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這一古老而深刻的智慧在新時代的農業發展中更顯其重要性。種子,作為農業生產的“芯片”,直接關乎著糧食安全的根基,如何把“根”留住,保護優質種質資源,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興盛,更關乎全人類的未來。中國,作為承載千年農耕文化的農業大國,歷來重視優質種業的傳承與發展。
在這篇發表于2020年的文章中,梁老師警醒我們:在近幾十年的時間里,全球種子商品化進程正加速演進,讓我國傳承數千年的種子資源面臨萎縮和枯竭,種子已然成為困擾我國億萬農民的一個重大難題。被寄予厚望的轉基因種子如同一把雙刃劍,表面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實則剝奪了農民留種、對種子提純復壯的權利,并引發了公眾關于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的廣泛討論與濃濃疑慮。不過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繼續公示了第二批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審定名單,截止目前,我國已有64個轉基因玉米品種、17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品種審定。
這不禁使人擔憂: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消費者到底該如何面對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的擔憂?在種子不斷商品化的背景下,我國又該走何種農業道路以維護食物主權、確保和堅守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
10月18日(周五)晚上,本文作者梁鳴早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她關于中國農業路在何方的思考,通過辨析化學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不同道路,探討中國農業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未來實踐指向,歡迎讀者朋友們一同探索!
在勞動人民的心目中,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千百年來的農業傳承。但是在近幾十年時間里,受到國外種子商品化的影響,我國農民無論種糧食還是種蔬菜都需要購買種子,農民買到的轉基因種子或雜交種子都含一個雄性不育技術。轉基因育種中導入了雄性不育基因,雜交種就是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的三系或者父本-母本二系培育的種子只能使用雜交一代,這些種子只能種一茬不能留種。
總之,全球種子的商品化進程,已經讓我國傳承數千年的種子資源面臨萎縮和枯竭,種子已經成為一個困擾我國億萬農民的大難題。原因如下:
一、國外種業的畸形發展
首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沒有限制或禁止使用基因手段和轉基因技術產品的國際條約。
圖片來源:搜狐網
美國在轉基因作物研究的重點是抗除草劑基因bar,是用得最廣泛的一種,抗除草劑基因已用于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作物上,與耐除草劑基因作物種子捆綁銷售的草甘膦的危害巨大。
草甘膦是美國孟山都公司的核心支柱產品,噴灑草甘膦后只有針對草甘膦特性而研發的轉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棉花等)才能存活。伴隨著耐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在全球的種植,草甘膦除草劑使用量也在劇增。孟山都公司就是當年生產向越南戰場噴灑枯葉劑-橙劑的生產商,美國人用7600萬升的橙劑噴灑在越南南部10%的國土上,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出現數以萬計的畸形兒。
美國作家J.V史密斯在他撰寫的《種子的欺騙》一書中披露,孟山都公司的目標是要在短時間之內消滅世界上100%的天然食品種子,取而代之的是它們的專利轉基因種子。
《種子的欺騙:揭露美國政府和轉基因工業的謊言》(江蘇人民出版社) | 圖片來源:豆瓣網
2015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屬國際癌癥研究中心(CIRC)發布,劇毒農藥草甘膦致癌,在動物實驗中“有充足證據”證明草甘膦是致癌物,被列為2A級“人體可能致癌物”。轉基因中的抗蟲基因使作物體內每一個細胞都含有Bt毒蛋白,除了對農田動物造成毒害,還會對土壤生態造成危害。目前在市場上商業化推廣的轉基因作物99%含有抗除草劑和抗蟲的轉基因。
二、對國際制種業的高度依賴
我國的制種業受到發達國家的沖擊,很難發展。世界種子貿易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全球70%以上的商業化的種子公司集中在20多個國家,美國排在第一位占總份額的19%,其次是荷蘭和法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幾個主要的種子跨國公司杜邦先鋒、孟山都、先正達等,就開始悄無聲息地布局和搶占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聘請技術人員、建立研發中心,布置品種試驗,參股本土市場的優勢種子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等。舉個例子,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卓有成就的本土企業,2002年杜邦先鋒公司與登海種業合資成立登海-先鋒公司,2006年又與敦煌種業合資成立敦煌-先鋒公司。借此跳板,先鋒公司完成了先玉335玉米在東北春播區、黃淮春播區和西北地區的種植布局。
繼2017年6月中國化工成功收購先正達,2017年8月陶氏與杜邦合并完成、2018年6月7日拜耳成功實現對孟山都的收購后,世界種業形成了以農化集團為基礎,以拜耳、陶氏杜邦、中化+先正達、利馬格蘭為首的四大集團 |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編輯整理
