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原始森林由于長期濫砍濫伐、毀林開荒等,已基本不存在了;草原由于超載放牧、毀草開荒等,退化面積達87萬平方公里,目前約90%的草地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中國十大陸地生態系統無一例外地出現退化現象,就連青藏高原生態系統也不能幸免。以紅樹林為例,中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歷史上的最大
2019-07-25
互動:62
導語:在市場競爭的邏輯中,對農產品“極致”外表的追求和對產量的追求使得農民不得不濫用農藥,而大量的農藥帶來的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問題,還會破壞生態多樣性。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事物的真相,在這片已經被農藥浸染的土地上,努力做出改變。 正文: 在決定寫下《被農藥浸染的土地》之前,我其實想以《農藥浸泡的國度》為題目的。 后來想想,&
2019-07-22
互動:115
21世紀以來,中國農政的理念和政策發生了積極的重大轉變,但是城鄉關系失衡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調整,關涉鄉村穩定和發展的諸多要素大量外流或被奪走的趨勢未能有效遏制,也因此造成了多數鄉村的快速凋敝和多數城市的急劇膨脹。
2019-07-20
張玉林
互動:41
在資本主義還在起著主導作用的世界里,生產過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生產過剩的前提之一就是產能過剩。不幸的是,中國即使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進行生產,但因為融入了世界貿易體系,所以市場經濟中的資本要素還是會對中國的經濟會產生同類的負面影響的。中國的產能過剩也是很難避免的。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于本國產能過剩的問題,是把過剩的產能直接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2019-07-20
互動:179
2019年7月10日下午,“全球到村莊”國際暑期班講座邀請到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呂新雨教授,做了題為《“新鄉土主義”與鄉村振興——以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城鄉關系變革為視角的歷史考察》的講座。呂新雨教授指出,中國的“新鄉土主義”需要在一個世紀以來的城鄉關系變革的歷史視野中去重新理解,深入關照鄉村革命與現代政黨、工農聯盟與
2019-07-20
互動:68
一、小生產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克服了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由于監督和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激勵缺乏問題,從而為解決中國農民的溫飽問題作出了歷史貢獻。農業生產總產值從1978年的1117.50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59287.78億元,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且農村貧困人口比例從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7年的3.1%。然而,改革后農業的良好發展勢頭
2019-07-18
互動:169
全球種子市場總價值量約500多億美元,其中60%是商業種,約300多億美元。自留種比例不斷下降,目前已低至40%,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圍繞著種子這塊巨大的肥肉,各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其中科技、資本與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在種子產業中占據的份額最大。 全球70%以上的商業種集中在20多個國家,其中美國排在第一位,占19%。世界種子貿易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其中美國最高,其次是荷蘭、法
2019-07-17
互動:457
鄉村是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保留地,所有的栽培物種與循環物種包括中草藥、菌物等都保留在鄉村。森林、草原、濕地中的野生生物多樣性也與鄉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物種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物種包含的基因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可為全人類服務。為了資本的需求,生物技術公司搞基因提取、基因轉移;并制造出所謂的轉基因物種,同時申報專利;最終宣稱物種為個人或生物技術寡頭占有。從生物多
2019-07-15
