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為什么要噴6遍農藥?
“我可不敢在外面買玉米吃。”說這句話的時候,老雷笑了笑。我頓時有些郁悶,作為一個城市上班族,在每一個起晚的日子里,煮玉米可是我最愛的早餐。本來采訪是把自己放到社會觀察者的位置,沒想到自己的膝蓋先中了一箭。
我明白他無意冒犯,也不是那種幸災樂禍的人,這玩笑的語氣里包含更多的是對他所了解到的現實的嘲弄。
幾年前,他在廣東河源管理一家農場,聽搞無人機飛防的“工仔”說,玉米地里出現了一種很厲害的蟲子,藥量很大才能殺死,而那片玉米地里有一部分是種給人吃的鮮玉米。
老雷從此記住了不在外面買玉米吃,但并沒有把那種蟲子放在心上,甚至連名字都沒記住。直到兩年后,他回到廣西柳州的老家,又在自家的玉米地和這種蟲相遇了。聽同鄉的人說,正是他走的這兩年,這種名為草地貪夜蛾的蟲子才在他們村子里泛濫的。
●草地貪夜蛾,其幼蟲能嚴重損害作物,偏好玉米,也啃食小麥、蔬菜和棉花等80多種作物。成蟲可在一夜之間飛行上百公里,因此得名“行軍蟲”(Fall Armyworm)。圖源:Mary Foley Benson, USDA; Property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Bugwood.org
“在我印象里,以前玉米都不用怎么打藥的?,F在有了這種蟲,你打藥肯定更多了,一茬玉米起碼得打6次藥吧,1畝地差不多用到1壺水的量。”這一次“短兵相接”讓他真正見識到了草地貪夜蛾的厲害,“這個蟲最可恨的一點是它吃你的玉米心葉,所以從苗期開始就得間隔著打藥,要不然玉米剛長出來一個星期就被蟲子吃掉了。不打藥基本等于絕收。”
●圖為草地貪夜蛾幼蟲正在啃噬孕穗期玉米。草地貪夜蛾以幼蟲取食葉片和雌雄穗為害作物,在玉米苗期發生時會咬斷心葉造成玉米生長受阻,被害葉片支離破碎,重發時難以形成雌雄穗,造成玉米的嚴重減產。圖源:李春良
2
氣候變化
“殺蟲劑跑步機”加速
時間回到2019年,生活在中國廣西、云南的農民無法想象一種原本棲息在美洲的昆蟲將在自家田地里爆發蟲害。在此之前,草地貪夜蛾所到之處已經造成了玉米的嚴重減產,被媒體稱為“全球糧食殺手”。它們先是通過國際商品貿易從美洲傳播到非洲,導致非洲的玉米價格足足上漲了3倍。之后又借助上升氣流從非洲一路遷飛至東南亞,最終從緬甸登陸云南省。疊加同期發生的新冠疫情和非洲蝗災,很多人都陷入了大自然失控的恐慌之中。
●圖為在云南某地捕捉到的草地貪夜蛾成蟲。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被發現入侵中國——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植保人員田間普查第一次發現其幼蟲。很快,它們向北遷飛的速度出乎預料,在9個月內便擴散至全國26省。當前,草地貪夜蛾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華南、江南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江淮、黃淮、西北地區偏輕發生。圖源:李春良
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主要為害玉米。去年9月,我們在云南昆明的雁塔村做入戶調查時,一提到草地貪夜蛾,村民們立刻眉頭緊皺,眼神也凌厲了起來。
據雁塔村的嬢嬢和叔叔們估計,草地貪夜蛾可能會導致玉米減產10%~15%,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絕收,這與老雷所說的情況十分相近。一位嬢嬢說:“早些年也有害蟲,像蚜蟲和跳蟲,農藥打一遍就夠用。但是草地貪夜蛾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一般的農藥還不起作用,我們也沒啥好辦法。”
糟糕的事情正在于此。美洲大量使用殺蟲劑的集約化農業的“養蠱”,讓草地貪夜蛾練就了一身抗藥本領。這也是它們能在短短幾年內橫掃全球幾大洲的原因之一。人們用“跑步機”來描述過分依賴殺蟲劑而陷入的惡性循環:當蟲子產生了抗藥性,人們便噴灑更多的殺蟲劑,直到蟲子百毒不侵,于是人們轉而研發新型殺蟲劑。草地貪夜蛾便是一個例證。由于已經嚴重威脅了全球糧食生產,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了針對草地貪夜蛾的全球聯合行動,但依然無法抵擋蟲子們進軍的步伐。
●截至2024年7月的全球草地貪夜蛾分布地圖。自2016年從美洲登陸非洲,草地貪夜蛾以驚人速度入侵各大洲:2018年進入亞洲,2020年抵達澳大利亞,2021年擴散至歐洲。其所到之處造成了巨大的糧食減產。據估算,僅在12個非洲國家,草地貪夜蛾每年會造成高達830萬至2060萬噸的玉米減產,這些玉米本該養活4000萬至1億人口。圖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當它們最初從天而降到中國時,農民發現手頭的殺蟲劑根本奈何不了這種蟲子。這正是雁塔村村民談之色變的原因。針對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和擬除蟲菊酯類等29種殺蟲劑,草地貪夜蛾都表現出了相當強度的抗性,以至于在美洲,當地人不得不采取科學停用和輪換用藥的方式,以延長殺蟲劑的田間使用壽命。
而就在人類面對草地貪夜蛾一籌莫展之際,氣候變化正在讓“殺蟲劑跑步機”加速。
