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jīng)濟 > 三農(nóng)關注

河南農(nóng)村旱災情況考察報告

何妨吶 · 2024-07-05 · 來源:這是一個令人疑惑的星球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自五月下旬小麥收割以來到六月末,河南大部地區(qū)一直未有有效降雨,旱災對麥罷后種上的玉米或其他農(nóng)作物影響巨大。其中以六月中旬旱災情況最為嚴重,但我因忙于畢業(yè)事宜而未能下地勞動,六月末河南農(nóng)村旱情有所緩解,但部分地區(qū)依然需要澆地抗旱。我自六月二十六日至七月二日,完整參與了一次澆地過程,記錄了一些情況,對本次旱災情況有所了解,故整理成潦草的考察報告,以作記錄。

  一、農(nóng)作物、經(jīng)濟作物受災情況

  小麥收割后是夏播,種子播下后都會順帶澆一次地,土地帶墑(墑,指適合種子發(fā)芽和生長的土壤濕度),只要不遇到特別高溫少雨的天氣,作物出苗就問題不大。六月以來長期的高溫干旱天氣,致使部分農(nóng)田脫水開裂,玉米苗或有因干枯而出苗矮小、葉片發(fā)黃發(fā)脆的情況,辣椒、花生、煙葉等經(jīng)濟作物因嚴重缺水而有種子成活率降低,以致整體減產(chǎn)的情況。河南此次旱情對糧食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都有影響,按照常規(guī)理解,相較于小麥收割后種上的玉米,辣椒、煙葉、花生、茄子豆角等經(jīng)濟作物受災情況應更嚴重,因為經(jīng)濟作物需要的人為照料更多,水分對種子成活率和出苗率影響較大。但我在實際走訪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情況剛好相反——玉米受災情況多為嚴重,而經(jīng)濟作物受災影響則相對較輕。

  原因在于近年來滴灌技術的廣泛推廣和使用,我去到了六家種植經(jīng)濟作物的農(nóng)戶地里做采訪,六家農(nóng)戶無外乎全部都用上了滴灌帶。滴灌相較于常見的噴灌和漫灌,更加省時省力,雖前期投入較多,但為了經(jīng)濟作物更好的增產(chǎn)增收,這些成本開支也是必要的,我所在地區(qū)的農(nóng)村,絕大部分種植經(jīng)濟作物的農(nóng)戶都已用上滴灌帶。故本次旱災對已使用滴灌帶的經(jīng)濟作物農(nóng)戶影響相對不大。

  但種植經(jīng)濟作物的農(nóng)戶畢竟占少數(shù),絕大部分農(nóng)民都還是種植玉米。玉米地面對旱災,一般都是按傳統(tǒng)的噴灌和漫灌方式澆地以緩解旱情,勞神費力不說,長久的高溫天氣沒兩天就讓剛澆透的地再次缺墑,只得再次鋪管澆地。用噴灌方式澆地最費力的地方就在于鋪管、挪管和卷管,最費神的地方則在于澆地時的等候和“熬”,究竟怎么個費力法?又是怎么費神勞心的?這一點會在之后進行說明。

  今年河南大部地區(qū)高溫無雨天氣持續(xù)月余,干旱情況是河南近十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僅次于2014年的旱災。這一點,我在幫助多個農(nóng)民澆地鋪管過程中,和他們攀談有所談及。他們說,相較于十年前那次夏旱,這次(旱災)好一點的情況就是井里還能抽出來水,河里干了,(水庫)還能開閘放出來些水,不至于生活用水也沒有。他們說,無非就是井里水位降了,需要用泵多抽會才能抽上來,無外乎多用會泵,多費點電,別的沒啥。他們笑著說,就是今年澆地抽出來的水里面,沙子比較多,容易把噴灌的水管小孔堵住,必須加一個這個排沙的東西,額外多費點事,別的也沒啥。

  二、農(nóng)民抗旱自救情況

  抗旱的方式有兩種,其一當然是用泵抽井水澆地,其二是盼望天能下雨。在六月中旬旱情最嚴重時,河南大部分地區(qū)溫度能直逼四十度,玉米苗剛長出葉,嚴重的玉米葉已被曬黃曬脆打著蔫兒,玉米葉被曬傷的直接后果就是植株出現(xiàn)空穗少穗現(xiàn)象,都會讓玉米減產(chǎn)。面對這種情況,絕大部分農(nóng)戶都選擇下地澆地,白天做工結束后,傍晚鋪管開澆,一般農(nóng)戶都只有四五畝地左右,在地里守一夜即可澆完。第二天早上仍然繼續(xù)做工。玉米種植大戶則需不分晝夜連澆數(shù)天,晝夜不停。月中時玉米地已連澆兩次,月末是澆的第三次,加上玉米種下時澆的一次,六月已澆了四次地。四次澆地,對旱情有所緩解。

