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事找事
基層普遍陷入了“無事找事”的怪圈里。上級就怕基層沒事干,就不斷布置各種“狗屁工作”,隔斷時間一個工作清單,換個時間又是工作提示,還隨時有緊急通知。打雷下雨得通知去看看老百姓家里的房屋安全不安全,冬天取暖有消防安全隱患,要搞“敲門行動”。
這些工作,唯一的意義就是證明基層還在干事,至于事情有沒有必要干,則是不重要的。
“群眾無小事”儼然成了狗屁工作的根源,把群眾當作“巨嬰”,把基層干部當作“保姆”,群眾出點事,上級就要找基層干部的麻煩。
基層花了大量時間在應付各種清單和報表,有些地方動不動就搞個問題清單,但凡是巡視、督查、審計、環保、網絡輿情、安全生產、信訪、社會平安穩定出現的問題,都要清單化處理。沒有問題,也要填各種報表,黨建、經濟、平安、改革、創新、生態、平安等工作,都有常規化的報表。
基層干部很忙,忙得暈頭轉向,但都是在“后臺”運轉,群眾不知道,沒有任何獲得感,很多時候還覺得很擾民。
有經驗的領導,一定要把“無事找事”的范兒做足,免得連累了自己和下屬。某地發生過一個重大事故,十幾個外地驢友擅自闖入禁區探險,結果遇到山洪暴發,全被淹死了。得虧當地領導有先見之明,事先主動“找事”,在路口設置了警示牌,派人勸阻,各種工作都提前做到位了。結果,上級紀委查了一年,果真證明本地沒有任何責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大家都感謝這位領導,真是保護了全縣上上下下的許多干部。
2/草木皆兵
現如今,基層工作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任何一個工作都不能放松警惕,隨時得緊繃神經,搞不好一點小事就釀成了大事。上級的巡視、督查、檢查以及第三方評估,都得認真準備,排演到位,連衣食住行的細節都得領導親自過問,就怕哪個環節出簍子。
基層最怕上級檢查出了問題。只要是“問題”,必定要整改,其中的流程繁雜不已?;鶎佣家呀浟晳T了“零容忍”,能主動避免的一定要主動避免;出了點漏子,別解釋,按照上面要求認真整改就是了。一個地方出漏子,影響的不僅是重要領導的仕途,還是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
比如,出了一個安全事故,一次死亡超過三人,這個地方一整年肯定廢了,兩年都緩不過勁來。整改周期非常長,屬地、部門和個人都得整改,還得做教訓總結,完了還要舉一反三由點到面整改。
3/一刀切
一刀切已經是老問題了,但現在卻“切”出了新境界。上級制定政策都越來越細,連“原則上”這類的語言都不太愿意提及了。過去的一刀切,是只要結果,不問過程?,F在的一刀切,不僅要結果,也要過程。一件任務,不僅要按時交賬,還要過程控制,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年、一年,都得有臺賬和匯報。
很多政策,布置任務的時候,已經把表格做好了,照著填就是。脫貧攻堅的時候,每年完成多少,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是脫貧速度慢了,當然要被質問;但快了也不行,上級會說,你咋那么厲害呢?廁所革命的時候也是,好像工程進度是勻速進行了,每個時間段完成多少比例都是規定好的。
現在的一刀切,基層都懶得吐槽了。因為,這些政策似乎都是系統設置的,你都找不到吐槽對象。上級會說,我也沒辦法啊,制度就這么規定的。因此,基層只能違心干活,有條件要干,沒條件就創造條件干。
只不過,創造條件干的,差不多都是折騰。違背實際的一刀切,不僅折騰干部,還折騰群眾。這個系統,已經到了無人負責的程度?;鶎釉孤曒d道,卻毫無辦法。
4/刻舟求劍
現如今,很多部門都有制度設計的癮的。似乎,過去基層的很多問題,都是制度不健全,制度不規范造成的。但實際上,基層相當一部分問題,其實和制度無關,就是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這個階段過去了,問題就沒了。
很多制度,都是為了解決特殊時期的特殊問題而設計的,可以說是實踐的產物。但很多部門都希望把特定時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保留并完善,而這個時期又過去了,這就有點刻舟求劍了。
比方說,過去鄰里糾紛是個大問題,通過楓橋經驗,通過村民自治來化解糾紛,就很重要。但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都空心化了,農村社會從擁擠的社會變成了稀疏的社會,人們都不怎么接觸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但有些地方卻把農村矛盾糾紛調解機制越來越正規化,不僅有專門的調解室,還有專門的文書,真是沒必要。
最典型的是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制度。這兩個制度是在脫貧攻堅比較吃緊的時期,各地采取的應急措施??梢哉f,這是一個“攻堅”制度?,F如今,“攻堅”已經完成了,這一制度的必要性其實就大打折扣了。
