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只有在農村的詳細調查,才可以觀察細致;也只有在農村持續大量的調查,才可以把中國農村說得清晰;《新鄉土中國》以大量的調查手記為我們展現了農村的真實變化。比如在農村的婚姻問題上,90年代年輕婦女的高自殺率到2000年以后被高離婚率替代,這是農村婦女家庭地位上升的表現,也是農村婦女經濟社會能力提升的體現;農村計劃生育也在悄然間扭轉了形勢,因為農村人的生育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為
2019-10-28
互動:52
“秋后算賬”說農業 馬 志 遠 一 霜降已過,時序正值深秋,再有十幾天即是冬季。對于我國北方地區的農村和農民來說,農作物該收獲的已經收獲,農產品該出售的也已出售,全年的農業生產基本結束。一年來的收益幾何,是虧是盈、是賠是賺,正是秋后算賬的時候。幾十年前的人民公社時期,這個時候的生產隊的隊長、會計們最為忙碌,他們要通過一年一度的秋后算賬,為社員評定工分
2019-10-27
互動:255
騎車與朋友到周邊縣市走了走,看到沿途農村的土地,大多基本上荒蕪。有少量的土地被種上了各種樹木,沒有種上樹木的,基本上長滿了野草,很少有土地上種有莊稼或有莊稼收割的痕跡。看著那么好的土地荒蕪,真的讓人覺得可惜。 一方面中國農業產出嚴重不足,每年需要花費數以千億計的資金進口幾千萬噸的外國大豆玉米小麥稻米等農產品,一方面是國家大量的耕地荒蕪,無人耕種。這種情況似乎有
2019-10-27
互動:319
中華民族的歷史總體說是以農業文明為主體的歷史,而農業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生產部門,這一特點決定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國家興衰與氣候的好壞緊密相連。
2019-10-13
張文木
互動:109
《麥頌》是內蒙古作家智廣俊2017年的作品。智廣俊1970年作為知青下鄉之后,便扎根農村,從事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工作長達40余年。他在工作之外,還自擔費用進行作物育種,培育出小麥、莜麥、大麥三種作物的5個品種,5個自培育品種都通過了官方審定認可。 《麥頌》有很強的自傳色彩,故事的主人公谷智超就是作家的自我投射。這部農村題材的小說圍繞下鄉知青谷智超的經歷展開,既講述了基
2019-10-13
互動:341
201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隆重表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社會各界各個歷史階段的278名勞模英才獲得了這一殊榮,其中作物育種界有3人入選,他們分別是袁隆平、李登海和裘志新。耐人尋味的是這3人科研起步階段都不在正規科研部門工作,屬于民間科學愛好者出身,俗稱民科,而后二位更是農民身份。 袁隆平是湖南省懷化地區安江農校的一位老師,這只是一個地區級的農校,算不上是一
2019-10-13
互動:268
在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11期活動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溫鐵軍發表了主題為《金融全球化成本向新興國家轉嫁與中國生態文明戰略》的演講,本文節選其演講中關于“實現三大差別的再平衡”的部分,供各位讀者探討~ 經濟危機一定會轉化為社會矛盾甚至沖突,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可以用中國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解釋當代歷史上60多年來
2019-10-12
互動:589
蔣高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在我的生態農業夢里,農田告別了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和農膜,回來讓自然告別污染,讓它們恢復成綠樹青山,從而留得住我們的鄉愁。 大概在20多年前,有一個叫布朗的美國人,是經濟學家,也是國際戰略問題專家,他提出了這么一個疑問,又叫“布朗之問”: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他的理論出發點是這樣的,將來中國的人口達到16億的
2019-10-12
互動:176
導語 現代社會中,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化學毒物和電子垃圾的傾倒等,導致土壤變酸、被污染,有機質退化,土地“病”得越來越嚴重,威脅著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需要再次重視“土壤-營養-健康”的連接,土壤科學應成為預防醫學的基礎。 作 者|陳能場,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手術臺一塵不染,而一把泥土中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口數量還要
2019-10-08
互動:50
