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志夫 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昆侖策網原創首發)
近日回鄉下看望老爸老媽,剛一落座,左鄰右舍便湊過來聊天。我趁機提出一個問題: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你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人翁,都有一些什么想法呢?
沒想到大家七嘴八舌談得很熱鬧,而且句句說在點子上,看得出來,農民朋友們很關心鄉村振興,掌握的信息量很大,因為跟他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關。
有的說,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關鍵的是要讓種糧有錢賺,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糧食收購價不漲,農資價格猛漲,這個政府必須管一管……有的說,國家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特別是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現在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三日晴抗旱,三日雨抗澇”……有的說,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必須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說著說著,大家逐漸把話題集中到了基層政府機構臃腫、人浮于事上……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鎮上來電話
有一位村干部抱怨: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鎮上來電話!他說,一個村5、6個干部,要對付鎮上40多個部門100多號人(筆者根據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信息核實,已經整合為15個部門,有些部門具有多項職能,加上黨政負責人共計120人),每個部門每個人都可以“發號施令”,今天要這個情況,明天要那個數據,而且都非常具體,其中脫貧戶的統計信息每一戶都像一本書那么厚……村上買打印紙不是一本本,一箱箱,而是一車車!鎮干部坐在辦公室,開著空調,舒舒服服,一個電話下來,村干部跑斷腿!所以有時不得不采取“拖拉戰術”,不是緊要的事不催上幾遍不給辦,客觀上確實忙不過來……村官工作量很大,辦事很難,累得要死,而且待遇很差,村書記每月3200元只發2400元,專職干部每月2300元只發1800元,按季度發放,扣下一部分作為績效考核,過關了給你,過不了關沒了……
據了解,在基層資金撥付渠道上,鎮政府這一級機關往往成為一道“卡脖子”的環節,有些資金遲遲到不了村上,特別是有的專項撥款,有的拖上幾年也到不了賬,村上苦不堪言而又無可奈何。
還有一位農民朋友反映,他就住在鎮政府門口不遠,可是一位前任女鎮長,當了2任鎮長、一任書記,硬是沒有見過她的真顏!
“吃飯財政”吃光了發展成果?
一位農民朋友拿出紙筆,給我列出一個清單:鎮上120人(不含駐鎮單位36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資4000多元,加上五險一金和補助,6000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是864萬元;18個村1個社區共有村干部102人,一年工資302萬元;兩項相加,需要1166萬元。那么全鎮一年創造了多少財富呢?筆者查閱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信息,該鎮2021年全年完成稅收916萬元,全部用于發工資尚有缺口250萬元。
據筆者所知,這種情況絕對不是某一個鎮的問題,而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記得有一位前任國務院總理說過:中國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臃腫的機構和數量龐大的行政人員“把國家的錢都吃光了”,國家財政實際支出多的年份,“人頭費占到同年全國財政賬的一半以上”。而且,中國行政經費增長達到年平均21.4%,遠遠超過同期GDP的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長。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底中國財政供養人數就已經達到8000萬之多,與總人口(137462萬人)的比例為1﹕17,而且以每年超過100萬人遞增,最高的時候達到1﹕10。同期,每100萬美元GDP供養“吃財政飯”人數:美國2.31人,法國3.46人,日本1.38人,英國1.58人,中國39人,中國財政供養的負擔和規模分別是以上各國的16.9、11.3、28.3、24.7倍。據《南方日報》報道,一個縣有多達194個委辦局,黨政機關的員額一般在1500~2000人,其中“四川4個貧困縣共有44位正副縣長,領導超編50%”。相較于美國的縣,由一個縣委員會同時行使立法和行政管理職能,一般由 3~7人組成,官員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兩者反差巨大。
據筆者所知,在全國范圍內,當前政府借錢(貸款)發工資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人笑稱很多政府早就該“破產”了。
鄉鎮機關精簡整編勢在必行
2004年,筆者攜家人做過一次湘潭地區農民增收問題專項調查,寫出了1萬余字的調查報告,并由國家有關部門“綜合報送中央領導同志參閱”,其中專門建議“精簡機構,裁減員額,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在打造精干、高效、服務型基層政府上下功夫”。當時專門請教了行內人士,認為“像這樣的小鎮,有40個干部就足夠了,可以裁減三分之二以上人員”,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進一步精簡鄉鎮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但是差不多20年過去了,基本沒有變化。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當前鄉鎮政府機構臃腫、人員冗雜的狀況,使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農民朋友?筆者以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堅定“初心”。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執政為民,采取一切措施,減輕人民負擔,增進人民福祉。
二要轉型“拆廟”。應當根據“小政府,大社會”的原則設計我們的鄉鎮政府職能,對一些不適應鄉村振興發展要求的多余機構必須下狠心先“拆廟”,然后再解決“和尚”的分流安置問題,并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重點充實到“村級組織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三要法治“簡政”。要想從根本上減輕人民供養負擔,必須大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將政府職能建立在法律規范的基礎上,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執法,公民奉公守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職能簡化。在美國,之所以政府機關經常“停擺”而社會機器仍然照常運轉,其原因主要是成熟的法治使然。
四要自治“放權”。其實“自治”沒那么難,也沒那么可怕,如果把一個國家無限縮小,就是一個“家庭”,地方基層政府就相當于一個個“家庭成員”,你大可不必事必躬親,大包大攬,應該給他們一些自由,相信他們,放手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應當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在全面推進村民自治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推動更大范圍、更大程度的地方自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