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農民收入每年都增長,必須增長。但真的能增長嗎? 農民收入是由五大部分組成的。 生產性收入。90年代之前的中國,農產品是短缺的,增產和增收是同步的。所以,90年代之前的農民收入增長主要是追求農產品產量增長及其附加值(如社隊企業、鄉鎮企業從事農產品加工)增長實現的。當中國農村進入90年代之后,主要農產品基本實現供求平衡了,農業增產和增收不同步了,增產可能會導致農產品
2017-08-04
互動:278
食物主權按 “地膜覆蓋”是現今中國農村屢見不鮮的農業技術了。人們用地膜,一來是抑制雜草生長,二來是保持溫度防止凍害促進作物生長。然而,這種技術現在卻讓農民糟了殃。打今年進入7月以來,全國各地高溫警報不斷,屢創新高,不少地區甚至達到四十多度的極端高溫天氣,對于農業生產來說,這樣的天氣可謂是一種災害,農民慣常使用的地膜更是火上澆油,地膜覆蓋下的高溫環境使得
2017-08-04
互動:100
簡單的農民只會用簡單的本質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我國某些專家卻習慣于站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來眺望遙遠的中國農村,研究還需用常理思維來分析! 如果學者能夠放下“身架”,創新研究方式,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充分汲取來自基層干部、農民群眾的思想,我相信,只要邁出這“一小步”,“三農”研究事業一定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一、從一件小事反觀社科研究
2017-08-02
互動:374
為加深新會員對社會的了解,我社于10月23日組織了一次對瑤湖大學城周邊失地農民的調查活動。此次調查活動,就調查的深度和時間長度而言,算不上合格,但就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而言,卻是非常豐富和有價值的,對于新會員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還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有必要將此次的調查結果總結一下。 此次調查活動,調查人員共分為三個小組,分別負責對長勝大市場、藍天學院周邊及陽門村和外語外貿
2017-08-01
互動:195
再談如何正確看待塘約道路 ----兼與灄水農夫同志商榷 (邊紅軍) 最近看了灄水農夫同志的《 “塘約道路”只是“小崗道路”的延續》的文章,深受啟發。他說得對,“事情總是越議越清晰,也越來越接近事物的真實面貌。”但是也產生一些不同看法和想法。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原則,這里寫出來,作為同志間的交流,與灄水農夫同志商榷。 一、
2017-08-01
互動:115
塘約道路
2017年7月28日《貴州民族報》第4版 訪談背景 中央黨校徐祥臨教授是一位對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合作社等問題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早在《塘約道路》出版之前,他就曾去塘約考察,后來又參加了中央宣傳部《黨建》雜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塘約基層建設經驗座談會暨《塘約道路》研討會。 塘約村通過三權分置,走合作化、集體化的道路,引起了全國范圍的關注。本報今天對
2017-07-29
互動:146
塘約道路
你們可能很多人都會知道,咱們中國的鄉鎮書記中最具有知名度的那個人,叫李昌平,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的黨委書記,后來他寫了一本書,叫《我向總理說實話》。到2003年末,他又寫了一本書,叫《我向百姓說實話》。這樣他就變成了一個“說實話的書記”。是不是大家多數都知道這個人,叫李昌平,知道嗎?他也曾經是《南方周末》的“十大新聞人物”。很多人知道他呢,是因為《我
2017-07-20
互動:1123
灄水農夫:關于塘約道路的幾點思考 關于塘約道路,已熱議了一段時間,事情總是越議越清晰,也越來越接近事物的真實面貌。通過學習,加上自己的理解,談幾點認識。 一、塘約道路實行的是集體化還是合作化。一些人分不清集體化與合作化的區別,甚至混在一起用,其實兩者貌似相同,而本質完全相異。不錯,合作化、集體化都是將農民組織起來開展生產活動,然而組織的性質和方式完全不同,合作化
2017-07-20
互動:98
塘約道路
食物主權按 商業育種是個圈錢的行業。2011年,全球商業種子的市場價值就已經達到了344億美元。暴利背后是商業公司的壟斷,目前, 75.3%的全球種子市場都被世界十大種子公司控制,其中,前三大種子公司掌握了53%的市場份額。種子越來越被種子公司控制甚至壟斷,而種子科研也由種子公司和科研院校所主導。歐洲成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甚至將農民自古以來的留種行為定義
2017-07-19
互動:80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博鰲召開,今年論壇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 在“新土改:探索與思考”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溫鐵軍表示,90年代以后農民失去發展權,承接了過量的城市轉移代價,而造成的一系列的問題,希望政府真的當一回裁判員,對于不同利益集團能夠做出協調
2017-07-18
互動:82
