動:43
馬格寧思諫言(第025) 周家莊,該到了讓全國人民都明白的時候了 ——中國僅存的最后一個人民公社 馬格寧思 2023年5月4日 毛澤東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毛澤東主席說: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毛澤東主席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中國民間俗語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中國民間俗
2023-05-04
互動:108
2023年4月13日,羅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解決農業糧食體系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并為女性賦權,可以減少饑餓,提振經濟發展,增強抵御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等沖擊的韌性。 自2010年以來首次發布的 《女性在農業糧食體系中的地位》報告超越農業范疇,全面闡述女性在農業糧食體系中的工作狀況,覆蓋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 《女性在農業糧食體系中的
2023-04-27
互動:44
在改開年代被廣為宣傳的“四個現代化”中,有一條是農業現代化。毛主席也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卻因為取消集體化,陷入了十余年的“曲折發展”... 在改革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進度就已經初具規模,1978年,在15億畝的耕地中,機耕面積占了40.9%,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從文革前的7.26萬臺增長到55.7萬臺,小型拖拉機數量從文革前的4000臺增長
2023-04-26
互動:115
在安徽某縣調研中,有種糧大戶就反映,縣里也公布了秸稈利用企業的聯系方式,宣稱已給了補貼,企業也放話“應收盡收”,但每次打電話都說好好好,幾年了一次也沒來過,以至于村民都說“企業把補貼騙到了就行”。 近日,“黑龍江185人因違規焚燒秸稈被處罰1.782億元”的新聞引發廣泛討論。秸稈禁燒一直是基層治理中非常重要的問題。有人可能會問,國家都給補
2023-04-25
互動:66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黑龍江185人因違規焚燒秸稈被處罰1.782億元,人均罰款96.3萬元”。記者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檢索到,這1.782億元是發生在2022年11月1日—12月15日期間。為什么罰這么多錢?這些錢誰來交?秸稈禁燒存在哪些問題?基層治理付出了什么代價? 一、罰款誰來交? 4月19日,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王鳳華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ldquo
2023-04-25
互動:52
鄉村振興,有很多事情看上去干得熱熱鬧鬧的,但卻是無意義的白干、甚至是有害的。先列十件: 第一件:農業補貼。絕大多數農產品數量已經過剩了,在以廣大且高度分散小農為基本生產經營主體的條件下,通過財政補貼刺激生產,將進一步激發農民追求農產品數量增長效益的積極性,必定會導致農民“增產減收”、“勤勞致窮”。 第二件:財政支持村莊垃圾治理。垃圾只是放
2023-04-21
互動:524
導 語 來自武漢大學的呂德文老師在中部農村調研時發現,最近十余年間,賭博和日常公共娛樂活動越來越糾纏不清……在中國農村的許多地方,從低端到高端,出現了茶館、六合彩、賭場等不同的賭博業形態,也形成了一條從“賭徒群眾”培養到高利貸收取的超長產業鏈。這不僅使農民習慣于及時行樂,幻想不勞而獲、一夜暴富,還加重了農民對權勢的畏懼感。可以說,賭博已
2023-04-18
互動:41
【導讀】近期,天門山跳崖事件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將外出務工年輕人的人生困境再度暴露在公眾面前。如大多數異鄉人一樣,他們擠不進大城市,也回不了家鄉,于是現在有種聲音說,不如折中一下,回縣城發展。事實上,“縣城”近年來已成為中文互聯網重要的文化符號,“縣域青年”成為文化生產的重要群體,而從實踐來看,縣城也成為青年一代農民工首選的進城目標。那么,縣城能承載
2023-04-18
互動:46
在村莊調研期間,訪談到的老年人與村醫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認為“農村老人最主要的問題是健康問題”。筆者在調研期間深有感觸,在低收入與老齡化的村莊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一方面是個“被忽視”的問題,另一方面卻一直是困擾著老人、養老與家庭的長期性與普遍性的問題。 一、低成本的“養老”與高成本的“醫療”的悖論 筆者調研的村
2023-04-17
互動:50
不久前,“張繼科事件”霸屏熱搜,呂德文老師幾年前的一篇社會調查文章《賭博,正在摧毀農村》引起廣泛熱議,被多家媒體轉發。 呂德文老師的調研地點是兩湖地區的某個鄉鎮,恰巧筆者的家鄉離此不太遠,因而筆者對文章所描述的情形并不陌生。 但是,對于文章的標題,筆者卻是不大認同的: 一則與其說是賭博“正在摧毀農村”,不如說是賭博在“死掉的農村&rdqu
2023-04-16
互動:159
自2017年出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振興工作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開展了5年多,每年投入數萬億計,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也應該承認,5年來的鄉村振興工作也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激活內生發展動力沒有突破性辦法,大投入并沒有取得預期的大效果。微觀上,農民收入和可支配現金流并沒有獲得突破性增長;宏觀上,擴大內需和建立內循環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2023-04-10
互動:109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近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上層建筑和底層人民最為突出的問題,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也一直是上層建筑和底層人民最為關心的問題。 苗嶺的早晨音樂:純音樂 - 中國笛子名曲2 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解決好了三農問題,也就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 不可否
2023-04-08
互動:153
先看溫鐵軍的結論: 不是集體經濟沒搞好,是你拿走太多了。就是說,因為你要完成工業化對不對?所以這么個道理,所以我們講三農問題怎么發生的,是你為了工業化,導致了農村的全面貧困,而最終你完成了工業化了…… 簡單地說,溫鐵軍的結論包括以下意思: 一是新中國前三十年,中國農村一直是“全面貧困”的。 二是新中國前十年的“三農問題”,是當年
2023-04-07
互動:148
離開老家農村幾十年,倒也不是極少回鄉,只是,以往每次回去——基本都是穿行而過,大多時候,也只是“蜻蜓點水”般地停一會,旋即離開。 今年的清明時節,破例在村里呆了幾天,還轉悠了附近的幾個村莊。見到的幾乎都是——我們這一輩的老人(青壯年幾無)。有一些是兒時玩友,更多的是我在鄉下讀初小、完小和大躍進中普及辦起來的初中時的——現仍健
2023-04-07
互動:175
我不隱瞞,自從實行包產到戶,我寫過多篇關于農民的出路在于實現集體化的文章,指出了:歷史已通過了農村經濟合、分兩個方面的情況,完成了一個“周期”的證明,即:對人民群眾來說,唯一的出路在于集體化。當年,毛主席和廣大農民在馬列主義指導下,建國后不久,就實行農業“集體化”,并進行一系列社會主義教育,以鞏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才是是真正的創新。 今天,我仍要說,現實
2023-04-03
互動:389
前些日子,有專家又提新建議了,所謂恢復農業稅,這可涉及相當重要的農業領域,同樣也就涉及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還涉及到新農村建設,有人惦記“三農”是好事啊。看他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似乎恢復農業稅對國家是大好事,對農民是大好事,對農業是大好事,對糧食自主和糧食安全同樣是大好事,問題是恢復農業稅可行嗎?恢復農業稅是固化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的落后之舉。提恢復農業稅的專
2023-03-31
互動:69
當今種莊稼,已經背離了人類進化以來的自然農耕文化和文明,由原來的自然天成,即“神造糧食”到“人造糧食”,糧食的核心價值已經面止全非,這個過程已經被稱為”科技狠活“。于是,黑科技,據說科技狠活在引領人類社會‘新時尚’,并且要占領“制高點”。 不得不承認,只要科研人員用心研究,沒有做不了的事情,完全反自然反人類的搞法輕
2023-03-31
互動: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