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如果把鄉村形容成“美女”,鄉村兩級基層組織就是個“渣男”! 現在的鄉村的基本特征是“三多三化”。三多:老人多、干部多、負債多;三化:土地分散化、農業副業化、社會“荒漠化”。 農村養孩子的少、養豬的少,養雞鴨鵝的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少,屬于農民及集體的產業少……承包土地的人多、好好種承包地的人少;留
2024-03-09
互動:204
1.7 生態農田與鄉村振興 2017 年 10 月 18 日,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 1 月 2 日,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及重大工程、計劃和行動;2020 年 10 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
2024-03-09
互動:18
1.6 生態農田綜合效益 由于尊重生態規律與市場規律,生態農田具有較高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 社會效益,分別介紹如下。 1.生態農田生態效益高,是最大的環保工程 在傳統的化學農業模式下,由于農民不愿意多投入勞動,轉而利用更多的化學物質,加上現有的政策是國家補貼化肥、農藥、農膜,農民用非常廉價的勞動成本,大量使用這些對土地和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而工廠生產這些
2024-03-09
互動:18
1.5生態農田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長期以來,生態農業被一些人斥為“會餓死人的”,仿佛注定是小部分特權人士的專享,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現在人們一直在圍繞種子做文章,而忽視了土壤的改良。生態農業不僅需要建構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和人與自然的循環關系,還需要創造人與人的合作關系。自 2006 年起,本團隊在山東平邑連續開展了10余年的小區和大田試驗,試驗數據充分說明,生態
2024-03-07
互動:26
1.4 生態農田管理技術體系 生態農田管理除使用機械、電力和燃油外,化肥農藥基本不用,主要的投入是優質勞動力。在目前資本市場下,勞動力就是金錢,是最安全的生物生產力。生態農田不是不需要現代科學技術,而是需要很多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生態農田管理的技術體系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物理+生物防蟲技術 物理+生物防蟲技術利用害蟲的趨光特點誘捕害蟲,同時恢復天敵控
2024-03-06
互動:20
1.3 農田生態系統基本原理 1.3.1 水熱耦合 農田生態系統是由氣候、土壤、生物等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其中,大氣溫度和降水量占主導地位,對其他因子產生重大影響。農田是在改造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上而來的,不同植被地理背景下農田的生產力或產量受水熱組合影響最大。自然界中擁有最高生產力的是熱帶雨林,約 45 噸/(公頃·年),是在不施肥、不打藥基礎上實現的,因為熱帶雨
2024-03-06
互動:23
唐先生說,我國的糧食產量創造了二十幾年連增的“奇跡”,真的是真的。 請唐先生分別告訴我們最近二十幾年以來: 海南省糧食產量是增了還是減了? 廣東、廣西、福建糧食產量是增了還是減了? 湖南、湖北糧食產量是增了還是減了? 安徽、江西、云南、貴州糧食產量是增了還是減了? 浙江、江蘇、上海糧食是增了還是減了? 四川、重慶、陜西糧食產量是增了還是
2024-03-06
互動:210
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除了養老金保障,農村養老制度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連玉明還建議,加快基于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2024-03-05
互動:86
農民入職“中國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后,零散的個體戶生產將轉化為大規模的企業化生產,因此將促進農業生產將高速發展,進而促使農村經濟行興旺繁榮,農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這樣,“三農”問題將從根本上得到徹底解決。
2024-03-05
趙躍
互動:9
陳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近十幾年來,媒體上斷斷續續就會出現“無人種地”的呼喊,有人擔憂,既然是“無人種地”,那就要趕緊想辦法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凡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當前是“無人種地”嗎?顯然不是,一些人看到務農的主力變成了老年人,就莫名地出現了一種擔憂,驚呼“無人種地”。一些地方則
2024-03-04
互動:57