食物主權按 老田認為,塘約道路能夠產生,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禮俗社會的自發重建過程,其中最有推廣價值的就是村集體組織的強化。但農村的組織問題,不能夠放任自流,需要上級的介入和幫助。顯然,如果能夠以政府力量扶持禮俗社會的重建和德性政治領袖的成長,肯定會有助于塘約道路推廣的。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們看來,老田的禮俗社會和德性政治,和現在的“鄉賢”論有所不同。老田
2017-07-17
互動:207
塘約道路
你有多久沒有體會過饑餓的感覺了,你有多久沒有為溫飽問題而憂心了。你還在繼續的大魚大肉,浪費糧食嗎?你經常看到非洲的人民饑荒遍野的報道,覺得離自己很遠對嗎?是的,我們生于一個幸福的時代,得益于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讓我們有田耕,有衣穿,從此再沒有忍受過饑餓。 可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如果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愛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也許,很快我們就會成為下一個非洲,你和你的孩子都將會
2017-07-14
互動:236
河北巨鹿縣委書記 孫保祥 最近,集中時間看了一本書,王宏甲寫的《塘約道路》。 塘約是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的一個村莊。2014年,塘約還是一個省級二類貧困村,并且遭遇了大洪水。在一貧如洗的廢墟上,塘約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自力更生,抱團發展,成立了“村社一體”的合作社,走出了一條新時期的集體發展之路。僅僅兩年多時間,塘約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示范村&rdquo
2017-07-13
互動:64
塘約道路
習近平同志指出:“集體經濟是農村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只能加強,不能消弱”。在談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時,他說:“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這些思想應該是農村深化改革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貴州省塘約村作為一個回歸集體經濟的鮮明個案,正是在實踐中堅持了這些原則并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成為改革開放多年來極為
2017-07-13
互動:119
塘約道路
當前中國正開展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扶貧攻堅戰,以爭取在2020年前消滅貧困。一般的看法是,消滅貧困最好的辦法是發展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大部分人甚至未能解決溫飽問題。共和國成立以后,通過持續發展生產,我們逐步擺脫了貧困。到目前為止,中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4個連片山區,貧困人口也只有5000萬左右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
2017-07-12
互動:43
中國農村社會結構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根據血緣結構與地緣結構匹配方式的差異,中國農村社會可以初步劃分為南方團結型村莊、北方分裂型村莊與中部分散型村莊。本文以村莊社會結構的區域差異為基礎,對農民分家行為與分家模式進行了研究。不同于社會學和文化學對分家之“分裂”與“延續”維度的分別強調,本文將農民分家行為置于家庭再生產過程,突出分家的實踐內涵,認為“分合機制”統一于農民的家庭再生產過程之中。
2017-07-11
賀雪峰 杜鵬
互動:23
原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昂揚奮進,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觸摸到了發乎內心的滿滿獲得感。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黨的十九大將在今年召開。人民網特別推出“喜迎十九大、觸摸獲得感”專題報道欄目,匯納人民網記者深入鄉村
2017-07-11
互動:128
7月4日上午,河陽鄉村研究院副院長周春光老師來到“從全球到村莊:以鄉村作為方法”國際暑期班講堂,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問題》的精彩講座。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概念和四項原則 周老師首先厘清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概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始于1950年代,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從現實
2017-07-09
互動:96