目前在我國注冊的外資種子企業已超過了70家。國外大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迅速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舉個例子,以色列海澤拉公司在中國的主打產品為“夏日陽光”小番茄,創造了中國種子價格的最高記錄,單價超過了黃金(單價為4000元/克,黃金價格為280元/克)。
目前,美國成功打敗了中國的大豆和棉花種業后,玉米和水稻種子也岌岌可危,我國的主要作物中小麥的品種國產化率較高,玉米、馬鈴薯種子部分依賴進口,不少蔬菜品種,如辣椒、洋蔥、胡蘿卜、茄子、番茄、馬鈴薯、西蘭花等嚴重依賴國外種子。
2014-2019年中國種子行業貿易逆差情況
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編輯整理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已經給多批國外轉基因作物進口中國頒發安全證書。2017年我國農業部批準國外公司申請進口到中國的轉基因作物,有45項已經獲得安全證書,按照作物種類劃分,包括玉米16項、大豆12項、棉花9項、油菜7項、甜菜1項;這些轉基因作物主要含有抗蟲Bt基因和耐除草劑Bar基因。獲得安全證書的45項中,美國孟山都公司18項、杜邦公司5項,德國的拜耳13項、巴斯夫1項,瑞士先正達8項。
2019年1月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18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進口)批準清單,其中新批準的5種轉基因農作物品種有耐除草劑的油菜、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和耐除草劑大豆,同時批準了26項續申請的農業轉基因作物品種。
新批準進口的5種農業轉基因生物包括:巴斯夫種業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劑油菜RF3,孟山都遠東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劑油菜MON 88302,先鋒國際良種公司的抗蟲耐除草劑玉米DP4114,先正達農生物保護股份公司和巴斯夫種業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劑大豆SYHT0H2,以及陶氏益農公司的耐除草劑大豆DAS-44406-6。
其中還有續申請的26種轉基因生物被批準的再進口,其中24種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證書有效期至2021年12月20日。還有兩個生物品種,巴斯夫種業有限公司的抗蟲耐除草劑棉花 T304-40和抗蟲耐除草劑棉花GHB119的安全證書有效期至2023年12月20日(見表1)。
本次獲得安全證書批準進口的31項農業轉基因生物用途全部為“加工原料”,為制油、制糖和飼料等提供原料,不作為直接農產品在市面上出售。
表1:2018年農業轉基因生物
安全證書(進口)批準清單(部分)
此外中國還直接進口國外的轉基因糧食,2013年中國進口轉基因大豆6300萬噸,2014年進口7400萬噸,2015年進口8169萬噸,2019年我國進口約9000萬噸。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主要是跨國公司孟山都開發的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約占中國80%的大豆市場。
三、轉基因育種是否走偏了?
我國在育種工作中也緊跟國際上流行的轉基因技術,我國科學家已經對100多個生物物種進行了轉基因“手術”,涉及基因2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類的食品。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教司發布公告,公示了擬批準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其中189個品種為棉花,另有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根據《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批準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這192個轉基因作物的研發都出自中國科學院所。
其中兩個玉米品種分別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DBN9936抗蟲玉米,轉(Bt Cry1Ab)抗蟲玉米、杭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的雙抗12-5玉米,轉Cry1Ab/Cry2Aj、G10evo(EPSPS)基因抗蟲耐草甘膦玉米,用于北方春玉米區;1個大豆品種為上海交通大學的SHZD32-01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用于南方大豆區。
請注意,農業農村部批準的玉米和大豆品種都沒有跳出目前國際上轉基因的育種框架,還是含有抗蟲基因和耐除草劑基因。頒發糧食作物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好像意味著國家準備推動一些國產含有抗蟲、耐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這樣做會不會把育種工作帶偏了?需要有關部門警醒。
四、推進能留種的育種之路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優良品種對農作物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培養高產、優質、抗病的優良品種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
在目前的育種工作中要強調發展能留種的優良品種,不要剝奪種植者在收獲時留下種子和對種子進行提純復壯的權利。
要在轉基因育種中禁止使用雄性不育基因(當然也要禁止使用抗蟲基因、耐除草劑基因和促進生長的基因)。
要在雜交育種中,不使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或者父系-母系制種,而是要用更有效的措施,保持雜交種的基因穩定性。這樣科研部門和種子企業研制出的種子,才能讓使用種子的農民受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