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是堅持走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典型,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曾經貧窮落后的南街村,早就實現了共同富裕,以無可置疑的事實證明了毛主席的偉大!
而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同志,就是南街村的榮譽村民,她曾兩次訪問南街村,并發表了一些重要談話,而且兩次都給南街村捐款了。
1996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和丈夫王景清一行,來河南訪問時,曾專門到南街村。他們還拿出自己節約下來的一萬元,捐給了南街村。
李訥曾激動地說:南街村通過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實踐,現在已經建設得很好了,看著村民們能過上好日子,我感覺好幸福。
而南街村的村民們看到李訥后,都感到驚訝,因為李訥雖然身為毛主席的女兒,但她更像一個樸實的勞動者,沒有一點架子,她穿的衣服就和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一樣。
2007年,李訥和王景清再次回到南街村。
李訥再一次激動地說:“回到了第二故鄉南街村”,又來看望父老鄉親了。
在南街村仿建的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前,李訥和王景清不由得深深鞠躬。她說:“沒想到來南街村,我不但回家了,而且還回老家了。我好幸福啊!”
我們知道,李訥同志的故鄉應該是湖南韶山。1984年,經歷了太多的大紅大紫,見過了太多的世態炎涼的李訥,沒有通知任何人,自己收拾好行李,跟著旅游團、登記了王景清的名字,回到了韶山老家。
因為,李訥想默默完成毛主席的遺愿。毛主席臨終前,曾叮囑李訥:“常回韶山看看,看看韶山的人民。”這句話,李訥牢牢地記在了心上。
據《韶山檔案》記載,1995年,李訥回韶山參加毛主席誕辰102周年紀念活動時,曾激動地告訴韶山人,她也是南街村的榮譽村民了,她去走集體經濟道路的河南南街村參觀,那里至今依然實行集體勞動、集體分配,鄉鎮企業非常發達,農民亦工亦農,村民實現了共同富裕。
很顯然,李訥同志也是有理想信仰的,她對南街村走的這條社會主義道路是熱切擁護的,這也是她父親從故鄉韶山出發時的初心——所以她才把南街村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南街村月餅,掃碼購買
2007年這次訪問南街村,李訥還向毛主席漢白玉雕像敬獻了花籃。之后,他們拾級而上,繞著雕像基座進行觀看。由王宏斌班長撰寫的《飲水思源,垂教后人》的碑文:“摸過夜路的人最知光明的珍貴,受過饑寒的人深知毛主席最親”等,給李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了家”的李訥,對南街村寄予了無限希望,她揮筆寫下“騰飛”二字,祝愿南街事業飛得更高、明天更輝煌。
李訥還深有感觸地說:王宏斌班長 “是優秀的共產黨員,讓真正的共產黨員看到了希望”。她稱贊南街人民正在從事一項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事業,南街人就是當代的“活愚公”。她希望班長帶領南街人民,要“把這塊凈土、熱土保護好,讓南街村這面紅旗永遠高高飄揚”。
李訥同志說:“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問題是中國的根本問題,只有農民富了,中國才能富。南街村如今所走的這條農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這是多么的可貴啊!”
李訥還再三叮囑班長一定要保重身體,做到勞逸結合。
同樣是南街村榮譽村民的王景清說:“我感覺南街村搞得很好,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實踐,而且是實踐的榜樣,在全國樹起了一面旗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南街村就解決了群眾生活的重要問題,吃飯、看病、上學、住房等,都由村集體承擔,這很了不起。”
這次南街村之行結束后,李訥向南街村捐款10萬,并叮囑王班長,要用于南街村領導班子成員提高生活質量,把身體健康搞好,以更好地帶領南街村探索共產主義小社區的建設。
但王宏斌在回信中說:對此我們班子成員非常感謝,但我們絕不會用來改善我們幾個人的生活質量,而將全部用于新農村建設。
這就是一條路上走的人!
這些人都有一樣的名字:同志!
今日推薦
其他購買方式
客服電話:131 5201 3731
也可掃描二維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