1.2 生態農田概述 1.2.1 生態農田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生態農田是指農田是生態的,是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下,用健康的辦法進行管理的農田,以種植谷物、油料與經濟作物為主。生態農田所需要的養分盡量在自然界就地取材來滿足作物對水、熱、礦物質等的需求,不用農藥、農膜、植物生長添加劑和轉基因種子,盡量不用或少量使用化肥,其產量不低于或略高于常規農田。這樣的農田生態是平衡的
2024-03-02
互動:21
在公眾號討論時,談到我國農村集體經營與分戶單干的不同情況時,有位王至簡的朋友進行了如下歸納: 1,沒有嚴重的兩極分化,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2,沒有造假沒有黃賭毒沒有黑惡社會勢力。有的是舒心和安居樂業。 3,沒有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的現象,有的是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就業的社會保障。都已經實現了共同致富超小康。 4,在毛澤東思想教育學習下,干部為人民
2024-03-02
互動:89
河南南街村是做“面團子”發家致富的,做食品三四十年,越做越好,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堅持了一個原則: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產品。 在南街村的食品工廠,生產車間,“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產品”的標語隨處可見,已經成為南街村的企業文化,深入到每一個南街人的心中。南街人曾經把收回的不合格方便面,在廣場上焚毀,踐行他們做好產品的決心。 南街村做好產品體現在方方面面,
2024-02-28
互動:177
一、低保戶、五保戶把醫院當家 中廬50歲出頭,因為頭腦不太靈光,加上長得不好,一直沒能討到老婆,是村里的老光棍。雖然村里的老光棍有5-6個,但他卻是村里光棍中最活躍的一個,見村子有人農忙、建房、辦酒他會主動上前幫忙,沒事喜歡在村子里閑逛找人聊天,因此,在村子里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每次遇見他,他總會主動的跟我們說上幾句。然而,最近幾年去該村卻很少能看到他了,向村民詢問他
2024-02-27
互動:79
近年來,鄉鎮基層的事情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基層治理的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并推動著鄉鎮體制的轉型。不同于以前的簡約型體制,當前的鄉鎮體制正在變得日趨懸浮和高能耗,鄉鎮工作越來越脫離鄉村社會的現實基礎,同時伴隨鄉鎮體制擴張而來的運行成本也越來越高。 鄉鎮體制擴張 A鎮是鄂東南地區的一個普通農業鄉鎮,總人口四萬左右,但常住人口不到兩萬,大部分人都外出務工。同時
2024-02-25
互動:114
過年??回農村?老家??,感覺??比?去年?更冷清了?。我老家有點像?我?87歲?的?奶奶,?一年?不如?一年。只有春節?這幾天?有了?不少??小孩?和年輕人,才顯?的?有些?生機?。平時大多??都是??一些60多歲以上的老人,一群被城市老板們嫌棄的?農名工?,種幾畝薄田,度過殘生?。 農業、農村、農民,總稱“三農”。三農的問題,隨著農村?老人不斷?過
2024-02-22
互動:196
大家普遍感覺農村婚姻生活變化很大,男女矛盾、夫妻矛盾、代際矛盾越來越多,越來越離譜。
2024-02-21
賀海波
互動:53
年前本是家家告別一年的辛勞,回家團圓的時候,但是當我年前回家,聽到最多的卻是母親抱怨——“工錢又沒結到”“老板又把我拉黑了”“這幾年的錢越來越難要了”。 一、 辛苦一整年,歲末討薪難。 我的家鄉位于祖國的大西北、天山腳下——新疆的中部小城。近年來大量的道路、建筑、園區建設需要大量的工程設備,我母親便是
2024-02-20
互動:79
在農村就業機會日益減少和家庭嚴重透支的情況下,已經到了退養年齡的農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村莊被日益納入資本化體系中,作為農民退養之所的功能正在快速弱化。建設一個農民能夠回得去的村莊,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一 我的家鄉位于中部地區的村莊,村莊500戶,2300口人。屬于丘陵地區,農業耕作不方便,人均土地很少,只有0.5畝,農業收入很少,糊口都很難。農民早在十幾年前,就將土地流轉一
2024-02-20
互動:103
過年期間在農村待了很長時間,由于走親戚的緣故,周邊很多農村都去過了,我認為農村是一個黃金寶地,即使在山區這樣的農村,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農村未來的價值會越來越大,但是據我的觀察,農村經濟潛力的挖掘不足5%,目前農村土地上的收益都是處于自生自滅的浪費狀態。 最近好多地方的農村在悄悄地登記外出務工人員的狀況,凡是在外面打工打成了大老板的,都進入了村里的“特別關注的
2024-02-19
互動:76
一 網絡上,越來越多年輕人逃避過年。從“斷親”的網絡熱點話題討論,到“不想過年/不想回家聯盟小組”線上社群的成立,再到許多年輕人選擇旅游過年,年輕人正在掀起一場對過年傳統的反叛與改造之戰。 近幾年春節走親訪友時,我也總會發現有個別年輕人過年未歸家。有的是為了過年在外打工的高工資,有些是因為這一年學業事業愛情不順沒底氣回家,有些則是覺得
2024-02-18
互動:39
【明辨是非】生態農業在非主流的前提下,經過千百萬人的努力,越來證明生態農業不是夢,生態農業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完全可行的,化學農業是導致當今農業、健康、環境、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系列問題的總根源。吳詩廷是一位人民教師,任教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高板中學。他十年如一日,實踐生態農耕之路;一開始不被人理解,甚至都不敢跟人說自己的果園沒有上農藥化肥,因為說了也不會有
