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未來只能是集體化,分散經營維持下的小農經濟,并不能讓農村經濟真正實現騰飛,因為沒有產業,就沒有真正的富裕。在新的歷史起點,農業發展的方向關乎全局,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關鍵的一條在于——農業集體化!
如何保障糧食安全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我想,答案或許是這樣的:農業的出路,在于集體化。
過去如此,今天如此,未來亦是如此。
我們觀察那些富起來的村子,大寨村也好,南街村也罷,亦或者是華西村、劉莊等,這些富裕起來的村子,清一色都是走的集體化道路。
因為小農分散經營,很難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一家一戶分開經營,每家就那三五畝地,每家都要去買一輛拖拉機,都要分別買一套農具,使得這些設備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而農民手中有限的積累,也就全浪費在了這些農具身上。
反觀那些富起來的村子,他們從來沒有改變過農業化的方向:通過集體化的方式,在大幅提升農業生產的勞動效率之后,利用資本公積搞副業生產,慢慢發展鄉鎮經濟,在這個基礎上推進產業升級,進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農村的未來只能是集體化,分散經營維持下的小農經濟,并不能讓農村經濟真正實現騰飛,因為沒有產業,就沒有真正的富裕。在新的歷史起點,農業發展的方向關乎全局,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關鍵的一條在于——農業集體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