可我們的調查發現,各地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第一書記和工作隊不僅沒有撤離,反而擴大了派駐范圍,加大了派駐力度。而他們下去又沒什么事干,縣鄉就只能不斷派發工作清單和工作提示讓他們有活干。但他們一旦干活,村支兩委又沒事干。那么多干部扎在村里無所事事、無事找事,群眾看著都著急。
5/政治恐嚇
基層有很多“紅線”“底線”,上級動不動就拿出來說事。有些紅線,大家都懂,也理解,比如,意識形態,安全生產,糧食安全,環保。有些底線,也不用說,比方說不違規違法。但上級對“紅線”“底線”的認定,卻很有彈性。有些在基層再正常不過的工作上的“小事”,一經演繹,也可能是“大事”。
比方說,耕地“進出平衡”在基層的執行,明顯不符合實際,制造混亂,但沒人敢說。一些生態環保的問題,也明顯在折騰,也不敢說。某地有個起火點被上級遙感到了,打電話要求地方上處理。但很不幸,又出了一個,上級發怒了,說這個地方的領導還能不能守住生態環保“紅線“,這可把地方嚇得半死。
于是乎,各地每年都要搞秸稈禁燒,花了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嚴防死守,真是勞民傷財。
某地發了一個禁止干部吃喝的文件,結果搞得風聲鶴唳,基層干部連正常聚餐都不敢了。事實上,鄉干部在村里干工作,在群眾家里吃個便飯,群眾其實很高興。很多事情,給群眾面子才能把做好。干群之間連飯都不能吃了,還講什么群眾路線呢?
但基層干部都懂政治,都不想在這個時候背一個“頂風作案”的帽子。干脆就不吃了唄,現如今誰還缺吃缺喝?。?/p>
6/技術霸權
這些年,基層已經被陷入了技術牢籠中了,做任何事情,上級都給你一套程序,一套系統,你就得照著這些技術設定工作?;鶎悠鋵嵕褪翘畋韱T,被系統控制的零件,工作是不可能有主動性的了。
越來越多的部門依賴于現代技術,其目的無一例外都是為了更好得監督和控制基層。國土、生態、林業、環保等部門,都用上了衛星監測技術,是不是發一個圖斑讓基層去整改。圖斑真是有圖有真相,容不得基層狡辯?;鶎又挥姓罩龅姆荨?/p>
但上級就不想一想,這些圖斑所揭示的所謂真相,是需要解釋的。不同層級,不同地方,解釋很不一樣。不容解釋,已經成了技術治理的最大特點。而上下級之間一旦失去了解釋溝通,也就失去了民主。
很多部門依賴于技術,其實是懶政。因為技術代替了具體的行政工作,這些部門完全可以依賴于第三方去操作,基層已經是傀儡。乃至于,很多基層為了避免被技術霸凌,干脆攻關第三方算了。
第三方掌握技術,代替上級擁有實際權力,進而有了和基層做交易的能力。基層到處都是第三方,這也算如今基層治理的一大奇觀。
7/唯利是圖
基層治理差不多唯利是圖了。其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一切工作都圍繞著項目轉。幾乎每個縣都把重大項目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每個縣級領導得領銜一個項目,每月都要檢查進度。
招商引資、爭資跑項仍然是各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很多項目明顯不合理,浪費錢財,但還是要搞。原因在于,項目是否有用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項目本身就是意義。
有了項目,于公有利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于私則有明確利益,地方領導和干部群眾都可以圍繞項目,獲得相應的利益。有了項目,哪怕是村干部也有利可圖,至少可以承包一點小工程,成為地方能人。
但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最好別干?,F如今,各地都有一點社會危機,只是表現不一樣而已。有些地方有高價彩禮,有些地方光棍很多,有些地方養老不樂觀,有些地方人情負擔重,有些地方賭博成風,有些地方還有地下教會泛濫,這些事,又不能創造價值,還可能引發群眾上訪。
群眾工作最麻煩,還是少干為好。裝不知道最好。
8/以點“代”面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個地方都把創特色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于是乎,各地都在開展俗稱“拉練”“賽馬”的工作機制,每個季度或每半年,縣領導帶著各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浩浩蕩蕩到各個地方看點,現場評比,現場打分。優秀的獎勵50萬,100萬項目經費,表現差的上臺做表態發言。
為了吸引領導的注意力,各地都在想方設法造點,各地普遍把具有試驗性的示范點,變成了展演性的典型。示范點的目的要讓別的地方學習,可復制,可推廣;但展演性的典型,最大目標是無可超越。如果讓人一下子就復制去了,那還搞什么搞呢?