一個老農民對塘約道路的態度…… 五月份我參觀了貴州省塘約村,學習了王宏甲老師寫的塘約道路,和看了有些領導及很多老師的講話、發言、評論。覺得塘約道路新事物,對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村有著很大的指導學習意義。學習好塘約道路,是習總書記根本思想一部分。全國能學習好塘約道路,中國夢定能提前實現。 目前社會上有另一股聲音責問塘約村自立更生,把塘約村塘約道路
2017-07-08
互動:266
塘約道路
經過革命和改革洗禮的鄉村,有過正反經驗的鄉村,又一次到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是走向帶著民粹主義色彩/不談社會主義的“鄉建”,還是認定21世紀圈地運動是中國鄉村不可避免的命運——(新自由主義與托派在這個問題上合流),抑或是在新歷史條件下重新組織起來,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些都是學者和媒體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7-07-06
趙月枝
互動:99
前不久,回夫家去上墳,碰到夫家族里的一個堂嬸,于是和她聊了一會兒。 堂嬸七十歲了,寡居快十年了,雖然孤單,但是看上去精神比我二十年前見到的似乎要好一些。二十年前,我初次見到她,她似乎很憂傷悲戚的樣子,聽說是因為他的丈夫經常打他,據說夫家這個家族的很多男人都有打老婆的惡習。也許丈夫過世后,她的精神壓力沒有了,所以變得開朗了,健談了。 她很興奮地告訴我:“我現在很自
2017-07-05
互動:240
一、農業生產過剩 資本過剩是明顯的,但農業領域中的過剩從沒有被真正承認過,這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中國經營報》:你一直關注農村建設,但有些學者認為,田園牧歌式的農村生活的消失是社會現代化進程當中的一個必然,你怎么看? 溫鐵軍:國際上也有過很多關于“終結農民”的所謂學術討論,我歷來沒有對這些說法表示過認可,是因為它本源于以殖民化為條件的大生產理
2017-07-03
互動:84
值此中國共產黨96周年華誕之際,謹向全國各地關心支持“塘約道路”的廣大黨員、干部和所有朋友們問候節日好! 時值七一黨的生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志刊登了中宣部《黨建》雜志社社長劉漢俊撰寫的評《塘約道路》專稿,對塘約村黨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給予高度評價。為確保2020年我國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當下脫貧攻堅是全黨的
2017-07-02
互動:191
塘約道路
舊文加證據重貼:質疑小崗村“分田密約”并展望中國農業的未來 作者:老田 【老田按:此文寫于2000年,當時只是覺得小崗村的“血手印分田”故事,在邏輯上不能夠自洽,所以,寫了這篇分析文字。隨后不久,社科院社會學所的王曉毅先生也認為這個在邏輯上有問題,還曾經深入小崗村實地調查,農民私下承認并無此事。然后就有教授級公知秦暉,出面寫文章力挺說這個沒有發生
2017-07-02
互動:719
小崗村
從小崗村分田的“國家級故事”到塘約道路的再探索 老田 一 在烏有之鄉網站上,看到有人貼出河北晉州周家莊鄉農民堅決拒絕分田的“紅手印”之后,非常感慨:在中國改開搞年代,很多假東西被過度宣傳,反過來一些真東西卻得不到宣傳。 小崗村的所謂分田“血手印”,就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假貨,但是被密集宣傳了幾十年;周家莊鄉農民拒絕分
2017-07-02
互動:361
塘約道路
在安徽小崗村,有個十八人摁下紅手印偷偷單干的故事; 然而,在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鄉,也有摁下紅手印的故事,那是周家莊萬名農民誓保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堅決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摁下的紅手印。 只是這個紅手印故事被人為刻意掩藏。如今,是揭開這個秘密的時候了—— 這是1982年11月第一生產隊全體社員,為保留人民公社制度摁下的紅手印,明志繼續走社會主義集體化
2017-06-28
互動:1294
近日,(內蒙古)阿左旗農牧區生態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接到群眾舉報,在溫都爾勒圖鎮巴潤霍德嘎查查處一起非法制種轉基因玉米案。 經過現場勘驗,通過BT基因試紙快速檢測和GPS打點統計,發現巴潤霍德嘎查共有1236.08畝地的玉米制種父本全部呈陽性,屬于轉基因品種。該區域玉米制種田由四位農戶分別種植,都未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屬于非法制種。 “提供種子的王子奇說只要制種玉
2017-06-27
互動:241
塘約道路收獲了成功,這個成功是人民創造歷史的成功,是真理回歸實踐的成功,認真總結塘約道路的陽光經驗,對于開辟農村繁榮新天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塘約道路釋放的啟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啟示有兩個,一是農民整體致富必須靠再集體化,二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必須靠組織群眾。兩個啟示決定農民出路,也決定黨的前途! 中國的事情說到底是農村的事情。農村是我國集納人口的重要
2017-06-27
互動:79
