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個視頻,是農業農村部韓俊同志記講話的視頻。講他去河北下鄉調研時,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他說在調研時,碰到一位74歲的老太太,一個人還種著6畝地,她是請人幫忙種,問她為什么不租出去?老太太說,我請人幫著種比租出去,每畝地可以多收入200多元錢,一共多收1000多元。
由此,韓俊同志總結到: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在現代這種社會化服務體系下,也能把自家的地種好!
他進一步得出的結論是:所以說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是多元的。
顯然,韓俊同志對河北農村這位74歲的老太太將自家的6畝地請別人來種的方式是肯定的。
先看看他講的這個故事內容吧:
(點擊觀看原視頻)
本人相信,韓俊同志下到河北農村開展調研工作是真實的,他講的這個故事也是真實的,決不會是他編造的,同時,我也相信那位74歲的老太太說的情況也是真實的、可信的。
能了解到河北農村這位74歲的老太太的真實情況,這比只是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的領導干部要好多了。
但是,再看韓俊同志的視頻下面的網友留言,感覺就不一樣了。截止到我寫這篇文章時,留言已經高達3.1萬條,
本人只是看了一部分留言,可以說幾乎所有留言對韓俊同志的講話都不買賬,不是嘲諷就是挖苦。
如果一部分人對韓俊同志的這段講話不買賬、嘲諷、挖苦可以理解,但是,幾乎全部留言都是這樣,幾乎找不到予以肯定的留言,這就值得深思了,為什么會這樣啊?
這里我將一些留言偏激的除外,挑幾個相對還算和平、冷靜的留言歸納分類一下。
一類是,農村老太70多歲了還在種地,你還好意思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的說:74歲還需要種地究竟是哪方面出錯了?
有的留言:你的母親74歲種地嗎?
有的留言:74歲還在種地,可想,整個國家的養老問題!
有的留言:看韓俊這歲數也不小了,應該也受過毛主席的教育,怎么就不知道人民的疾苦呢,這官當的!
另一類是:說韓對農村的情況太不了解了。
有的留言:韓書記,講話前請先考慮一下內容,因為你是個有身份的人,一言一語的份量可不輕。
有的說:韓書記,你認為的好,可能不是老百姓想要的,也可能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你看到的東西可能是某些人想讓你看到的僅此而已,不能代表什么,也沒有普惠性。
有的說:看得起病嗎?一年收入才幾千元
第三類是:你舉的例子與你的結論不契合。
有的說:舉這個例子,和你表達的意思不太契合。我感覺沒有深入調研,真正的情況不是你講的那樣。懇請您深入調研三農,真正了解了三農,很多問題不難解決。
有的留言:看了這個視頻,總覺得無論從哪個方面去領會,體會到兩個字,悲哀。
還有的說:聽了你的講話,才知道中國現在農村,農民,農業出的問題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了
當然,還有一些留言偏激的表示其他意思的,這里就不摘用了。
本人也能看得出來,韓俊書記之所以要舉這個例子,主要是想證明他最后的結論,社會化服務體系比將地租出去合算,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是多元的。
在我看來,韓俊同志舉這個74歲的老太太將自家的六畝地讓別人幫忙種地,比租出去收入多的例子,就得出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和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是多元的結論,實在是不能令人信服。也是不太恰當的。
第一,74歲的老人還在種著六畝地,這本身說明很多問題,比如農村無人種地的問題,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問題,靠這種老人請人幫忙種地是實現不了農業現代化的,也并不能得出“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是多元的”結論。
第二,韓俊同志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領導同志,以這位老太太的例子來證明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和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是多元的,的確是得出的結論太簡單、太狹窄了。你避開這個例子反映出的其他問題不講,單講你自己認為的兩個結論,這也難怪廣大網友不買你的賬了。
第三,國家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為什么不就如何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呢?一位74歲的老太太還在種著六畝地,這不是恰恰證明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重要性嗎?
在我看來,農村只有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才是解決70多歲老人還在種地的必由之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