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對與草共舞六不用技術種植的夏玉米產量經過理論測產。結果現實:該模式種植的玉米產量過千斤。
2020年起至今,山東弘毅生態農場與棗莊思源家庭農場聯合開展夏玉米與草共舞試驗。即在玉米播種前,用旋耕機將小麥茬連同剛萌發的雜草一起翻到地里,然后根據氣象預報有雨的前一兩天播種玉米,利用玉米比雜草萌發早、生長快的優勢,不用人工除草,更不用除草劑滅草,也不打農藥治蟲。同時,為了生產六不用主糧,化肥也不用,而是采用每畝10立方米充分腐熟的牛糞做小麥季底肥(夏玉米不施肥也不追肥)。
測產方法如下:在抽樣區選擇2米x 2米的樣方,統計植株數、穗行數、行粒數,共進行3次重復。對收獲的玉米,測定穗長、穗軸直徑(基部),脫粒后風干測定千粒重,并根據播種面積和株數計算理論產量。產量構成要素如下:穗長21.1厘米;穗軸直徑5.11厘米;行數17; 單穗重(帶軸)208.7克;千粒重276.8克。由此得到的理論產量為1115.2斤/畝。
2023年風調雨順,周邊農戶用農藥、化肥、殺蟲劑的玉米產量在1200斤/畝左右,我們與草共舞六不用的玉米產量與農戶的略低或基本持平。
上述結果顯示,我們在弘毅生態農場大田種植環境下,利用0%的化肥,完全不用殺蟲劑和除草劑,在雜草與玉米同步生長的前提下,種植出來的有機夏玉米產量達到每畝557.6公斤/畝;平均畝產過千斤。加上晚播小麥季節畝產900-100斤,有機主糧產量依然過噸糧/畝。取得這樣的結果是在零農藥、零除草劑、零化肥、零激素基礎上實現的,所生產的是真正優質的有機小麥。
上述結果顛覆了人們對雜草防治的傳統思維。與草共舞,與草和解,不進行化學對抗,依然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生產效果。
在與草共舞六不用生態農業試驗中,除了糧食產量基本沒有下降外,我們還將被農民燒掉的秸稈變成了可食熱量。實驗數據表明,每頭牛每年可消耗2.1噸秸稈,產生約150公斤凈肉,相當于750公斤糧食的可食熱量。扣除養殖過程中消耗的300公斤糧食,即1頭牛可帶來約450公斤糧食,相當于直接增產(按兩畝地1頭牛算)45%。另外,每頭牛還產出了約5噸牛糞, 這些牛糞施加到大田里,還可恢復土壤地力。
與草共舞:又稱為與草共生,是指借助生態位、食物鏈與食物網、生態平衡、養分循環等原理,利用木本植物或高稈作物對雜草的競爭優勢,僅對雜草進行少量物理干預,從而實現雜草與果樹或高稈作物共生,并借助雜草群落吸引天敵昆蟲,達到以蟲治蟲目的。
六不用:即在全部種植過程中,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地膜、激素與生物技術改造的種子。
(蔣高明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王延靜為棗莊思源家庭農場經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