近日,《經濟日報》主任記者、內參編輯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淑蘭前來采訪,“了解南街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趙淑蘭到南街村后,首先對全村進行了參觀,對村莊整體情況有了大致了解,隨后在黨委一樓接待室采訪了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像南街村這樣的村子很多,但像南街村發展得這么好的村子不多。干好一件事很難,長期干下去更難,為什么南街村這么多年來能一直堅持
2017-06-26
互動:414
錢昌明:從“三農”問題到“塘約道路” ——兼論強行解散人民公社的惡果 2000年,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國務院領導寫了一封信。信中反映了農村的一些真實情況,講了一句實話:“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據說,這句話觸動了時任總理朱鎔基,隨即作了批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2017-06-26
互動:435
塘約道路
有勞力的家庭反貧困,根本辦法就是建立保護農民進城失敗仍然可以返回農村的體制,建立限制資本下鄉讓農民仍然可以從農業和農村中獲利的體制。限制城市資本下鄉,一方面以保護農民在農村的獲利機會,另一方面是進城農民在進城失敗后還可以返回農村。
2017-06-26
賀雪峰
互動:19
塘約道路 新農村建設的方向 智廣俊 6月23日晚,我收看了東南衛視制作播放的《貴州塘約:一個村莊的脫貧實踐》節目。《塘約道路》一書的作者王宏甲和塘約村支書左文學現身說法,講述了塘約村面對洪水毀村的大災難,村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成立村社一體的合作社組織,三年大翻身的故事。王宏甲旗幟鮮明地提出共產黨員和黨的基層組織要不忘初心,擔當起將廣大農民組織起來的歷史責任
2017-06-25
互動:75
塘約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反貧困事業取得了重大進展,最顯著的成就是農村貧困人口穩步減少,貧困發生率逐步下降。“2008年以來,我們兩次大幅度提高農村貧困標準。目前,按老標準衡量的貧困現象已基本消除”。中國社科院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在京發布的《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扶貧藍皮書)指出,中國減貧對全球貢獻卓越,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減少了
2017-06-24
互動:62
前言:主要分歧是要不要公社的工業化 早在1958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中》就指出:“農村人民公社制度的發展,還有更為深遠的意義。這就是,它為我國人民指出了農村逐步工業化的道路,農業中的集體所有制逐步過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道路。” 1959年鄭州會議上,毛主席在談到社隊企業時說:“雖然如此,我們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也就在這里。”
2017-06-24
互動:116
塘約道路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曹子文 2017年6月19日 本文提綱: 一、塘約發展之路是自力更生創新,還是國家精準扶貧典范? 二、塘約的合作化道路,究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集體化還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私有化? 三、塘約道路與小崗道路的本質聯系是什么? 四、塘約道路與大寨、華西、南街村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五、對王宏甲《塘約道路》一書的拙評。 六、期盼和呼
2017-06-20
互動:101
塘約道路
《塘約道路》一書出版后,引起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全國各地自發地組織學習《塘約道路》,到塘約村調研考察。有人統計,2017年以來,塘約這個只有3300多人的小村莊,就接待了來自北京、貴州、安徽、遼寧、山東、山西、廣東、湖北、重慶、四川、海南等全國各地近千個學習考察組。考察學習的不僅有與農村有關的各級基層干部,還有其他行業也在開展學習《塘約道路》的活動。 下面請看山東
2017-06-20
互動:54
從曹操屯田到塘約道路 ——簡論毛澤東主義的部分中國農業經濟史背景 作者:知行 從《讀<戚本禹回憶錄>》到本文,一些新的文章值得關注。例如,我們在前文提到了美國學者莫里斯·邁斯納,有學者介紹了他的學生林偉然關于文革的研究。再如,溫鐵軍先生明確提出:中國當代資產階級革命與工人階級走上歷史舞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從爭取經濟利益升級為替代國家政
2017-06-19
互動:76
塘約道路
摘要:塘約道路——私化中的突圍,道路上的選擇。加油塘約!禁區已沖破,絕路已闖開。生機在召手,光明在前頭。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廢除單干私有化,建設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新塘約,點亮社會主義好的指路燈,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只有知道,塘約道路是在什么背景下突圍出來的?才能正確看待塘約道路。在私有化大環境下,對待塘約道路,不能髙標準,