  我所參與其中的是六月的第四次澆地,六月二十七號中午開始鋪管,傍晚開澆。天氣預報上說二十七號晚上有中雨,我對這種有雨還澆地的情況表示奇怪。叔伯們的回答或許能夠解答我們的困惑。他們笑著說,孩兒你放心,這雨下不透,滴星都不會滴幾滴(河南方言,我們把小雨叫做滴星),你要是光盼著下雨,啥都種不成。那老天爺哪會管你地旱不旱,想下了就下了,不想下那誰也沒門,你不能想著去撞那(剛好逢旱就下雨的)運氣。要是真有那好運氣,還是用到恁考試能多考幾分上,讓運氣用到澆地上,那多虧了。

  以上一段所要說明的情況是,雖然盼著下雨也是能緩解旱情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絕大部分農(nóng)民是不會采用的。這可能是出于以往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種地的經(jīng)驗,即不能寄希望于天,而要寄希望于自救。天若要幫你那自然是好,但倘若不幫,你提前做了準備,也不至于欲哭無淚去。事實證明,天氣預報說對的,叔伯們也是對的,二十七號晚上的雨確實下了,但只下了極小一陣,遠遠達不到能給地“下墑”的效果。叔伯們提前鋪管澆地,是極其正確的——趁著天陰鋪管,趁著滴星澆地,不那么熱,蚊子也不那么多了。這一點,是我之前未能明白,他們教給我的。

  種植經(jīng)濟作物的農(nóng)戶多已鋪了滴灌帶,六月份澆地澆了6-9次不等,滴灌省時省力,旱情能夠有所緩解。然而費事麻煩的并非干旱,而是高溫帶來的蟲害猖獗,尤其是辣椒。往年辣椒雖也有蟲害,但并未像今年如此嚴重。煙青蟲、蚜蟲、菜薊馬等泛濫居多,打藥頻次也比往年要高,加上滴灌的成本,種植成本也就增加了。

  農(nóng)民的“抗旱自救”多是出于一種“無可奈何”和“看不下去”,而并不是出于別的,這一點我在和澆地的農(nóng)民攀談時可以確定。對于農(nóng)民來說,多澆一次兩次三次甚至五次地,玉米也并不能增產(chǎn)多少斤,同理也多賣不了多少錢,有幾十塊錢嗎?難說。但為什么還要抗旱還要澆地?無可奈何是因為奈何不了天氣,倘若天氣正常那自然就不用澆了,看不下去是因為你總不能干看著地很旱而無動于衷吧?大家都在澆地,都輪替著用井用泵,輪到你家了,你又怎么能不澆呢?即使?jié)驳氐氖找孢h低于你做一天工本身。其實我和叔伯們都很明白,澆地是一件賠本買賣,但他們說,已經(jīng)賠了幾十年的本了,不在乎這一次,我們賠了就賠了,你這一代不賠本就行。每次澆地都需要花費水泵電錢、水管錢等等,這些加起來有上百元,更別說投入的人力成本了,我們知道,每多澆一次,就多賠一些。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這也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三、澆地過程

  中原地區(qū)的農(nóng)村,澆地多半采用的是噴灌方式,不過不是地的中央有旋轉噴頭,像城市綠化帶的澆灌方式那樣,而是用噴管澆。如果說一畝地是一塊長方形的話,那么就需要用一根大于該長方形對角線的管子,豎著放在玉米的行間,管子周身自帶有成千上萬個小孔,那邊電閘一拉下,水泵從井里抽出水,經(jīng)管子流到地里,在水流的過程中,就會通過沿途管子的小孔噴濺出去,達到灌溉的目的。

  水噴濺的力度有限,不可能一次性就直接把灌溉的面覆蓋住整片田地,只能覆蓋左右三行,一共六行的玉米苗。當這六行澆的差不多后,就需要把電閘關了,通過人力橫向平移水管在地里的擺放位置,然后再拉閘,再澆,循環(huán)往復,直到澆完整片田地。澆一畝地大概需要近四個小時。一般農(nóng)戶家里都有四五畝地,澆一次地需一整夜加一個上午。

