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下最大的經濟困境是內需嚴重不足,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內需不足是因為農民及農民工收入太少、還有農村的土地房屋等資產不能"死錢變活錢"。因為內需不足,所以中央出臺了"鄉村振興"戰略,而且還是優先級的戰略。
中國現在最大的社會困境是農民及農民工問題長期化,危及社會安定和國家治理。農民及農民工收入太少、還有農民的土地房屋等資產不能"死錢變活錢"是農民和農民工問題長期化的最大原因,所以中央出臺"鄉村振興"優先戰略!
我在最近十年的鄉村建設實踐中,最大的體會有三點:一是政府部門的錢越來越多了;二是鄉鎮人民政府、村民組織及村民權利越來越小了;三是"千金撥不動四兩"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了。
?。⑶Ы饟懿粍铀膬桑⒌闹饕蛴袃蓚€:一個是政府部門既得利益集團化了;另一個是鄉鎮人民政府、村民組織及村民主體性日趨喪失。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鄉鎮人民政府、村民組織及村民主體性喪失或正是源于政府部門既得利益集團化。
土地可以用來"種莊稼、種廠子、種房子",1畝地種莊稼一年收入400元,1畝地種廠子一年收入4萬元,1畝地種房子一年收入40萬元。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80年代農民不僅可以種莊稼,也能種廠子和房子,為什么農民現在就只能種莊稼了?!問題是種莊稼不掙錢,農民收入怎么能增長?。哭r民收入不增長,農民工收入又如何增長?內需又如何能擴大?
口口聲聲說擴大農民的土地權利,其實只是想擴大農民種莊稼的土地權利,這其實是某些既得利益集團精準算計農民的障眼法。1畝地征用補償農民2萬元,再拿銀行抵押就能變現100萬元。為什么不可以讓農民自己征用自己的土地種廠子、種房子?為什么農民不可以自己以2萬元征用自己的地自己變現100萬元?別人賺錢交稅,農民也可以呀!
各個部委在經歷幾輪改革之后,派生出來一撥又一撥的"中介服務機構",實際就是"二部門"。從此,一部門和二部門聯手干起了坐地起價和坐地分贓的活。例如:市場主體干振興鄉村的活,需要無數的資質,有的"二部門"擁有幾十個資質,根本不干活,一年憑借資質坐著收入十幾億、幾十億。
做政府資助的鄉村振興項目,需要走無數的程序,有程序就有收費,就有利益輸送。財政一百元的鄉村振興撥款,50元左右都付了資質費、程序費?管理費、回扣等。陜西的袁家村、江西的西湖李家村、河南信陽郝堂村、湖北卾州張遠村等很多非常有名的示范村恰恰是在無資質、不走程序的情況下做出來的,甚至是少有政府財政投入而靠自力更生做成功的經典之作!
我要問:我們的政府部門,到底是為人民服務的,還是為自己及其利益相關方合伙賺人民幣服務的?。拷袢罩袊蟮氐泥l村建設,嚴格按照政府部門的規定把各種資質搞齊、把各種程序走完的鄉村建設示范項目有幾個搞成了真正的示范項目?絕大多數搞成為了半拉子工程或形象工程,搞成了死典型。農民收入不僅沒增加,反而把農民的活錢變成了死錢,更不用說"死線變活錢"了。
相關部門應該去總結一下袁家村,沒有規劃、設計等資質、沒有招投標、沒用政府的錢,靠自力更生建成了經典示范村,實現年收入數億。為什么按照政府部門的各種規定要求搞,失敗就是大概率事件!?答案很簡單:政府部門既得利益集團化導致了鄉村振興的逆向淘汰!
十九大出臺鄉村振興戰略,中央本意是化解中國基本矛盾,讓農民分享改革紅利,擴大內需,全面實現中國夢。這個必須基于基層政府人民化,村民組織和村民有主體性,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如果不解決政府部門既得利益集團化的問題,基層政府人民性和村民組織及村民主體性還將進一步喪失,中央財政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配置的錢越多,既得利益集團俘獲資源扭曲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就越強,導致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落空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年中央在延安洞中,幾乎沒有中央政府部門主導貫徹落實中央指導精神,中央財政一分錢都沒有支持根據地,全靠基層組織及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自主性,勝利一個接一個!現在的鄉村振興,錢多,部門權利大,嚴重缺基層政府、村民組織及村民主體性和自主性,現在必須靠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自主性。現在,必須解決政府部門既得利益集團化的問題,釋放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自主性!
中央必須把鄉村振興的重點放在"小農村社組織振興"上,振興的標準只有一個:無須上級無休止的傳達指導檢查督辦評比驗收,各項工作能按照中央的要求自主完成。如何做到"小農村社組織振興"呢?
第一,給村社組織在其內部創立合作金融的權利,以村社內置合作金融支撐小農農地抵押貸款權實現和農村信用體系的建立;
第二,給予小農村社組織"種廠子、種房子、種共享田園綜合體、種共享特色小鎮"等的優先權,讓村社組織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第三,將中央財政振興鄉村的財政專項資金轉化為村社內置金融資本金,這些資本金只準貸、不準分。中央財政每年向村社內置金融注入資本金5000億,堅持十年。以村社內置金融發展壯大支撐農村數百萬億存量資產"死資產變活資本"。
第四,在農業農村部設立"中央村社內置金融金庫"(簡稱"中央農林金庫"),"中央農林金庫"接收村社內置金融的"存款","中央農林金庫"再將"存款"借給財政部或農發銀行用于三農。
第五,以縣市區或鄉鎮為單位創建集體經濟股份聯合社,在聯合社內設立信用部、統購部、統銷部、保險部、品牌部、糧食銀行、土地銀行、房屋銀行?,提高小農組織化程度,深入開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
鄉村振興,內因是決定因素,必須依靠強大的農民自組織!財力有限、民力無窮,鄉村振興必須靠強大的農民自組織。財政振興鄉村,活錢變死錢,錢越花越少;金融振興鄉村,死資產變活資本,錢越花越多。把有限的財政資金轉化為村社組織內的合作金融資本金,是既強農民組織、又強農村合作金融的一舉兩得之法。
一個體制,如果要靠拿著鞭子抽打下面執行和運行,問題肯定出在中間部門既得利益集團化了,是中間利益集團扭曲了最高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的統一性。我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現在是體制最低效的時候--千金撥不動四兩,某些部門利益尾大不掉已經成為中國體制的毒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