2017-06-19
互動:129
6月5日到6日,《荷蘭人》雜志駐上海記者伊娃一行2人來南街村采訪,“了解南街村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和建設共產主義社區的情況”。 伊娃一行5日來南街村后,深入南街學校、膠印公司、衛生院、村民家庭等,詳細了解學校教育、企業發展、村民生活等各種情況,并乘坐游覽觀光車,分別對來自廣東、湖南和河南洛陽的游客進行了采訪,了解他們“為什么到南街村參觀?對南街
2017-06-18
互動:361
2017-06-18
葉方青
互動:42
塘約道路
外交事件:韓國取消油菜花節,矛頭指向中國! 6月7日,韓國農業、食品與農村事業部(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Affairs , MAFRA) 國際合作司負責人Chung Il jeong召開發布會,公開指向中國的轉基因油菜種子大面積污染了韓國土地。【圖一】 鏈接:網頁鏈接 位于韓國的江原道太白市每年一度的油菜花節吸引了大批游客,但今年由于油菜種子被發現受到轉基因污染,不得不取消這個節日
2017-06-16
互動:413
中國工業化進程雖然很迅猛,卻依然是一個農民大國,并沒有從農民大國轉變成農業大國,農村進一步空心化,從農民的出路到農業的發展再到農村的未來都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這主要源于幾大因素:一是農民的財富來源不是來自農業和農村本身,而是來自農民到城市打工的血汗錢; 二是由于對國際市場過渡開放,使得中國的農產品被傾銷到中國市場的外國農產品擠垮,農民并不能從農業和農村
2017-06-16
互動:238
農村集體經濟的道路與制度 ——從新時期集體經濟的三個案例談起 呂新雨 2017 年2 月,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舉辦了“穩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研討會。到會同志分別介紹了貴州安順塘約村和山西永濟蒲韓社區發展集體經濟的情況。會后我與部分同志又去河南信陽郝堂村,了解那里進行的村社內置金融實驗的情況。塘約村、蒲韓社區和郝堂村三個案例,各自
2017-06-16
互動:67
塘約道路
食物主權按 當各大資本正加緊搶占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生物科技市場的時候,傳統農化產業——化肥業依然保持強勢。在美國,和轉基因聯手,嚴重依賴燃料和密集資本投入的化肥產業共同配合了工業化農業體系,并形成高度壟斷。然而,化肥的大量生產和使用是以污染水源、威脅人體健康和氣候變暖為代價的。 自2007年起,我國氮肥產能已經過剩1000萬噸,直到今天,情勢依舊,進而越來越
2017-06-16
互動:112
福建省平和縣因其出產的“琯溪蜜柚”蜚聲中外。近三十年的蜜柚種植,改變了這個貧困縣的面貌,也為當地民眾帶來了財富。但追求產出、市場效益的生產模式,使得在蜜柚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而環保廳的一紙報告,則是捅破了這一化學農業生產模式表面上的光鮮。 事實上,平和事件并非個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分田到戶之后建立的小農生產開始被吸納進市場
2017-06-15
互動:60
最近,對于貴州省安順市的一個小村——塘約的變化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和關注,而對“塘約道路”也眾說紛紜:支持和肯定的不少,而反對和質疑的也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不同認識、不同觀點實屬正常,下面只談談我對“塘約道路”的看法。 一、要把“塘約道路”放在目前特定的環境和歷史條件下來看待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我們認識
2017-06-14
互動:228
塘約道路
灄水農夫:已經和正在進行的農業資本主義改造是認識當前三農問題的起點 今天,中國農業的發展無疑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以農業為核心的三農問題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面對資本下鄉、消滅小農的現實,小農經濟學派提出限制資本、支持小農的主張,認為小農經濟仍有合理性,且能起到中國社會穩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事關重大,不能不給農民留下最后的退路。而同時,在一些農村,農民自發倡議重新實
2017-06-12
互動:260
訪談背景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宏甲的《塘約道路》,附錄部分是新華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長師學軍的一篇文章,題為《我看塘約和<塘約道路>》。此文后來被多家媒體轉載,為讀者更好地理解塘約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師學軍曾兩次為王宏甲的著作作序,寫過不少相關的報道和評論,也是最早了解《塘約道路》采訪、寫作情況的人之一。早在《塘約道路》出版之前,他就已經看到了初稿和歷次
2017-06-12
互動: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