2024-02-17
互動:143
按照政策規定,居民醫保繳納時間一般是前一年的9月1日至12月31日,次年才能夠享受醫療保險政策。年前12月份到年后1月份,我們去了3個省的4個縣調查,過程中關注到了農村醫保收取問題。恰好都到了醫保繳納快截止的時間,各地都在進行醫保催繳的最后沖刺。 一、農村醫保征繳變得比收農業稅還難? 令人意外的是,我們隨機走到的幾個鄉鎮和村,普遍反映醫保收繳難。南方某鎮12月23日統計
2024-02-08
互動:113
我以為,如果不變革土地制度,國家、民族就沒有未來! 一、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是史上最短視、最自私的。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可能是史上最無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知識分子,是極度自私、短視的一代知識分子。他們只考慮自己的職稱、虛榮、收入、欲望、地位、權利等等,他們對國家、民族當下的困境視而不見、對未來的前途漠不關心。他們所倡導及設計的教改、醫改、房改、土改、金改等
2024-02-07
互動:369
在不同時期,各級政府在黨的領導下低成本開展工作,是確保事業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來各級工作中卻出現了高能耗的趨勢。高能耗治理不僅表現為正常工作的開展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而且在正常的工作之外還出現了各種不必要的工作附加,使得治理體系出現了成本膨脹。 以基層工作為例展開分析。 一、基層高能耗治理的表現 表現一:形式主義及其帶來的基層“認真應
2024-02-06
互動:20
一、“鄉鎮吹哨、部門報到”變為“部門吹哨、鄉鎮報到” 再結合觀察到的縣鄉現象,來探討體制如何運轉才能有效。 針對負擔重的問題,各級都在想辦法。從基層來看,負擔重有兩個方面: 一是基層如鄉鎮要與群眾直接接觸,為群眾服務是基本職能,而群眾的需求又十分復雜,做群眾工作并不容易。 二是上邊的要求高,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條線部門開始從業務部門
2024-02-06
互動:29
轉基因大豆油為中國人民制造了一片生物核霾,轉基因大豆做的豆腐,是第二層生物核霾,思之恐極。 一、 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幾天前看到一條微博: 訪了10家本地豆腐作坊,其中8家的原料是混合料:進口豆摻本地豆,另2家全部轉基因豆,用了種添加劑。他們說純進口豆做不好豆腐。只有攙和本地豆或者化學添加劑才可以。為啥要用進口豆,因進口豆1.6元,本地豆要3.5元。在“轉基
2024-02-05
互動:211
近日,2024年中央1號文件發布,文件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筆者根據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的調查,以及全國各地的鄉村振興實踐,做個人化解讀。 一、目標與方法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目標。&l
2024-02-05
互動:39
一、黨的政策與群眾利益是政治根本 嚴格來說,我們的政治包含兩層: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的方針政策,二是群眾利益。貫徹黨的政策方針,為人民服務,是各項工作的最高要求。 黨的政策從“一切為了群眾”出發,由基層組織和一線干部作為代表,與廣大群眾直接接觸,組織發動群眾,將黨的政策執行下去,實現群眾利益。這是各級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各級抓工作的根本方法。 處在政
2024-02-03
互動:87
一、“忙、累、空”的鄉鎮工作狀態 下半年到一月份,陸續到幾個地方調研,都是住在鄉鎮,訪談了多位鄉鎮干部,也近距離地觀察當前的鄉村工作。一個總的感受是,鄉鎮工作既忙累,又顯得空轉。 鄉鎮工作首先是忙。尤其是鄉鎮的領導干部,忙的是幾乎是團團轉。鄉鎮的科室站所負責人也比較忙。最忙的是鄉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他們不僅是具體工作多,而且開會特別多。基層干部說,&ldq
2024-02-02
互動:73
我在一月底和父親出車拉菜,去往了平頂山、魯山、禹州、中牟韓寺鎮和開封祥符區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蔬菜大棚,對河南中西部地區的農產品售賣情況略有了解,其中因為今年年關大雪天氣較多,農產品價格普遍抬高,但農民卻既喜又憂的情況較為特殊。結合我爸去年前年做的潦草的蔬菜價格記錄和自身的參與體驗,故整理成潦草的考察記錄。以對明后年的農產品價格變動情況有所參考,也供大家有所了
2024-02-02
互動:53
回農村老家,了解到,有許多老人不再愿意續交醫療保險。 究其原因,一是逐年上漲的醫保費用,成為一些貧困家庭的負擔,去年增到380元;再就是,如果一旦生大病,即使給報銷一部分,一些家庭也難以承受。還不如有了小病找土法偏方,有了大病干脆不治,反正也治不好,還避免傾家蕩產。他們這樣做其實也是無奈,實在讓人心酸。 都是中國人,都是一條命,差別怎么就這么大呢?這養老、醫保是怎么設計的?你
2024-01-31
互動:53
