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未來村,共創新生活。以策劃的思維去定位村莊,以規劃的專業去落位空間,以運營的角度去經營鄉村資源,每一個村莊的資源都將有獨特的價值體現。
林原村的系統鄉建探索實踐是以內置合作金融為切入點組織鄉村,以系統性規劃和參與式工作方法建設鄉村,以“內置合作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經營鄉村,讓村莊不僅美起來,也讓村莊動起來,成為各方主體可發展的平臺。
一 緣起:建設鄉村
村莊改造階段
2016年,鄉建院受邀參與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十個全覆蓋”的林原村村莊改造建設,并同時為林原村制定了以內置合作金融為切入點經營鄉村的整體性發展方案,整體村莊風貌改造建設和頂層方案為林原村之后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7年5月,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全旗首家內置合作金融合作社——林原村富民生產互助專業合作社成立,為農民生產、銷售、技術、生活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嘗試探索新型農村信用合作模式,緊接著全鎮陸續成立了8家內置金融合作社。2018年,立足樹林召實際土地利用情況,以社小組為單位優先建立了4個共贏土地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加入合作社,種地能手統一經營。
多規合一的鄉村規劃階段
2018年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9年7月,樹林召鎮人民政府再次委托鄉建院團隊進入到林原村開展編制多規合一的鄉村規劃。村級鄉村規劃如何編制,需要達到什么目標,不是規劃團隊單方面的思考和強行介入就能做好的。
項目啟動之初,鄉建院、林原村、樹林召鎮政府共同成立了項目行動小組,構建以林原村為主體、鄉建院和鎮政府協作的工作模式,編制過程不斷的溝通分析討論,最終形成的成果村鎮兩級都能理解和接受,更接地氣,也更符合村莊未來的發展方向。多規合一的鄉村規劃將鄉村振興戰略和村莊規劃充分結合,不僅考慮村莊產業發展策略、也考慮規劃實施的組織體系和路徑選擇;不僅考慮鄉村振興五大戰略的重要抓手,也考慮村莊規劃中的空間落位和爆點啟動項目。
林原村是以蔬菜為主導產業的村莊,距離包頭市區僅20分鐘車程,具備區域城郊融合型村莊的特點。
產業振興以保善堂為主要鄉村旅游核心打造蔬菜主題核心體驗區,村域以大棚蔬菜和露天蔬菜發展蔬菜產業園區和以集體為主導的蔬菜加工物流區。
生態振興包括生態修復治理和住房宜居,以建設“無廢鄉村”、“10分鐘居住生活圈”、“村民合作建房”、“小鎮四圈層”為目標。
文化振興以發展村社共同體、提倡鄉賢文化和孝道文化為核心,廣泛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人才振興以建設鄉村振興學校和鄉村協作者中心為爆點啟動項目,成為聚集資源的鄉村振興平臺
組織振興包括建設鎮村合作組織體系、鎮級產權交易平臺、村級合作運營公司、“一組兩會”協商自治制度,實現資源向村集體內部聚集、人才和社會資源向村集體聚合。
二 落地:組織鄉村
2019年鄉村規劃編制完成后立即進入到實踐落地層面。2020年以已建成的內置合作金融合作社為基礎,全面搭建組織體系,實現進一步的組織化,具體包括:“一社四部”合作社、鎮聯合社體系、村投公司、鎮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一組兩會”基層協商自治制度、鄉村協作者中心、夢之原文藝隊等。2021年鄉村振興學校建成并投入運營、全鎮23個行政村建設信用合作部和購銷合作部。
三 啟動:經營鄉村
2022年,全鎮信用合作部入股資金達到3873余萬元,成立了82個土地合作部,整合全鎮土地6萬畝,全鎮聯合購銷生產資料1068噸。鄉村振興學校接待超過1萬人次培訓,多家高校在此設立大學生實踐基地。成立鎮級產權運營公司開展生態資產股份合作以實現生態空間資源價值資本化及市場化的探索,在耳字壕片區7村整合近22萬畝土地。鎮級產權服務中心已經交易房宅15套,承包地2570畝,集體資產3宗。收集了800多套房宅信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宗245畝,目前已經實現房宅使用權、土地經營權、集體資產等三個品種的實際交易。
林原村建成鄉村驛站,為全村老人提供免費食堂和公共活動空間。村莊旅游合作部開始運營,村莊民宿“林原阿姨”品牌初具效應,城鄉CSA耕讀菜園投入運營,林原村女性參與到鄉村振興學校勞動務工,村內旅游合作發動村民參與,村民的收入渠道從生產性收入逐步向勞務性收入轉變。“一組兩會”基層協商自治成為日常處理群眾問題的主要方式,林原村老百姓自主參與到鄉村治理和發展的主動性和內生動力更強了。
四 結語
我們將這幾年的實踐總結成《“1234”樹林召鄉村振興模式》,將林原村定位成“未來村”,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面向未來并有未來的中心村,規劃描繪的美好愿景在各方資源的努力下也將逐步實現。
林原村的系統鄉建鄉村振興實踐路徑堅持重建農民及其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性,鞏固完善農村四項基本制度,充分體現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主導鄉村振興,以村社內置合作金融為切入、以較小的增量投入激活農村巨大的存量、依靠激活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實現有自主性的可持續的鄉村振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