最簡單的造點就是砸錢。每個縣,每個鄉鎮都要造出一兩個點出來,讓領導來了可以看。因此,選點很重要。得選一個有點基礎的,交通方便,但又不能太好的地方。如果一個地方本來就很好了,就沒啥創新的價值。如果一個地方一點基礎都沒有,代價太大,沒那么多時間精力來搞。如果那個地方太過偏僻了,領導受不了車馬勞頓。
因此,現在的基層工作,指望以點帶面是不可能的。任何工作,基本上都是以點“代”面,把點弄好了,其他地方普普通通就算了。
所以,一個縣里面,有些村早就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但大多數村莊,則還處于初級階段。群眾也很現實,評價一個村干部是不是有能力,就看他能不能搞項目。要是自己的村一不小心成了“點”,那真是天選之子。
只可惜,很多“點”,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砸了那么多錢下去,誰買單呢?因此,往往是,越是光鮮亮麗的村莊,負債就越多。
9/精準依賴
現如今,很多上級部門像是中了“精準”的毒,做什么事都要求精準,恨不的數字要精確到小數點的多少位。比如,廣大中西部地區的工作是防止規模性返貧,但這在基層,什么是規模性?大家不知道。
站在任何一級領導的角度,對“規模性”的理解都是最好一個都沒有。因為,如果一村有一個返貧,一個鄉鎮可能就有十幾二十個,一個縣就有幾百個。一個不算規模性返貧,那幾百個算不算?縣委書記沒把握,所以干脆就一個都不允許。
但要做到一個都不允許,工作量就實在太大。于是乎,對返貧的監測,就很是全面而無用。但凡是有人車禍了,有孩子上大學了,有人住院了,都是所謂的風險點。只要有風險點,村干部和駐村干部就得一個個去調查,填表,無盡繁瑣,無盡折騰。
在基層,往往工作要求越精準,結果一定是越不精準。因為,基層本來就是模糊性的社會。哪個村民家情況怎樣,有沒有返貧風險,村干部怎么會不知道呢?有風險,村干部主動報告不就完了?如果村干部不作為,群眾舉報不久得了?犯得著一個個信息提示么?結果是,花費了無盡的人力物力,反倒是起了副作用。
“精準治理”這個毒,必須拔掉。輔助精準的技術和制度設計,最好都廢除,回歸到群眾工作的本質就行了。上級還是少用各種系統,慎用衛星圖斑,讓駐村工作隊早點回自己單位上班。
要相信群眾,他們自己的事自己會處理好。我在基層調研,一位鄉組織委員說,有個村有四個村干部,這四個村干部的素質都可以擔任村支書,能力超強。但就這樣的村,還派了三個駐村干部,有必要么?