近些年,基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人所共知,人人都深惡痛絕。但似乎只能在形式上反形式主義,反反復復,越反越多,以至于基層差不多要向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投降了。再加上經濟下行的影響,基層彌漫著失敗主義情緒,出現了基層僵死和社會衰退的征兆。為基層減負,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要科學定位基層組織,釋放社會活力。 1、眼光向上的基層組織 人們通常習慣從上下視角看待基層組
2024-01-29
互動:47
這幾日城市職工退休工資開始普漲了,體制內的漲多少,不是很清楚,本人接觸不到,我就說下江蘇這邊車間工人退下來的,年齡已到七十或以上的這群老人,大約漲幅在300-500元,目前月退休金是4500-5500的樣子,這群人以前也是沒有交過社保的,應該是通過廠里進行提留的,然后按照工作年限進行核算退休工資數額的。 這是他們應得的,大家不要妒忌,也不要挑起工人和農民之爭。那個時候工人也是非常辛
2024-01-28
互動:231
近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激動地向大家介紹了2023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一份喜人的數據揭開了面紗:我國農民收入保持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同比增長7.6%。這一消息,如清晨的陽光灑在大地上,給了億萬農民工友們希望和信心。 看了鄧副部長的新聞發布,我驚呆了! 鄧副部長如果說農產品的產量都增產了,我會信或將就信,唯獨說
2024-01-26
互動:248
1982年,為了吃飽飯,咱們分田單田,因為分田單干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如今,分田單干既減產又減收,且減產是非常嚴重的,咱們為什么還要分田單干呢? 2023年,國家進口:糧食16196萬噸,人均110斤;進口大豆9960萬噸,人均70斤;進口豬肉和牛肉516萬噸,人均小50斤。三項相加,相當于10億畝土地的生產總量! 1997年前(沒有搞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前),我國不僅是糧食凈出口大國,也是大豆凈出口國,還
2024-01-26
互動:362
在農村,政治和經濟權力誰最大? 第一,政治權力,以人民權力最大。人民是天,人民是江山。各級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群眾的公仆! 第二,經濟權力,以集體經濟組織權力最大。土地是財富之母,《憲法》規定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所有,土地承包權、使用權、經營產……只是集體所有權的派生權。 在農村,經濟和政治權利誰最小呢? 第一,經濟權利,集體經濟組織最小。土地雖是
2024-01-25
互動:195
在縣鄉村的治理中,有兩種權力在治理中有越來越普遍化的趨勢。 第一種權力,叫“合法加害權”。 什么叫”合法加害權”呢?是指合法暴力機構的執法人員,倚仗其執法者身份、地位和權力,對公民(被加害人)故意實施“設陷阱”、“無自由”、“無透明”、”無幫助”下的傷害,讓社會籠罩上一種人人自危的恐懼情緒。而這種
2024-01-25
互動:145
【明辨是非】不用農藥能否控制病蟲害?不用化肥能否滿足作物生長的養分需求?不用除草劑能否控制雜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已經實踐了18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產量并不低。山東等地是暖溫帶地區,且我們在各地進行的指導大多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的,很多人批評我們推廣面積不大。今天,筆者欣喜地看到下面的文章。該文作者用自己在亞熱帶地區的親自實踐,闡述了一個事
2024-01-25
互動:54
南陽這13名小學生在宿舍遇難的底層原因是農村小學的撤點并校,但在現實中,撤點并校是不可能停止的。 真的是太難、太痛了……
2024-01-23
互動:77
從理論上講,基層組織是鄉村發展、建設及服務與治理的基本主體;基層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基本隊伍,是最貼近群眾的公仆。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的定位是很清楚的,是忠實執行黨的政策,依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有主體性的組織和公仆。 現實中的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正在越來越像個牛和工具。是誰的牛和工具呢?是眾多上級部門和官員的牛和工具,既不直接對《黨章》和黨中央負責,也不直接對人
2024-01-21
互動:237
關于目前農村存在的問題,有目共睹。因此,要發展集體經濟幾乎是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一個共識。但是,到底要發展什么樣的集體經濟呢? 為了與過去的人民公社體制相區別,許多人想到的是發展“新的集體經濟形式”,其中最常見的思路就是股份制,通常的做法是農民把自己的承包地入股股份合作社,保留一些自留地或宅基地等,其它呢就沒農民啥事了。 在這里顯然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矛盾
2024-01-17
互動:75
體制內追責無限擴大化、泛化,后果其實遠不止基層干部不改革、不創新、不敢實事求是這么簡單,更嚴重的后果是造成體制性“神經病”及社會性“腦癱”!