互動:46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領導科學”,原載于《中國領導科學》2018年第2期,原標題為《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文化復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r
2019-07-15
互動:39
記者近期深入南方部分糧食生產一線發現,在糧食市場低迷和經營主體自發的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部分全國產糧大縣出現了一些不利于保障糧食高質量穩定生產的因素:部分種糧大戶積極性受挫,退租棄耕;局部地區基本農田存在非糧化傾向,耕地地力遭到破壞;糧食生產統計制度不完善,賬面上的口糧田與實際面積有所出入等。 專家提醒,上述現象雖然只是在個別縣區出現,但值得警惕和關注,應舉一
2019-07-12
互動:192
本文對一個鄉村旅館的合作經營進行了案例研究,指出新鄉村建設面臨兩個困境,一個是當新鄉村建設的合作經濟試圖將經濟收益與生態理念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經濟收益的壓力容易蓋過對生態理念的追求,造成問題。另一個是,合作經營的基礎仍是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后者會對前者形成掣肘。
2019-07-12
何宇飛
互動:34
土地確權=土地確份額?這是怎么回事?《南方農村報》記者走訪了汕頭市潮南、潮陽的鄉村社區,經過采訪發現,原來這兩個地區有些村子以集體統籌經營的方式經營土地,集中起來的土地招標發包給第三方,每年租金扣除灌溉管理,平分給村民。《南方農村報》邀請了三位學者對此進行了評論。胡靖教授的意見尤其值得注意,他指出“淡化集體分紅,增加集體福利”,這一方法或許是鞏固集體經
2019-07-11
互動:74
農業合作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每一個真正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都應當深長思之。
2019-07-11
吳尚達/葉方青
互動:124
· 食物主權按 · 《財新周刊》今年曝出近十幾年在內蒙古種植了可能有上百萬畝的抗草甘膦轉基因油菜“蒙4”,其源頭很可能來自美國孟山都公司(已被德國拜耳收購)的轉基因油菜品種GT73。雖然我國并沒有批準轉基因油菜商業化種植,但油菜籽落地生根且是異花授粉,也就是說花粉漂移擴散會污染非轉基因品種,加上國內對轉基因作物監管不嚴,所以其泛濫情況可能
2019-07-10
互動:133
當今時代,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農業生產已經高度社會化,小農家庭經營的生產組織形式沒有消失,但小農戶已經被整合進高度社會化的農業產業分工體系,從屬和依附于大資本,處在半無產化狀態。個體小農分散經營已經不能適應生產社會化的需要,通過農民組織化重構食物生產與流通體系,成為必然要求。
2019-07-03
張慧鵬
互動:38
物種是生物多樣性最關鍵的成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物種繁殖后代的最直白表述,即基因是縱向遺傳的,物種是生殖隔離的。生態系統實乃物種與其生存的外界環境構成的能夠自我維持,有生命力、恢復力的系統。沒有物種,生態系統就崩潰了。當今世界,盡管人類取得了重大的科技進步,但是,舉全球之財力,聚集全球最聰明的科學家,包括所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人類也不能利用無機原
2019-07-02
互動:47
《中國有個滕頭村》今年4月出版后,在北京召開了研討會。此后新華社要聞頻道、光明網、央廣網、《中國藝術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等媒體發表了評介文章。建黨98周年前夕,《學習時報》發表《有意義處落筆 作品才更有意義》,介紹《中國有個滕頭村》。 這期間,5月15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到滕頭村考察工作,指出要推動滕頭做農業農村發展的常青樹、當好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2019-07-01
互動:236
《從農耕到生物技術:關于產業化的發展理論》一書重點講述在技術的變革進步中,資本是如何利用農業技術,逐漸打破農業“自然特性”的限制,而將農業生產變為資本增值累積的重要工具。并對此提出占取主義和替代主義兩種理論框架,讓我們清晰地看到資本對當下農業所實施的戰略布控。
2019-06-29
陳義媛
互動:46
2001年至今,但凡有出訪機會,我一定要訪問農村,看看當地的農業和農民。早期在歐洲十多個國家的走訪中,看到了市郊化和逆城鎮化的普遍存在。體會到城鎮化不是線性的,不是單向道。發展到一定程度,讓中產階級為主的市民更感到幸福的,是郊區和農村接近自然的環境,相對寬松的空間,鄰里守望的社區生活。后期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的訪問,更看到了不同
2019-06-26
互動:45
食物主權按 5月12日,徐師傅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名為《關于轉基因,徐師傅有話說》的講座,在講座中,徐師傅為我們解答了這樣幾個問題: 什么是基因編輯、轉基因、基因驅動和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技術的科學和哲學基礎是什么,存在哪些根本錯誤? 基因改造的政治運作過程是怎樣的,以及技術是怎樣被資本控制的? 基因改造的風險有哪些,國內外有哪些反對基因改造的倡議和行動?