  澆地是個技術活。澆的時間太長了,水聚洼成流,會把土壤沖散,埋進土里的化肥也會被沖亂;澆的時間短了,那水量不夠,又浸潤不透土壤。水管橫向平移的距離也有講究,移的距離小了就會有一些地方重復被澆,大了就有一部分澆不上。但農(nóng)民對此多有經(jīng)驗,一般根據(jù)水管的厚度就可判斷其噴濺的力度,通過將手指插進土里就可判斷澆透與否,繼而判斷什么時候關閘什么時候挪管。澆地必須要多澆,不是要澆到農(nóng)作物不旱的程度,而是要澆到農(nóng)作物被淹的程度。夜里摸黑澆地,你看似把地澆到了淹到農(nóng)作物的程度,農(nóng)作物都快被淹死了,但實際上白天太陽一出來,就會很快蒸發(fā)一部分,這時候農(nóng)作物才基本能達到“不旱”的程度。

  澆地是因為地里缺墑,那么你澆它一次就必須澆到墑多墑過的程度,否則這地就是白澆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教員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了。都是一個道理。

  澆地過程中最費力的莫過于挪管,這片地澆透,你把電閘關了,這時盛滿了水的管子你是挪不動的,你需要沿著一頭提起管子,將其中的水排出去,然后再往前走,提起管子中間部分,再排出去些水,直到水排完,人才能挪動水管到其他的作物行間去。最勞神的莫過于“熬”,每次澆地都需要一整夜外加半天時間,每一個半小時都需要關閘挪管,中間噴灌的一個半小時你必須守在地里,你什么都做不了,但你也時刻離不了。尤其到澆地的后半夜最為難熬,農(nóng)民一般都會在地頭支起一張破木床,或者直接把化肥袋子鋪地上,往上面一躺,草草睡一個多小時,然后再起來關閘排水挪管......循環(huán)往復,直到澆完。至于蚊蟲和悶熱當然都有,但這對于操勞幾十年的農(nóng)民來說,也是最不足為道的一點了。

  四、農(nóng)民對于此次旱災的看法和態(tài)度

  不同于網(wǎng)絡上某些推文的呼吁,大部分農(nóng)民本身看待此次旱災的態(tài)度是相當平淡和坦然的。真正操心土地旱情和擔心旱災影響作物收成的,是那小部分仍然種著地的老年人,他們種植的土地較少,占農(nóng)村種地農(nóng)民的少部分,對土地的感情較為濃厚,生活開銷雖并不多依賴于那小塊地的收成,但也是最不能看見地干地旱而不管不顧的人。前文說過,農(nóng)民的“抗旱自救”多是出于一種“無可奈何”和“看不下去”,這類老人“看不下去”的程度比四五十歲種地的人要深得多,他們對土地的旱情最為憂心,他們是最“看不下去”的,但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他們也是最“無可奈何”的。

  農(nóng)村種地占大部分的,是如我父母般五十來歲的中年人。除了那些承包了幾十畝上百畝地的農(nóng)戶,散戶一般對土地旱情多是一種漠然態(tài)度,旱了就澆,草多了就除,蟲多了就打藥,成熟了就割掉,像是機械般循環(huán)往復一樣,他們雖然沒有錯過任何一個耕種的環(huán)節(jié),但通過和他們和你交談時的語氣,很難得出他們熱愛土地、或者對土地不舍的結論。他們并不熱愛土地,眼前的這塊土地的每年收成,可能比不上外出務工一半個月,這是一件賠本生意,那你又何談什么感情呢?說實在的,即使是這一次地旱了不澆,那也沒什么關系,既不會有人督促你,少了部分收成也不會影響生活什么,即使是絕收一二百斤,那也不過少掙了一二百塊錢,這些對于靠外出務工養(yǎng)活家庭的他們來說,實在是不值得過分憂心的事情。他們說,賠本生意年年做,偶爾不做一次,你是賺了,并不是虧了。

  五、調查方法及感悟啟示

  調查此次河南農(nóng)村旱災情況,并完整參與一次澆地過程,到整理材料和思緒寫成考察報告,所花費的時間需要一周。你在考察之前,完全不需要做什么準備,也不需要想什么預估問題,第一天第二天你直接下地即可。你提一兜西瓜和一兜水,看見人干完活了,上去遞塊西瓜遞瓶水,干活忙了你上去幫一把,人家在休息時會愿意和你聊一聊的。你不需要找話題,人們會好奇你這樣一個年輕的學生模樣的人為什么要來到地里,會因為吃了你一塊西瓜喝了你一瓶水而略有驚怪,得知你下地的目的后會予以肯定并大加贊賞,這樣,話題口就打開了。你不要當主導話題的人,要順著他們的話去講,他們講到的部分一般就是他們在意的部分,那才是你真正需要注意的部分。他們什么說得多他們就關心什么,那么重點就在于什么。