【食物主權按:今年喜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興起于上世紀50年代的農業合作化、集體化為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奠定了基礎,為中國建成獨立自主的現代工業體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為中國經濟在新世紀的騰飛埋下了伏筆。 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是中國共產黨貫徹群
2019-10-07
互動:188
岳青山:“最后的人民公社”用最美答卷告慰開國領袖毛主席 近些年來,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和新華網相繼報道周家莊,曾題為《“最后的人民公社”……》引發人們熱議。周家莊為何成了“最后的人民公社”,或“全國幸存的人民公社”? 一、“老堅決”雷金河“堅決”成功了“最后的人民社”
2019-10-05
互動:616
作者|周建明,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走過了70年的歷程。在農村人口占絕大部分的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 解決好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既涉及到農村發展的道路、制度、體制和方針政策,國家發展戰略中農業與工業的關系、農村與城市的關系,也涉及到農村的政治建設、社會治理、文化建設,其中,處理好農民與國家、集體與農民的關系是關鍵。 從合
2019-10-02
互動:72
從整個中國農村發展道路來看,195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所走的集體化道路具有歷史意義。它創造出農戶與集體之間、農村基層政權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農民與國家戰略之間的相互支持、互為發展條件,也體現在黨領導下組織起來的農民對農村新生活的創造上。
2019-09-30
周建明
互動:61
自從2017年鄉村振興成為國家重大戰略以來,我被邀請到村子里去參加的全國性會議多了起來。于是,這段文字就寫在了因“五大氣候帶覆蓋下的淺表地理資源條件不同”而千差萬別的山水鄉村的行走之間…… 開頭這個小自然段的第二句話,言簡意賅地表述了為什么我們這個國家在新時代要通過鄉村振興才能實現向生態文明的偉大轉變——被鋼筋水泥堆砌的
2019-09-30
互動:84
食物主權按: 塘約村、蒲韓社區和郝堂村三地是新時期集體經濟的成功代表。三地之間的相似性與不同性反映了新時期集體經濟的特點與爭議所在。 首先,三個村莊都面臨外部市場的挑戰,這恐怕也是新時期集體經濟所共同面對的現實挑戰。塘約村與由多個村莊構成的蒲韓農村社區的共同點是,她們都以村莊內生的經濟文化為基礎來組織村集體,不以市場原則與手段來組織村集體。先練好內功
2019-09-27
互動:78
在安徽小崗村,有個十八人摁下紅手印偷偷單干的故事。 然而,在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鄉,也有摁下紅手印的故事,那是周家莊萬名農民誓保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堅決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摁下的紅手印。 只是這個紅手印故事被人為刻意掩藏。如今,是揭開這個秘密的時候了—— 這是1982年11月第一生產隊全體社員,為保留人民公社制度摁下的紅手印,明志繼續走社會主義集
2019-09-26
互動:1072
珠三角有個東太村陳永康 一提起珠三角,我就容易產生一種水淋淋的感覺。的確,那里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水多——河流縱橫,毗鄰南海,只要順著河流走,就能不僅看到大海,而且能脫光了鞋子在海水里盡情地蹚上一蹚。 我的家鄉東莞麻涌鎮東太村更是著名的水鄉——浩蕩的珠江以一瀉千里之勢與它擦肩而過,東江的大小支流麻涌河、淡水河、倒運海以及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小河貫
2019-09-26
互動:68
當前的農民合作社不但是一種社會企業,而且是中國亟待發展的一種典型的本土化社會企業。以社會企業為視角來認識并指導培育農民合作社,具有理論與現實的雙重價值。
2019-09-23
何慧麗 楊光耀
互動:52
對于食物中的非天然成分,如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激素、重金屬等,有人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超過一定的劑量就是安全的。為了給自己的理論打氣,還指責質疑者“一切離開劑量談安全都是耍流氓”;“離開農藥就會餓死人”;“不打農藥就會減產70%”;“食物要做到零農殘是永遠不可能的,比登天還難”,等等。各種聲音來的理直氣壯,就是不愿意承
2019-09-22
互動:118
胡靖:都江堰是“公有制”的證明 都江堰,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兩千二百多年前。從此,成都平原得到岷江水的滋潤,“水旱從人,再無饑饉”,成為了著名的“天府之國”。今天,游客們在擁擠熱鬧的成都街頭,感受這個現代化大都市的日新月異、美輪美奐,還是會聯想到都江堰,聯想到李冰父子。沒有他們杰出的智慧和奉獻,就沒有成都的今天。 都江堰
2019-09-21
互動:230
