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恰在此時,各地供銷合作社緊鑼密鼓重新啟動。其實,供銷合作社的恢復在近年就開始提上政府議事日程,但卻被人帶節奏解讀重回“計劃經濟”,實質上,這是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賦予供銷社新的內涵。
供銷社全稱為供銷合作社,在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的作用不言而喻,當時幾乎不存在民營經濟,像什么小賣部,超市之類的根本見不到,如果你想買一些物資,就必須通過供銷社。
在當時,供銷社就是農村物資供應的唯一渠道,你想買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生活物資,都繞不開供銷社。可以想象,供銷社在當年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燃鵝,法人知悉的是,這個被人抨擊為計劃經濟象征的供應鏈平臺,卻偏偏是舶來之物——發源自歐洲。
據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披露:供銷合作社源自于歐洲,至今很多歐洲國家的農業供銷合作社還在積極運作。包括瑞士。在歐洲,供銷合作社對農民的農產品銷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陶光遠1983年獲清華大學系統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后,在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工作。1988年赴德國,在柏林工大進修學習曾任紐倫堡德中經貿中心合作副總經理......
陶光遠指出,供銷合作社與超市并不對立。歐洲很多超市,都是從農業供銷合作社采購。
對于中國重建的供銷合作社,陶光遠“估計主要任務一是農產品收購而后批發給超市、網絡銷售平臺和其它農產品零售商;二是大宗農資集中采購而后零售給農民。這是農業供銷合作社的強項。這兩項,如沒有農業供銷合作社,則農民處于弱勢地位。”
事實上,國家實施振興鄉村戰略,供銷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比如說農產品滯銷問題始終是困擾農民的極重要問題,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就盼著豐收,可是豐收后因為銷路問題,很農產品被嚴苛壓價,甚至很多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農產品爛在地里,那個時候心中的痛是難以言喻的。
而供銷社的好處就是可以及時為農產品打開銷路,一旦全國供銷社的網格建立起來,再也不會出現低收高賣的現象,那不僅對于農民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可以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從這一點來說,供銷社的重建會對一些生活超市造成極大沖擊。
同時,若是我們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供銷社的重建會使得物資能夠更快速的進行調度,比如說遇到自然災害或者類似疫情封城這種突發狀況,就可以快速調度物資,幫助受災地區人民。
有鑒于此,從思路上看,供銷社的重建和恢復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大喜事,也是振興鄉村經濟的利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