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原重慶市長黃奇帆先生的粉絲。鐵粉!
黃奇帆先生關于建立內循環的文字我都認真的看過了。黃先生認為,在外部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建立內循環迫切需要放大招,對此觀點我是很贊同的。但是,放什么樣的大招好呢?我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產生了一點想法,供黃奇帆先生參考。
黃奇帆先生的大招側重點盯著大資本、民營企業家、新技術、產業鏈和供應鏈、城鎮化等因素思考內循環,這些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但是,在我看來這都不是建立內循環的大招。我們知道,內循環的關鍵是內需,內需的關鍵是什么呢?是最廣大的農民得有很多錢,如果最廣大的農民沒有很多錢,所有的內需都是不可持續的,建立起來的內循環也是不可持續的。讓農民有很多錢的最關鍵舉措是什么呢?是讓農民的財產能“死錢變活錢”——能增加農民可支配現金流數百萬億、甚至是千萬億。增加農民數百萬億、甚至千萬億可支配現金流的關鍵是什么呢?是要創新一種特別的金融,支持農民的沉默資源資產“死錢變活錢”!
有什么樣的金融能支持農民的沉默資源資產“死錢變活錢”呢?只有村社內置合作金融,再說一遍:最近20年的實踐證明,只有村社內置合作金融!
十幾年前,我在《中國農民的自主性與中國的自主性》一文中指出,如果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不回歸“滿足本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就會慢慢變為西方帝國的依附國。我在十幾年前就提出建立內循環以應對將來美帝“去中國化”的危機,并創建村社內置合作金融,以村社內置合作金融支撐農民的土地等沉默資源資產抵押變現。
過去的十幾年,我們鄉建院的一百多號人在各地有遠見卓識的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數百個村社創立了內置合作金融,能為有需求的每個農戶(以土地抵押)解決不超過30萬元的貸款需求,貸款的利息孝敬老人。2018年8月11日央視《新聞調查》曾經用45分鐘報道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張遠村的實驗”,講的就是張遠村創建內置合作金融,每年為村民提供近千萬元貸款支持其發展現代農業和小微企業的故事,“張遠村的實驗”只是我們鄉建院協助做的數百個試點的一個。
我猜,可能黃奇帆先生和很多經濟精英、法律精英、政策精英等都一樣,以為農村土地只要實施”三權分置”了,土地就可以在正規金融機構抵押貸款了,其實大錯特錯了。東亞小農和西方農業資本家是不一樣的農業主體,東亞小農的小規模農地及小規模農業,決定其土地是不可能在正規金融機構抵押變現的,只能在農民組織的內置合作金融中實現抵押變現,日韓臺都一樣。十幾年前,我在北京混圈子的時候,我就告訴頂層設計圈的專家,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解決不了農村土地抵押貸款的問題,精英們不信。十幾年后的今天,不用爭論了,有結果了,但精英們對這個結果假裝不知道。當然,黃奇帆先生是真不知道!
在外部環境急劇惡化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建設內循環萬分緊迫,黃奇帆先生說建立內循環要放大招,是完全正確的,是當務之急,十萬緊急。黃奇帆先生的大招我都同意,我建議加一條,即:中央財政拿2億元”種子資金”,扶持5萬個鄉鎮及54萬個村社,建立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樹林召鎮的“一社N部村社聯合社體系”(資金互助部、土地合作部、房宅合作部、消費合作部),全國村社內置合作金融的資金規模短期內(一年內)可以做到20萬億元以上(這是根據我們鄉建院十幾年的經驗做的估算),可以支撐農村數百萬億沉默資源資產的活化。
如果我國農村的沉默資源資產活化了,能增加農民可支配現金流數百萬億級的,也能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數百萬億元。到時候,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全國各村社聯合社內置合作金融的資金多了花不出去,可能需要在財政部或農發行設立“全國農合聯合作金融金庫”,確保三農的資金用于三農發展(三農合作金融內循環)。如果這樣,何愁中國沒有內需?何愁建立不起內循環?!何懼美帝的圍堵和打壓呢!!!
如果黃奇帆先生對村社內置金融這個東西想做深入了解,建議找2018年8月11日的《新聞調查》看一看,憑黃奇帆先生的超級腦瓜子,一看即可出大招!
新中國幾十年,每遇重大危機時,辦法都在鄉村,這次也不例外!
當下之中國,迫切需要解放鄉村基層干部群眾,讓他們大膽創新加油干,而非管制得死死的!
附:2018年8月11日央視《新聞調查》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張遠村的實驗”
《新聞調查》 20180811 鄉村·2018(二)張遠村的試驗_CCTV節目官網-CCTV-13_央視網(cctv.co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