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破解“無人種地”問題,答案不一定是讓年輕

陳靖 · 2024-03-04 · 來源:新鄉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些人認為既然農村老齡化了,那么就應該吸引年輕人來種地。

  陳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近十幾年來,媒體上斷斷續續就會出現“無人種地”的呼喊,有人擔憂,既然是“無人種地”,那就要趕緊想辦法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凡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當前是“無人種地”嗎?顯然不是,一些人看到務農的主力變成了老年人,就莫名地出現了一種擔憂,驚呼“無人種地”。一些地方則試圖出臺政策,把“老人農業”當做需要解決的麻煩,解決之道是讓年輕人回來種地。這里有一個簡單的思維跳躍,為什么出現了“老人農業”就應該擔憂“無人種地”?第二個思維跳躍是,一些人認為既然農村老齡化了,那么就應該吸引年輕人來種地。務農人口年輕化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答案嗎?恐怕需要拋棄這種簡單的、機械的、跳躍式的思維,看看當前農業領域到底是什么狀況。

  一、“老人農業”是問題嗎?

  1.“老人農業”是世界農業的普遍現象。

  從事農業的人口出現老齡化趨勢是一種全球現象。根據中國農業出版社的《當代世界農業叢書》中的數據,先看和我國同樣被稱之為“東亞小農模式”的日韓,日本主要從事農業人口的平均年齡,2010年為66.2歲,2020年為67.8歲,超過60歲年齡的占到主要農業就業人口的79.9%(曹斌,2021:187)。2018年韓國60歲以上的農林牧漁就業者人口占比為64.6%(潘偉光等,2021:26)。可以說,日韓也出現了“老人農業”的現象。而美國2012年的數據顯示,農業從業者的平均年齡是58.3歲,并且近十年來持續著“老齡化”的趨勢,多數處于55-64歲,1/3的農民年齡大于65歲(張廣勝,2021:83)。應該說,中國當前的“老人農業”現象是與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相伴生的客觀結果,與OECD國家農業人口老齡化基本同頻。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關于“誰來種地”重大問題的調研報告》的數據,陜西省2022年50歲以下農業從業人員占比為45.3%,可以說占比相當高了,根本不能算做“老人農業”,更不值得大驚小怪。

  2.“老人農業”是個麻煩事嗎?

  一種簡單的思維擔憂,老年人種地能種好嗎?事實上,老年人不僅種得好,而且老年人是務農的骨干力量。當前農民家庭出現年輕人外出務工、老年人在家種地的“半工半耕”式家庭生計是農民家庭做出的最優決策,完全沒必要為了讓年輕人回來種地而扭曲家庭的理性決策。一些人擔憂老人能否承擔得起田間繁重勞動的體力要求,這就更不必要了,因為我國農業機械化服務已經相當發達,主糧作物的全程機械化率已經在90%以上,機械化之外的田間管理環節更需要的是種植經驗和精細程度,老年人更具有優勢。因為務農對勞動的需求降低了,農民家庭也會采取各種具有彈性的方式兼顧種地,如當前很多50歲左右的中年人也能采用“工地+種地”的方式,將兩種具有季節性、靈活性的生計結合起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計,一些老年人在種地之外還會打零工、搞養殖等多重生計,完全兼顧得了田間勞動,這樣能夠使已經被勞動力市場排斥的老年人再度獲得收入機會。過度強調年輕化,將導致農村老年人喪失生計來源,打破農民家庭的勞動最優配置。

  3.“老人農業”還能持續嗎?

  一些人看到“老人農業”,就認為農業會面臨“無人種地”,因為老年人終究會進一步老齡化,“無人種地”的結局遲早會到來。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問題是在這個結局已經發生了嗎?或許這一過程可能會在十年、二十年之后發生,但這十年內就不需要照顧老年人的種地需求了嗎?起碼在當前,并沒有理由讓老年人無地可種。反過來講,十年二十年后,現在在城務工的50歲左右的中年人將會成為老人,他們中有一批會選擇回鄉退養,為這部分無法留在城市的打工者保留返鄉的空間,而這部分人還能以“老人農業”的方式獲得收入,這何嘗不是一種穩妥的退養方式?因此說,現在就擔憂“無人種地”,實在有點過于急切了。

  二、年輕化是農業的出路嗎?

  事實證明,農村老年人不僅種得好地,而且是比較有穩定種地意愿的一批人。想讓務農人口年輕化,想法固然美好,但“報告”和南周評論也都分析了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種地,原因大家也都能理解。如果貿然推動“年輕化”,或者用各種政策工具吸引年輕人返鄉,反而會發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引起農業領域的震蕩,影響農村社會穩定。

  1.讓年輕人來種地,必然會帶來土地經營權的集中,破壞當前的農業經營的有機格局。

  農業是季節性較強的產業,自古以來農民在種地之外一定需要擴展多種產業,“兩幅拐杖走路”。當前“老人農業”形態中,多元兼業是老人農業得以維持的重要前提。筆者調研中有農民講,“必須扯點別的干”,因為有多重生計來源相互補充,“種個十畝八畝地才夠算”。如果讓處在人生任務壓力較重的年輕人來種地,“十畝八畝”顯然是不可能的。筆者在皖中調研時一位村干部計算,40歲的人要想種地就必須達到100畝才能達到本地一般家庭開支要求,收入要在10萬元上下才可行。一位鄉鎮農辦主任則認為應該是200-500畝最好,能培育職業農民,20-50畝的面積還不夠,“掙不到錢,收益不大”,“50-100畝不配養家糊口,還不夠成為職業農民”。問題是,如果一個人就需要種到200畝以上,其他人怎么辦?筆者也看到過一些地區為了培育職業農民,地方政府推行大規模土地流轉“壘大戶”,結果造成了老年人無地可種,引發了社會矛盾。因此,各地要慎推“年輕化”,不能人為打破在鄉村自發形成的經營格局。

  2.返鄉的“新農人”,真正在種地的有多少?

