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最近在死磕溫鐵軍,雙方的粉絲也爭論不休,那么張捷和溫鐵軍到底誰是正確的呢?要分辨誰正確誰錯誤,我們需要確定一個標準。今天我們不聊他們誰對誰錯,我們來聊聊這個標準,確定了這個標準誰對誰錯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中國的農村問題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也就是說,農村問題不是單純靠投入金錢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先解決方向問題。方向錯了,投入的金錢解決不了問題,方向對了,投入的金錢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方向就是走集體化道路還是走單干的道路。
如果走集體化道路,那么對人民公社怎么評價就是首要的問題,承認人民公社的道路是正確的,那么解散人民公社這件事怎么評價?所以說,農村問題首先是個政治問題。如果繼續走單干的道路,那么走了幾十年的單干路引發了越來越嚴重的三農問題,是能解決三農問題還是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提起走集體化道路的村莊,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山西大寨村、河南南街村和江蘇華西村。其實,在我國還有很多名氣不小、堅持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道路的村莊。承認他們的成功,樹立他們作為典型,推廣他們的經驗,不能是分散單干式的學習,而是需要上升為國家路線。
很多專家在分析農村問題的時候,善于描述農村問題的現狀,就現象論現象,因為說的都是現實問題,所以很容易得到認同。這就好比一個病人找到一個醫生,醫生描述病人癥狀痛苦的時候非常準確,會讓病人覺得這是個好醫生。但是,準確描述癥狀算好醫生嗎?
答案是還不算,根據疾病癥狀開出來能夠治好疾病的藥方才是好醫生。所以我們看到專家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句句說到我們心坎里,我們還不能完全把他當做是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我們還要看他開出來的藥方是不是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藥方已經有現成的答案,那就是集體化道路。說具體點,就是農村的土地屬于集體所有,不能變相流轉到集體組織成員之外的人手上,否則發展的紅利就和農民沒有關系了。很多專家提出來的資本下鄉或者鄉賢治理的道路,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只會在將來造成更大的問題。
最近二十大新選出來的領導集體去延安學習,著重提到了中共七大,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做了重要的報告,報告中是這樣論述農民問題的:三億六千萬的農民就是城市工人的基礎,未來越來越多的人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從農民轉變到工人。中國想要強盛,發展現代化,建設大都市,需要經過將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的漫長進程。
“農民是工業市場的主體。”量變足以引起質變,即使農村經濟比較低落,農村階層普遍貧困,但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尤其隨著社會穩定,經濟復蘇,農村更是為中國工業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經濟腹地。
“只有他們能夠供給最豐富的糧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業品。”也就是說,農村不僅是經濟市場,同時還是原材料的供應者。為市場擴大、原料供應、工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這是毛主席1945年的論斷,怎么才能工農齊發展呢?后來中國逐漸摸索出來了一條成功的道路,那就是全民所有制的工業加上集體所有制的農業,改變歷史上農民一盤散沙的狀態。為什么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那么重要呢?二十年后的1965年,毛主席是這樣說的。
“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產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就不安穩了。”
成功的答案都是現成的,也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實事求是承認這一點,堅持推動農村走集體化道路的專家就是好專家,各種理論創新回避集體化道路,變著法子剝奪集體土地的專家,我們就要認真思考一下,他更深層次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傻,還是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