關于“三農”理論和政策問題的部分談話記錄(根據錄音整理)張文茂 主持人:今天我們請所長給大家做一個關于三農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問題的講座,下面請張文茂所長開始講。 張:今天是一個內部的研討,我講,中間你們可以插話、討論。我講三個部分:一個是介紹一下關于三農領域目前存在的三大理論派別;第二部分講這個三大理論派別到底在哪些基本問題上是不一樣的、有分歧的,或者
2019-09-16
互動:288
按:平壩區塘約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帶領群眾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以確權、賦權、易權為手段,把資源要素集約起來,實行“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探索出了“黨建引領、改革推動、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塘約經驗。 2014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襲擊了塘約村。如何自救恢復家園,如何擺脫貧困,這一問題嚴峻地擺在了全村干部群眾
2019-09-16
互動:65
《平凡的世界》是反映我國包產到戶前后農村變革時期的一部史詩性的偉大作品,書中歌頌了平凡的勞動人民,贊美了勞動,成功塑造了可敬可親的勞動人民正面典型形象,富有強烈的勵志色彩,讀后能給人一種激發力量,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2019-09-14
智廣俊
互動:52
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若干認識問題張文茂 李 堯 【內容摘要】本文論述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歷史淵源、基本屬性、組織形態、經營管理體制,提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一般的合作經濟組織、公司企業組織之間的區別,指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深化改革的方向。在一系列重大原則問題上,為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工作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農村集
2019-09-10
互動:109
我是想了很久才確信可以給路遙一個改良主義、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定位,智廣俊同志最不喜歡這種極左的做法。之所以要定性、定位,看起來是批判別人,其實也是自我批判,因為我自己就是小資,但又不怎么喜歡資本主義,但人又很難擺脫自己物質存在的規定性,所以往往就滑向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我得不時提醒我自己,包括在看《平凡的世界》的時候。
2019-09-09
唐利群
互動:139
資本下鄉遭遇社會困境的根源并不僅僅在于資本的“外來性”,或村莊社會的“排外”,而在于資本與農戶之間直接的利益沖突。下鄉資本打破了村莊原有的利益結構,使至少三類農戶的利益受損。這種利益沖突的普遍性,使下鄉資本普遍遭遇了來自村莊社會的抵抗。
2019-09-07
陳義媛
互動:58
這是一篇關于中國土豬的調查文章,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一個物種的滅絕感到悲哀,而中國本土地方豬種的消失,同樣也是一場生態災難,卻往往被我們忽視掉。 文 | 付永軍 1 消失的“回鍋肉” 朋友海濤是湖南人,一次聚會上,我親自炒的回鍋肉,讓他回味良久,此后每次聚會我都逃不過這道回鍋肉。 四川人對回鍋肉的喜愛,不亞于麻將。早在2008年,就有媒體報道,四川人最喜歡的
2019-09-03
互動:264
王宏斌的政治覺悟 2011-05-19 18:57 jixuie 李克勤(jixuie)題記:2011年05月19日王宏斌作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談“南街村——一個樣板村的新夢想”,內容很豐富,這里先從政治覺悟做一個解讀。 河南省漯河市南街村黨委書記、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宏斌訪談 前幾年南街村曾經遇到十分強大的質疑,這幾年王宏斌是在質疑聲中走過來的。 實踐證明南街村是
2019-09-02
互動:250
不論周其仁怎么談科斯,怎么談交易成本,怎么談新制度經濟學,他本人秉承的根本一直是新自由主義,這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2014年的搜狐財經峰會, 周其仁當然也出席了。周其仁在講話中,重點談了土地所有制的問題。他說: 我發現什么問題呢,2.3億人口不在戶籍所在地,這是流動的,這是改革開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2.7億的人住在城鎮,不在戶籍所在地,那么這一流動就帶來好多問題,家里有房閑著,
2019-09-01
互動:124