一般來說,溫度上升有利于害蟲向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遷飛。若氣溫提升1℃,蟲害引發的小麥、水稻和玉米損失將提高10%~25%。草地貪夜蛾也不例外,它們喜歡溫暖的環境,發育速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加快。研究預測,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草地貪夜蛾在中國的適生范圍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云南高溫少雨很可能是導致草地貪夜蛾生長發育加快、繁殖力增強、種群數量短期內激增的重要原因。
3
“不用藥,底褲都賠掉”
當然,對農民們來說,不管哪來的蟲子,有了蟲害就要治。治的方法也很簡單:去農藥店跟店員說拿兩種治草地貪夜蛾的藥,人家會把藥直接塞給你,你也不用知道這藥有什么化學成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噴農藥的時候要把作物噴透,以防有什么漏網之蟲。
●仔細看,黑乎乎的一片正是喜歡躲藏在玉米心葉里的草地貪夜蛾幼蟲。再加上草地貪夜蛾本身具有極強的抗藥性,如果不加大藥量把心葉噴透,殺蟲效果便會大打折扣。圖源:李春良
和大多數農民一樣,老雷就是這樣做的。盡管老雷有著豐富的生態種植經驗,也懂得使用驅蟲酵素控制蟲害,但在這件事情上也只能妥協。
“如果農藥都搞不定那些蟲子,驅蟲酵素肯定沒用的。”在自家菜園,老雷是堅持不打藥的,但是這么做的結果就是草地貪夜蛾會鉆到他種的辣椒里面蠶食,過不了兩天辣椒就腐爛得掉在地上了。
所以,雖然老雷不會在外面買鮮玉米吃,但是他卻對廣東那位玉米種植大戶表示理解:“除非你是鬧著玩的,不然人家大規模種植,100多畝地,那么多投入,誰敢不打藥哦。”
由于過去幾十年農藥濫用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和健康影響,中國從2015年開始推行農藥減量計劃。因此防治草地貪夜蛾的難點在于:控制蟲口、保證糧食生產的同時,盡量不增加農藥用量。
●自2015年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實施以來,全國農藥使用量開始逐年下降。2021年農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6.8%。但我國農藥使用強度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5倍,遠高于國際公認的安全上限。2022年農業農村部又發布新一輪的化學農藥減量方案,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自草地貪夜蛾入侵中國以來,政府投入巨額專項資金、動員全國農業科研人員,將其納入遍布全國3000多個農業縣的監測預警網絡,努力抵御它們北上的步伐。農業農村部每年都發布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核心措施包括生態調控(利用農田生物多樣性,如抗耐蟲品種、間套作、田邊誘蟲植物等)、種子處理、理化誘殺、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一些專家建議,優先考慮物理和生物防治,實在不行了再打農藥。
●云南某地農民使用性誘劑捕捉玉米地里的草地貪夜蛾。圖源:李春良
在廣西、云南、河南等地,針對草地貪夜蛾對化學農藥抗性不斷增強的問題,生物防治的方法正在被研發和推廣使用,例如引入寄生蜂、捕食蝽、寄生蠅等天敵,以及對綠僵菌制劑、球孢白僵菌制劑、核型多角體病毒制劑等生物農藥的研制和示范推廣。
●一只成年雌性黑卵蜂正在刺探草地貪夜蛾的蟲卵。她很可能是夜蛾黑卵蜂——草地貪夜蛾的重要寄生性天敵,已被應用于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等地的夜蛾科害蟲防治。中國科學家正致力于研究夜蛾黑卵蜂控制草地貪夜蛾的機理和實踐方法。圖源:佛羅里達大學,Lyle Buss
但對于農民來說,什么生態、物理還有生物防治,這類建議都是紙上談兵,因為見效慢。“是有一些專家說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但是你讓他們來不用化學農藥試試,估計賠的連底褲都沒有了。”老雷說。
草地貪夜蛾確實會給農民這樣一種緊迫感,不只是源于它的抗藥性,還有它超強的繁殖和擴散能力,其生物學特性被概括為“特別能飛、特別能吃、特別能生”。用老雷的話說就是:“如果今天你發現了一棵玉米上有草地貪夜蛾但是不去管它,那過兩天附近的玉米全都是這種蟲,再過兩天那片地就沒法要了。所以看見了必須及時打藥。”
云南的嬢嬢叔叔們也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草地貪夜蛾剛到云南時,他們發現這種蟲子今天殺完,明天附近的蟲子又飛過來了。后來由政府請人在整個蟲害區域統一打藥,情況才有所好轉。這叫作“統防統治”——針對爆發性病蟲害、由專業人員統一打藥。否則,如果小農戶只是“自掃門前雪”,就必須勤打藥,結果就是蟲子會更快產生抗藥性。
但是,統防統治適用于大面積單一種植產區,小農戶不一定能享受到這種“福利”。例如在云南省,農業專家李春良認為,統防統治就比較困難,如果是種植飼料玉米,小農戶的地塊一般比較分散,不利于統一打藥。如果是種植給人吃的鮮食玉米,考慮到玉米不同生長周期所需農藥的劑量不一樣,就更不敢盲目打藥了。
這種情況下,李春良認為,只能是教會小農戶學會選對農藥、輪換用藥等科學用藥的技巧,不用那么多農藥也能控制住蟲害。
而且說實在話,農民也不想打那么多農藥。按照老雷的計算,現在一畝地的農藥成本已經上漲到了200塊錢左右,很多時候小農戶種玉米反而是虧本的。
4
擴散的不只是蟲子