2024-01-16
互動:302
我過了60歲了,一輩子干三農工作,越干越困惑、越干越糊涂了,請求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幫我解惑。 困惑十六:為防萬一,不怕一萬。有必要嗎? 常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其含義是指在做事情時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偶然性意外,不可以掉以輕心。意思是不怕在預料之內的情況反復出現一萬次,但害怕在預料之外的偶然事情出現一次。這是因為后者可能會導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甚至可能導
2024-01-16
互動:152
困惑十五:是服務組織化?還是服務社會化? 憲法規定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集體經濟組織內,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憲法規定得很清楚,由集體經濟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統的服務。如統一購銷、統一耕地、統一播種、統一收割、統一排澇和抗旱…。 可是,這幾十年來,政府部門一直在推行服務社會化。如,大量的農機補貼給了私人,由私人提供農機服務,收
2024-01-15
互動:133
我過了60歲了,一輩子干三農工作,越干越困惑、越干越糊涂了,請求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幫我解惑。 困惑十四:板栗不是糧食嗎? 前年我寫過一篇小文,講北京平谷砍桃樹種糧食的事,砍一畝桃樹種上糧食,可以領政府補貼7000多元。 北京這地方,搞農業的機會成本太高,閑置大量的蔬菜大棚都沒人種,還能指望北京農民把種糧食當個事做?人家種桃是因為每畝年收入以萬元計才種的,而種糧食每畝年收
2024-01-13
互動:337
2022年底《集體經濟組織法》一審稿公開征求意見的時候,我是寫了六篇文章的,鄉建院內部開了好幾次討論會,很正式地提了修改建議。全國各界提了數十萬條修改意見。 2023年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二審稿出來征求意見了,和一審稿有輕微的不同,如把《集體經濟組織法》改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把集體經濟改為了“新集體經濟”。提意見采納不采納是別人的事,提不提
2024-01-11
互動:67
城鄉流動大背景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大量農村高齡老人留守村莊,面臨自養難以持續,家庭無法兜底的困境。養老責任溢出家庭,亟需政府和社會兜底。前期調研發現,農村大量高齡老人獨自留守村莊,駐村調研中每每看到高齡老人枯坐家門口磨日子的狀態倍感心酸,也不時聽到獨居老人不幸過世多日才被發現的底線事件。農村高齡老人在進入基本生活自理卻難以做飯的半自養階段面臨迫
2024-01-08
互動:16
我過了60歲了,一輩子干三農工作,越干越困惑、越干越糊涂了,請求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幫我解惑。 困惑十三: 為什么服務農民的機構全撤了?為什么找農民“麻煩”的機構都加強了? 在八十年代,我當鄉鎮黨委書記的那時代,鄉鎮除了黨委政府,還有七站八所。七站八所(如:農技服務站、農機服務站、畜牧獸醫站、供銷社、糧棉油收購站……衛生所、派出所、財政所&hel
2024-01-08
互動:180
為響應鄂爾多斯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戰略定位,聚焦“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扭住“良田、良種、良企、良策、良才”五個關鍵,高站位謀劃推進,啟動一產重塑三年行動,達拉特旗鼓勵土地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大力推行入股分紅模式,按照“群眾自愿、土地入股、集中經營、收益均分”的原則,引導農戶以土地
2024-01-04
互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