2019-06-25
互動:155
近代資本工業的發展是以農村,農民和農業為代價的。大量農民破產,大量農民外流是遍布全世界的現象。墨西哥,印度,巴西,無一不是這樣。中國因為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組織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中國成為唯一個避免了三農危機的國家。一刀切使的分田單干,讓中國失去了集體農業的優勢,大量農民外流,大量農田拋荒,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不得不重新面對早已困擾世界的三農危機。
2019-06-24
韓東屏
互動:1143
村民在討論村里事務 徐昱 攝 導讀 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推進,各種資源要素匯集鄉村,化作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勁動力。其中,政府投入尤為巨大。但筆者調研發現,一些項目工程中,政府投入越大,基層治理效能越低,資源進村遭遇“最后一公里困境”,亟待破解。 真能做到“各家自掃門前雪”,那就是治理高水平 華北某大城市遠郊的一個村,是一個有500年
2019-06-23
互動:97
江陰長江村:依靠集體經濟實現了有尊嚴的城鎮化 李克勤 (湖北工業大學) 謝小慶按:2012年12月22日,我自己開車走訪了江蘇省江陰市夏港鎮的長江村,親眼目睹了這個依靠集體經濟實現了城鎮化的成功范例。長江村社區,與中國以至世界上那些最好的社區相比,毫不遜色。今天,蘇南有許多像長江村這樣的新社區,已經不是幾個點,而是已經連成片。在全國,類似的社區也很多,成百上千。
2019-06-23
互動:110
為了解決上述土地規模與土地效益矛盾問題,我們的科研團隊,早在12年前就開始研發一種“低成本、零污染、高回報”的農業模式。在該類農業模式下,農民投入的成本已降低到每畝不足500元(徐子雯數據),其主要投入為勞動力,但實現了每畝5000-10000元左右的凈收入,等于自己給自己打工。這個模式就是開始被人詬病,目前被眾多消費者接受的“六不用”農業模式,即在種
2019-06-20
互動:60
文人美食家汪曾祺在《昆明的菜》一文中提到:云南汽鍋雞,是他心中最好吃的雞肉做法。“湯如清水,雞香撲鼻”,而時過四十年,當汪曾祺再次吃到汽鍋雞的時候,卻大失所望,昆明的汽鍋雞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味道。 做法還是那個做法,而雞肉卻不是那個雞肉了。 1 消失在舌尖上的味道 云南汽鍋雞的墮落,是食材商品化選擇的妥協。 最適合做云南汽鍋雞的雞種,是來自楚雄州
2019-06-14
互動:165
圖片來源:網絡 美麗鄉村不能按照城鎮化的思路來搞,那些讓農民上樓的做法根本就沒有考慮農業活動的特點。鄉村原本是與自然和諧的,鄉村基本沒有垃圾,餐余是動物的食物,動物的糞便是莊稼的營養,人類要做的是維護這種生態平衡。鄉村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從來都是吸引人的。因此,對于鄉村設計,不是要將鄉村推倒了重來,在村落基礎上建城市,而是要把城市中合理的要素搬到鄉村。鄉村要干凈、
2019-06-13
互動:58
導語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疆地方政府下力氣發展特色林果產業,不可謂不努力。在這一推動下,紅棗成為新疆特色產品,行銷全國。然而現在,棗農們卻傷了心,挖除紅棗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哈密的王叔說,真是見了鬼,種了17年地了,越種越窮,如今連前年的賬都還不清。這是為什么呢? 新疆地圖 | 圖片來源:網絡 政府推動,紅棗興起 90年代起,哈密本土的大棗聲名鵲起,開始拿各種博覽會
2019-06-13
互動:125
鄰村的老支書是我的忘年交的老朋友。老支書對我們進行的“六不用”生態農業實踐是高度贊賞的,他本人在家里種地也嚴格拒絕了化肥、除草劑與地膜。他對化學農資的危害了解深刻。他向我透露,最近他周圍的親戚朋友得癌癥的很多,最近幾個月就有七八個人去世,平均50多歲,最年輕的只有30多歲。 我問他主要原因是什么?他說除草劑危害最大。他舉例說明這個問題。他們村村主
2019-06-11
互動:256
從人類發展歷史來看,鄉村是遠早于城市的。人類最早以家族形式沿河、海、湖、草原、高山居住,從事的勞動是農業或畜牧業。通過讀書、經商、從軍、做官等渠道,鄉人可進入城市,但很多人到老后依然愿意回歸故里。“少小離家老大還”,古今“賀知章們”為什么對家鄉有強烈的鄉土情結?鄉村魅力如下: 第一,鄉村遠離城市喧鬧,讓人們安靜下來。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
2019-06-11
互動:48