打藥費錢,毒害環境,而且無法治本,長此以往還會讓蟲子產生抗藥性,怎么辦?政府的另一個答案:轉基因。
農業農村部在2023年底批準26家企業轉基因玉米、大豆的經營許可證,2024年又發布一批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這意味著轉基因種子在中國開始全面推廣。去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轉基因商業化元年”。于是2024年的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中,與時俱進地增加了一條“優先選用抗蟲轉基因玉米”。
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一份草地貪夜蛾防治指南認為,關于轉基因玉米能否防控草地貪夜蛾、得出結論為時尚早:“Bt玉米經證明可減輕草地貪夜蛾損害,但美洲草地貪夜蛾已發展出對某些Bt玉米品種的抗性。”(注:Bt即蘇云金桿菌,是自然界廣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種有益殺蟲微生物??茖W家將Bt中表達殺蟲的蛋白基因轉到玉米中,使玉米也能產生這種蛋白。自從1996年在美國被批準商業化種植,Bt玉米已在許多國家廣泛種植)
●Cry1F玉米是用于防治草地貪夜蛾最為廣泛的Bt玉米品種,此前同樣被認為能夠有效防治另一種害蟲——西部豆夜蛾。但在2016年,該品種被發現未能有效保護美國玉米免受西部豆夜蛾的侵害。圖源:dtnpf.com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可能回到2019年之前沒有草地貪夜蛾的時代,中國的農民也只能學會使用農藥(以及很快,轉基因玉米)與之周旋共存,并承擔相應的成本。這是一場不可逆轉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從美洲擴散到中國的不只是蟲子,還有以蟲子為媒介引發的生態與社會層面的危機。當攜帶著抗藥性的草地貪夜蛾抵達非洲或中國時,在沒有與之協同進化的天敵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反向適應它的存在。
但是,老雷種一茬玉米,打農藥的頻率從1遍增長到6遍;科學家們加速研發新農藥和蟲子賽跑;最后只能改造種子基因——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適應嗎?
讓人擔憂的事情正在于此,并不是所有使用技術應對危機的努力都會帶來好結果?;仡欉^去幾十年草地貪夜蛾抗性不斷增強的歷史,似乎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人類試圖通過控制自然來尋求生產的確定性,最終導致的生態危機卻使人類生活在這個愈發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我們也不得不去追問:“殺蟲劑跑步機”會永遠運行下去嗎?在未來,它會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停止?
參考資料 (上下滑動閱讀)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88295460129775.html
https://entnemdept.ufl.edu/projex/gallery/dl/Beneficial_Arthropods_Parasitoids/TEXT/HYM_Telenomus_sp.html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rdzwxb201906028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pNaW5lclBlcmlvZGljYWxDSEkyMDIzMDMyMRINendiaDIwMTkwMTAwMhoIbzZrMmxlY3c%3D
https://openknowledge.fao.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e50d4cd9-c774-4a3b-ab8e-6144eca8af5c/content
https://www.bypc.gov.cn/zfxxgk/bmdwxzjd/bmdw/qnyncj/fdzdgknr/zczxwdk/art/2024/art_ab15ecc575b84a0b9cd7df790031a0fc.html
http://www.ere.ac.cn/cn/article/pdf/preview/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487.pdf
https://www.fao.org/fall-armyworm/monitoring-tools/faw-map/en/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57
http://www.moa.gov.cn/nybgb/2022/202212/202301/t20230104_6418252.ht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1989421005448
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742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