  經(jīng)過了前兩天的身臨其境,第三天第四天,你腦海里大概就有了部分雛形了,但這些還不夠,有了身臨其境還差一點,還差感同身受,那么你就需要完全投身于勞動其中去了。你只有成為農(nóng)民,才能知道農(nóng)民真正需要什么;只有成為工人,才能知道工人需要什么。否則,你所寫出的農(nóng)民的需要就可能是你“幻想出來的需要”,而非實際的需要了。這樣再干幾天,到了第五天第六天,你就皺緊眉頭了,你這時候已經(jīng)不擔心不發(fā)愁沒有內(nèi)容可寫了,你只會發(fā)愁寫出來后能不能為他們提供實際的幫助,能不能有一些非形式的、實質內(nèi)容上的效用。不過你很快就不再糾結了,因為即使寫出來可能無濟于事,但也總好過無動于衷。即使寫的報告短時間內(nèi)看不到什么效用,但你在田間地頭給人家遞的那些塊西瓜,那些瓶水,給辛苦的農(nóng)民起到的解渴解乏的作用,給人家?guī)偷降囊稽c點忙,這總還是真真切切有的。這一點,總還是不容辯駁的。

  在澆地抗旱和寫考察報告的途中,我能深切明白兩個道理。其一是抗旱澆地“不能寄希望于天,而要寄希望于自救”,感受到這一點,讓我想起了《國際歌》中的一句歌詞: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其二是澆地要澆透澆淹,讓我明白了教員所說的“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這兩句話你在書上讀到的時候會很震撼,但你并不好說出來到底震撼在什么地方,也并不容易將其內(nèi)化于心,你只有在勞動的實踐過程中看到了并感悟到了之后,你才能明白其真正含義,才能真正感受到理論結合與實踐了的巨大能量,才真正明白了那種知行合一的震撼,這一點,是在以往生活中很難感受到的。這也是你寫考察報告的額外收獲,或者說,本來就該有此收獲,只是你之前從未設想到而已。

  我寫完考察報告后有個必須要走的流程,就是如果你報告中寫的農(nóng)民,那么你就必須把報告的全文給農(nóng)民讀一讀念一念,他們就是你的叔伯姨母或爺爺奶奶,他們必須挺全聽懂之后,那才算基本寫成,倘若中間有聽不懂的部分還需要你額外解釋,那就把那部分給修改了,就按你解釋的修改,否則是不過關的。多找?guī)讉€人給他們念一念讀一讀,他們絕大部分都聽懂了,那你才算是寫成了。同理,你若寫工人考察報告,也需要此等做法來驗證報告合格與否。這個“合格”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你自我把關的“合格”,其二是你所寫人物或群體本身要能聽懂和理解,這兩者都是必須且必要的。這也是我們寫考察報告的真正受眾所在——你面向的不是網(wǎng)友,不是同齡人,也不是領導老板,而是人民群眾本身。所以,他們必須首先要懂,如果他們不懂,那么你就白寫了,自然也是失敗的報告了。

  六、報告的不足之處

  在寫本篇考察報告途中,我所考察的地方較少,只在附近市縣的幾個農(nóng)村潦草問詢過一些情況,河南其他地方的農(nóng)村我未曾“身臨其境”,全靠其他地方的同志提供資料。故而這篇報告所考察和記錄的情況不足以面相整個河南農(nóng)村,河南其他農(nóng)村有和報告中出入的地方還請在評論區(qū)或彈幕指正補充。謝謝大家理解我的粗陋愚鈍。

  報告中也未能有詳細準確的數(shù)據(jù)資料提供,這一方面受限于我個人的能力不足,一方面這些數(shù)據(jù)內(nèi)容大家也都可以從當?shù)卣W(wǎng)站或者新聞上面得知,我沒有在報告中多加重復贅述,我的側重點也并不在此,還望大家理解體諒。大家如對內(nèi)容、文筆或其他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議,或對報告內(nèi)容有什么補充指正,還煩請在評論區(qū)告知,謝謝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huán)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jié)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nèi)奸遠遠難于戰(zhàn)勝外敵——蘇聯(lián)“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女士,你罵“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問題:內(nèi)卷,失業(yè),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yè)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yǎng)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出系列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 | 日韩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