誰來關注我們的農業? 自從中美貿易談判轉入尖銳沖突以來,每天瀏覽媒體,總是能看到美國農業的消息,全是負面的,一時是農產品爛在田里,一時是農民上街抗議,一時又是美國農產品將永遠失去中國市場。媒體也是替美國農民操碎了心。 美農完蛋了,中農又怎么樣呢?因此獲利了嗎? 五一節期間,受朋友之邀到湘鄉一鄉村休閑。剛進村子,感覺還是不錯的,跟我老家很相似,丘陵地帶,大小不同的山包
2019-06-06
互動:476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任何光合產物及其衍生物,只要有了種子、孢子卵或動物繁殖體,都可以轉變為人類所需要的食物,從而告別目前人類為生產食物所發明的數萬種化學物質,這一理論的成果就是生態農業。圍繞食物鏈,人類已經發明了數萬種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包括飼料、肥料、農藥、地膜、激素、食品添加劑等等,部分具有致癌作用。其實,在生產源頭,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不用除草劑和激素,僅施
2019-06-05
互動:57
媒體曝光內蒙古查處一起萬畝轉基因油菜案 ——油菜籽銷往南方8省,抗草甘膦種子疑自孟山都 一起非法種植轉基因油菜案,牽出轉基因油菜在內蒙古泛濫的既成事實。2019年3月4日《財新周刊》發表周泰來等“內蒙古轉基因油菜調查報告”。錄其要點。 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韓廣永在通遼市所屬的霍林郭勒市包地21塊,面積6
2019-06-03
互動:291
我參加工作的時候,正好趕上分田單干,在我二十三歲當鄉黨委書記時,親手解散了人民公社。但河北省晉州市,有一個周家莊人民公社,在強制解散人民公社的年代,萬人簽名,保留了人民公社制度。多少年過去,我常常回憶解散人民公社的往事,歷歷在目,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一直揮之不去,一直想去周家莊人民公社走走看看,多少年的心愿,在我57歲生日這天實現了。 周家莊公社位于河北省晉州市莊家莊
2019-05-31
互動:913
農機作業市場的發展使小規模家庭農業遭遇了內外兩方面的消解:農機作業市場的高度競爭所推動的土地流轉,是從外部對小生產者的排擠;在占取主義的邏輯下,農業生產中的不同環節不斷被資本占取,農業剩余被不斷切割,是資本從內部對小規模家庭農業的消解。
2019-05-31
陳義媛
互動:34
圖片來源:網絡 當前,中國鄉村出現了人口下降,空心村、乃至整體消失現象十分嚴重。《中國統計摘要2010》有一份觸目驚心的數據,全國每年平均會減少7000多個村民委員會。這說明,在中國這個曾以農業文明興盛的廣袤大地上,平均每天有20個行政村正在消失。 糧食統購統銷、城鎮化、勞動力缺失等都是造成鄉村消失的客觀原因。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考量,農村生活方式,社會秩序,不再被新
2019-05-31
互動:78
農民大豆育種家王莉媛培育的大豆品種,是野生大豆資源發掘使用的新里程,也對我國糧食安全和資源安全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 者|邱 齊 龍 2016年編者從黑河市老齡工作委員會獲悉,經過26年的艱苦試驗,遜克農場74歲的農民大豆育種家王莉媛培育的大豆品種野黑1號,在國家農業部新品種辦公室的國家種子網站上發布了權利公告(批準文號:20110161.8),野褐1號在2015年7月發布了恢復權利公
2019-05-29
互動:263
主要調查發現 1. 中國最可能獲批商業化種植資格的轉基因水稻品種:轉蘇云金芽孢桿菌殺蟲晶體蛋白 Bacillus Thuringiensis 基因(Bt)水稻、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CpTI)水稻和雙 價轉 CpTI/Bt 基因水稻,在研發過程中涉及多項國外專利。這些專利涵蓋了轉基因技術及被轉入的基因等多項內容。這些情況與國家相關政策嚴重不符。 2. 轉基因作物的研發依賴標準的技術和方
2019-05-29
互動:186
【內容提要】以寧夏南部地區黃高縣蔬菜產業為例,本文考察了資本下鄉帶來的“人水關系”變遷問題。研究發現,在基層政府推動資本下鄉發展蔬菜規模經營過程中已經出現水資源攫取現象。這一現象導源于基層政府、資本和本地農戶三方相互作用的合力機制。其導致的結果是村莊社區的生態基底和社會文化基底遭到破壞,進而造成村莊社區不可避免的衰落。以此為鑒,政策制定者應該
2019-05-28
互動:79
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方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了連續增產,油料、糖料、肉類產量均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農業結構得到一定優化,優質專用小麥、優質水稻和雙低油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也都得到了增強和提高。200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8.75億千瓦,比2005年增加1.91億千瓦,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