  在“年輕化”的話語下,一些地方通過吸引青年返鄉、大學生回鄉或者各類年輕市民下鄉搞農業,給予了大量政策扶持,將這批和傳統農民面貌不相同的群體稱之為“新農人”并寄予厚望。然而筆者在各地調研中發現,真正從事田間種植的、特別是從事主糧種植的“新農人”非常少見。年輕的“新農人”們較多地集中于特色種養殖,更多地則集中在田間種養之外的上下游環節,如技術服務、農機服務、銷售等生產性服務環節。不是說從事這些環節不重要,而是說,我國農業中最緊迫的任務還是主糧種植,最重要的還是田間種植,農業生產性服務必須要有服務對象才能存在,現實是,很多生產性服務的對象仍是小農戶形式存在的“老人農業”。筆者認為,培育“新農人”固然可以,但田間生產總需要有人做,基層農業政策應該更多地去“固本”,回歸到“種地”本身。

  3.要培育農業生產經營骨干,必須選擇年輕人嗎?

  “報告”和南周評論中都有一種隱含的方案,就是培育農業生產經營骨干,如“職業農民”、職業經理人、科技特派員等,地方上也有諸如“頭雁計劃”等政策。這種思維暗含的刻板印象是,傳統農民(特別是老人)是技術缺乏的、缺乏動力的,而村莊之外的人則是有知識的、有動力的、能種好地的。這種偏見毫無道理。筆者在基層調研發現,農民是聰明的經營者,他們會在不同的生產環境下靈活開展探索,老年人并非不能在技術、管理和銷售環節發揮作用。實際上當前活躍在基層的農技員、農機手等等也是以中老年居多,“報告”中也證實了這一點,生產性服務環節的老齡化同樣不值得大驚小怪。

  三、發展適老型農業是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保障

  當前,需要警惕“無人種地”的話語,“無人種地”在事實上不存在,價值取向上更存在危害。如果認為“老人農業”就值得擔憂、就應該推行年輕化的話,那就恰恰走向了危險。筆者認為,當前的“老人農業”現象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客觀結果,對農業與農村現代化的穩步推進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應該通過建立各種“適老化”改造,發展適老型農業,探尋一條積極穩妥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道。

  1.建立適老型農業的支持體系。

  務農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這一宏大進程的表現之一,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進行各種適老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上也同樣需要開展“適老化”改造。實踐證明,老年人不僅種得好地,而且更愿意種地,“適老化”改造的目標是讓老年人能更方便、更有利、更持久地種好地。首先也最緊迫的是避免各種與農爭地的行為,老人本能夠種好地,但一些地方人為增加不必要的阻礙,讓土地向外來主體、向年輕群體集中,破壞“老人農業”為主體的有機經營格局,這種行為危害甚大。其次,對農業基礎條件、基礎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使老年人種地更方便。具體做法包括,在土地上應該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土地去細碎化,“小塊并大塊”,讓農民耕作起來更方便;在基礎設施配套上應規劃適配小農戶的硬件,避免“劃大方”,讓大戶更便捷地拿走經營權。在生產技術上,應多發展適宜小農戶的機械化服務,便于山地丘陵等零散地塊的小型農機具推廣,避免服務大戶排擠小農戶的現象。在鄉村生產服務設施上,多建設便于老人使用的晾曬場、田間道等小型化設施。再次,從農民組織化的軟件層面,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與小農戶和老年群體的聯結,發展基于集體的小農戶合作,讓老年人方便地對接市場;在公益性服務層面,應加大針對農村老年務農人群的技術培訓、健康指導和數字化服務等。總之,適老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種輔助性的條件,政策部門應盡快轉變觀念,改變對“老人農業”的偏誤認識,以“適老化”為目標,建立“適老型農業”的各項支持體系。

  2.以適老型農業實現小農經濟的現代化。

  當前,我國農業經營領域仍是以小農戶經營為主,而維持著小農戶經營的奧秘是農民家庭中代際分工機制,讓家庭中的老年人在村務農,農民家庭實現“半工半耕”。有一種觀點認為小農經濟是落后的,小農戶開展的小規模經營是沒有效率的,是需要被規模化主體替代的,而老人為主要勞動力的小農戶經營就更需要被改造。事實上,小農戶完全可以發展成為現代小農經濟,近幾十年來“老人農業”形態中,農民對現代生產技術不斷吸收、對資本要素大量使用,小農戶多種形式的兼業形態,種種調適之下,小農經濟也已不再是傳統認為那般“落后”。事實證明,小農經濟是具有較大的生命力和創造性的,現代小農經濟是大有可為的。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農村還將是以老人群體為主力的小農經濟形態,發展“適老型農業”有助于實現小農經濟的現代化。“適老型農業”應注重以現代生產要素為小農戶經營做支撐,摒棄親大戶遠小農的思維、避免以“年輕化”來想象農業的未來,應維持老年人為主力的小農戶經營格局,推動現代小農經濟的實現。客觀上看,我國農業與現代化將會是一段較長的歷史過程,在“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和農情的客觀前提下,以適老型農業建設來推進現代小農經濟的實現,進而持續穩步地支撐農業與農村現代化,這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農業健康發展的可行思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5. 烏克蘭逃兵
  6.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7.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8.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9. 女士,你罵“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0. 特朗普開窗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三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香蕉网伊在线中文字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