張文茂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點看法: “解構村社”是農村私有化的核心目標 現階段主張推進農村私有化的政策導向的基本特征是一個核心目標和兩翼同時突破。 一個核心目標可以稱為“解構村社“,即消解農村村社社區集體組織。 兩翼同時突破是,一個是從集體土地制度上的突破,推進私有化;一個是從集體經濟組織的政策和立法上的突破,使其完全失
2019-08-29
互動:303
食物主權按 日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通過,關乎到農村三塊地的流向和前途。所謂的三塊地包括農用地(農業生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集體工礦、商服等建設用地)以及宅基地(農村住宅建設土地)。被《農民日報》稱為最大的亮點是:集體建設用地可以“入市”,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直接使用,而且這樣的單位或個人
2019-08-29
互動:140
該文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論述:一是精致的農業難以滿足大量消費時代的谷物需求,糧食高度依賴進口;二是農村面臨著嚴重的凋敝和解體的問題,糧食和人口的再生產都難以持續。
2019-08-28
張玉林
互動:42
圖片來源:網絡 “七山二水一分田”,這是過去中國人對自己版圖的粗線條的認識。中國大部分人是生長在山區的,而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是少數。從農業格局上看,中國人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在那些高山峻嶺中,開辟農田,生產出賴以生存的食物,并獲得足夠的熱量。這樣,中國很多的人群尤其是廣大的少數民族是生活在山區的。 云南省怒江州坐落在高山峽谷中,筆者曾有幸到那里考
2019-08-28
互動:42
食物主權按 今天農村面臨著諸多的風險與挑戰,一面是資金、資源紛紛下鄉,另一面是農村凋敝、人口流失。為了實現鄉村的振興,不少村莊開始探索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的發展道路,村支書就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開路人和守護者。然而,在當下實現農村的發展并不容易,對于村支書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既要在政策條件不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求生存,堅持發展集體經濟,不讓集體名存實亡;同時也要在權
2019-08-27
互動:81
游牧是我國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采用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這樣的游牧歷史經歷了上萬年。對于游牧民族而言,大地草原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終年隨水草轉移,放牧著牛羊,盡管粗放但非常可持續。他們的生產設備相對簡陋,經營粗放,靠天養草,靠天養畜。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廣大牧區多屬游牧類型。其后,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牧民生活的改善,大部分牧區由純游牧逐步走向定
2019-08-26
互動:43
鞏固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壯大集體經濟,不能使其成為一句空話或成為一個詞語,保護集體經濟成果與保護掌門人更應成為共識,本期李昌平院長在《誰來保護集體經濟和集體經濟掌門人》最終篇提出個人主張與建議,希望可以警醒夢中人,讓農民實實在在富起來。 昌平不掩飾自己信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也不掩飾認為我國農村正在偏離社會主義軌道,更不掩飾個人對我國農村社會矛盾日趨激
2019-08-26
互動:213
發展現代種植農業,捍衛土地公有制度,鞏固社會主義政權 人民經濟學家 曾福民 【摘要】最近三十幾年農業改革,畜牧、水產、家禽等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規模化、公司化,有的畜牧企業甚至成功上市,行業形勢還不錯。然而種植農業卻全國性荒蕪,后果極其嚴重。其原因是這些年的改革一再增加種植農業經營成本、降低效率,而國家對通脹的調控,又始終壓制農產品價格,使得主要農產品價格長期低
2019-08-20
互動:25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老話的直接的含義是,在不同的地理帶上分布著不同的人群,他們依靠水提供水源,依賴土壤生產食物;其間接的意義才是風土人情,即人文文化的形成。從水土的基本含義來看,中國的內陸的絕大多數的村莊是依靠河流分布的,在小的河流分布小村落;在大的河流上,如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等,則分布大的聚落——由此發展成大城市。 長江中游城
2019-08-20
互動:32
中國種地的農民不再遭受他人的剝削,也就是不必把自己辛辛苦苦生產的農產品無償地奉送給沒有付出勞動的其他人。種地農民很辛苦,種地農民很重要,種地農民不能遭受剝削,這也是中國進行民主革命的初心。