2019-05-28
互動:66
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的捆綁,使很多地方在扶貧過程中不斷將貧困戶推向某種產業。然而,從全國各地的產業扶貧實踐來看,成功案例極少。 作者丨侯解 排版丨海婁 在金融資本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范圍內都出現了金融資本過剩。有文章指出,全球GDP為75萬億美元,全球債務余額已達到237萬億美元,與GDP的比例超過300%;全球不動產總價值達220萬億美元,而全球金融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總
2019-05-28
互動:57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迥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闖關東”這種民族行為是中華民族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關東路上的闖蕩需要經歷一次次的波折磨難,包括土匪、官兵
2019-05-25
互動:122
食物主權按 誠然本文作者點出了中國當下鄉村振興中的表面工程、盲目跟風、文化泛濫等問題并加以點評。但也要明白,不把農民組織起來,以農民為主體、主導的鄉村振興也是短期的“表面工程”。 作 者|陳 仁 科 轉載編輯|天一 后臺編輯|童話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受邀對很多鄉村振興項目進行診斷,也接觸了很多縣鄉領導,在感慨各地政府熱情之高、信心之大
2019-05-23
互動:222
眼下,一股村莊改造之風正在全國部分省市盛行。據新華社消息,山東某縣級市自2007年開始,全面開展農村社區化建設。其做法是,將轄區內1249個行政村全部撤銷,合并為208個社區,每個社區涵蓋5個村莊1500戶左右。 按照有關說法,撤村建立社區,是為了醫療、勞動保障、教育扶貧、人口計生等公共事務方便,并減少村干部開支,是讓農民過上城里人那樣的“好日子”。然而,筆者所擔憂的是
2019-05-21
互動:157
如何將農民組織起來?本文提出了一個可供學界和政策部門討論的方案。其關鍵是,充分利用中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優勢,借助農地“三權分置”制度將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別賦權,讓農地回歸生產資料這一本質,重建新型集體經濟,再造村社集體。只有建立了村莊內村民之間基于利益分配的利益關聯機制,村民才會真正介入到村莊事務中,農民也才可能組織起來。
2019-05-20
賀雪峰
互動:40
直言了,2019-05-08。 五月七日,美國農業部發表公文,說(摘錄): Voracious Fall Armyworm Invades South China。 USDA, 4/30/2019. Report Highlights: The Fall Armyworm (FAW; Spodoptera frugiperda) – a crop-eating pest –first detected in China in January 2019has spread across China’s southern border and currently impacts about
2019-05-20
互動:164
導語 · 當城市居民和白領,在為住房問題焦慮不安時,一些農戶已經蓋起了三層小樓,在農村有了穩定的居所。可見,宅基地是農民的福利。下垌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宅基地的“集體福利”性質對于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非常重要,不容隨意更改。“集體所有”的精神應當得到敬畏與落實。 作者丨胡靖 如果說住宅是城鎮白領階層最大的生活負擔,在農村則剛好相反,宅
2019-05-14
互動:159
誰不說咱家鄉好,但是發展是否應該有邊界? 我的家鄉在華北冀中平原一個小鄉村。 三十年前,這里還是春秋一望無際的麥浪、青紗帳; 冬季也是鋪滿綠裝的麥田, 或是白皚皚連天雪原。 冬季的雪總要下幾場, 經常是埋沒腳面,有時一尺多深。 夏季的雨水經常溝滿壕平。 大河小渠溝基本沒有干涸過。 村邊的大小水坑也常年不干, 四季都可以撈魚。 雨后帶上篩
2019-05-13
互動: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