10/包辦代替
基層儼然成了群眾的“保姆”,不僅要時刻提醒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事了,還經常著急忙慌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少數群眾已經形成了等靠要思想。
現如今,很多地方搞公益事業,讓群眾自己參與出錢出力是不可能的了。基層的干部和群眾似乎都習慣了,搞任何一件事,最好有項目。如果沒有項目,就搞不了。從來就不想想,自己的事自己處理,不就完了么。
搞人居環境治理,政府比群眾還著急。人家都不在乎自己的生活環境臟亂差,但基層政府在乎。為了保持清潔,各村都雇傭了專職保潔員。保潔儼然成了各村最大一筆開支,這也是奇了怪了。
由于搞了精準扶貧,我們的黨和政府似乎也不允許有懶人存在了,非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公益性崗位之類的。人家都不愿意脫貧致富,著急什么呢?
城市社區也一樣,什么事都要等街道社區去做,樓道堵塞、安裝電梯、環境衛生,似乎都成了社區治理的難題。幾乎每一項工作要做下來,背后都是依靠政府財政支持。
疫情防控過后,每個社區都有了下沉單位。這些下沉單位,儼然成了“幫扶工作隊”,其最大任務就是鏈接資源給小區辦好事。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群眾都形成了一個固有觀念,“幫扶”就是給錢給項目,要是沒有,就不給好臉色看。連工作隊也形成了自覺,要是沒資源帶下去,也就不好意思往基層跑。
烏有之鄉網站特別附錄:
烏有之鄉網站募捐公告
?。?023年3月)
親愛的讀者、作者、紅友們:
到今年九月,烏有之鄉將迎來建立二十周年的時間節點,期待那時我們能共同慶祝紀念。近二十年來,烏有之鄉在反對帝國主義(美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詆毀否定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及革命英烈,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道路和成就)、反對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化、私有化、買辦化、資本全球化)、反對修正主義(閹割歪曲抹黑淡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捍衛共產黨的領導、捍衛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工農兵勞動人民利益、捍衛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烏有之鄉大力弘揚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積極戰斗,走過了曲折復雜的艱難歷程,為下崗工人、失地農民、被欠薪民工、碼農等深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積極發聲,使得一些愛學習肯思考的勞動群眾及其優秀子弟從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清醒覺悟起來,讓一些積極向上的進步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聯絡了曾經跟隨毛主席參加兩場革命的革命前輩及其優秀兒女、在毛主席生前身后都始終如一保衛毛主席捍衛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紅色衛士、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工農兵學干且頂著逆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在后毛時代先后覺醒的中青年朋友、在國際共運陷入低潮時期仍然真心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社會輿論場上一個重要的紅色陣地。并且,從這里先后走出了一批一批的紅色戰友,開辟了新的戰線,發展了新的陣地,創建了數家新網站和一批自媒體賬戶,豐富和開拓了紅色陣營,為21世紀中國紅色大潮的發展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近幾年來,時局維艱。大疫影響,盡人皆知。妖魔鬼怪,暗中作祟。如今,我們迫不得已向大家提出不情之請。因為網站處境十分艱難,經費缺口壓力很大,現向廣大熱心紅友進行募捐,懇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以期能夠緩解壓力,度過艱難時期。
有人勸我們放棄陣地,不要再辦下去了,我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再難,也要堅守!我們的信念來自于對毛澤東思想的信仰,來自于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上甘嶺陣地上的志愿軍戰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因戰斗而犧牲,但是絕不可以因困難而放棄。
當年捍衛國有資產抵制私有化的通鋼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吳敬堂師傅和革命前輩鄧力群、魏巍、馬賓、張全景、衛建林、李際均、李成瑞、林伯野、陶魯笳、秦仲達、楊德明、武光、孫永仁、劉實、韓西雅、李新中及人民知識分子吳易風、周新城、錢昌明、艾躍進、曹征路……他們留下的遺愿和囑托,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我們珍惜每一分力量,信任和支援將激勵我們更好地堅持前行,盡力做出新的貢獻。
接收捐款的賬戶:
(1)烏有之鄉網站微信號:wyzxwk101;
(2)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微信號:F13910426398.(也可以直接用手機號搜索)
?。?)支付寶賬號:13910426398
?。?)中國工商銀行卡(帳)號:6215 5902 0001 1314 820.(戶主姓名:范二軍)
每筆捐款都請留言備注捐款人姓名和聯系電話,以便我們在可能的時候聯系回饋。
感謝大家一路走來所給以的熱愛、信任和支持!
烏有之鄉網站(WYZXWK.COM)
站長:范景剛(13910426398)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