2019-08-19
徐祥臨
互動:60
論人民公社的成敗得失 智廣俊 人民公社是我國農村1958年—1983年期間的基本社會制度。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是政社合一,工農商學兵一體,特點是一大(規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總結人民公社的成敗得失,吸取其歷史經驗和教訓,對目前深入開展的振興鄉村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對歷史的一個交代。 一、人民公社制度是中國革命的必然產物 中國共產黨1921
2019-08-16
互動:373
謝小慶按:李昌平是真正的中國農業專家。他先后四次擔任鄉鎮黨委書記,在華中農業大學農經學院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作為鄉黨委書記,他2000年3月致信當時的總理,反映當時農村的突出問題,引起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2002年出版了《我向總理說實話》(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我向百姓說實話》。他曾擔任《中國改革》雜志社執行主編。從2011年至今,擔任中國鄉村建設研究院院長
2019-08-13
互動:903
新醫改 新醫改一個最基本而又直觀的特征是國家大量的公共財政向城鄉衛生事業領域不斷涌入,并且財政投入至今仍在快速增長。2017年5月11日,財政部社會保障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為14044億元。這個數據是2008年醫改啟動前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徑支出增長5.1%,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出1.9個百分點,醫療衛生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8年醫
2019-08-13
互動:40
“入鄉隨俗”這句話在很多鄉村都流行,當客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必須了解當地的民俗。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尊重當地文化習慣,二是避免當眾出丑。鄉村民俗,簡稱鄉俗,包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年俗、節令風俗、食俗、居家、服飾、出行、農事(春種秋收冬藏)、人情、婚喪嫁娶、禁忌。在中國北方鄉村,臘月里殺年豬、做臘八蒜、臘八粥、蒸年糕、做豆腐、掃塵、辭灶、寫春聯、貼掛錢
2019-08-12
互動:54
返鄉書寫不能只停留在精神或話語上的返鄉,而需要自我反省并與實踐進行緊密互動,讓返鄉書寫不落入常見陷阱,更可以成為進一步推動書寫返鄉的有利契機,進而讓話語層面的批判與實踐層面的介入有機結合。
2019-08-12
潘家恩
互動:24
一方面需要村級組織不斷處理過去的矛盾和問題,從而形成村莊秩序;另一方面,也需要村集體不斷將村民動員起來,無論是在土地調整方案的形成、釘子戶的處理、還是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方面。正是在土地調整中,“集體”的土地權利可以被激活,“集體”的能動性可以得到發揮。因此,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給村集體留出實踐其所有權的空間。
2019-08-09
陳義媛 甘穎
互動:61
今年的農業,似乎格外難。非洲豬瘟的肆虐有增無減,云南大旱導致大幅減產,草地貪夜蛾一夜之間危害全國……農業的威脅,更大的是生態的威脅,而我們每個人都置身其中。 1 草地貪夜蛾,正在上演的入侵災難 今年4月下旬,有云南農友問我,四川草地貪夜蛾危害大不大?當時似乎還不明顯,如今四川70%的涉農縣已經被草地貪夜蛾拿下。 草地貪夜蛾,在大部分人聽來可能太
2019-08-01
互動:251
前中國應對農村老齡化有兩個優勢:一是農村集體土地制度,二是村莊熟人社會。依托農村集體土地制度,讓農村老年人可以與土地結合起來,形成老人農業,同時借助村莊熟人社會的條件建立老年人互助養老,國家給予必要的補助,就可能有效應對農村老齡化問題。
2019-08-01
賀雪峰
互動:55
本文作者認為,農民工流動一直在進行中,而且這種流動不是單向不可逆的,而是雙向靈活的,也有可能到城市之后再次返回鄉村,返回西部。
2019-07-27
張世勇 王山珊
互動:85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組織起來的農民。將農民組織起來的最重要制度基礎是農民集體土地制度及建立在該制度基礎之上的農民集體經濟。借鑒同為土地公有制的國有農場經營體制的經驗,借助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設計,恢復農村集體土地的生產資料性質,有望同時解決當前農村土地細碎化與農民難以組織起來的兩大困境,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條件。
2019-07-26
賀雪峰
互動: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