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團已經成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化大三級經營體制
我們的農業,既有微觀經營層面的小、散、低(規模小、分散化和低水平)問題,也有產業鏈條斷裂和產業結構低端化的問題。同時,人們眼中的規模經營,一般還停留在土地經營規模上,卻很少有產業化的規模經營理念,更少有從國家整體戰略安全的角度,來謀劃國有和集體經濟對全產業鏈的掌控,構建引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產業化經營體制。
這些問題,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的實踐探索中,已經成功地得到破解。他們己經探索出微觀的生產經營、中層的產業化經營和高層宏觀戰略性資本(資產)經營的產業化大三級體制,并開始顯示出對地方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體制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一、農業經濟和經營體制的簡單回顧
1、前資本主義農業是小農家庭經營體制
在我國北方,這種小農經濟的典型表現是三十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規模相對較小,人力和畜力為動力,家庭經營,自給性生產為主,商品率很低。
在私有制基礎上,這種小農經濟會逐漸分化,經過土地兼并形成地主主導的封建農業經濟。雖然土地規模在地主手中擴大了,但生產工具和動力并未改變。地主階級一般并不直接進行規模經營,而是把土地分散地租佃給農民經營。所以,生產經營方式并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只是由于土地所有權的變化而把分配方式改變了。所以,這種農業經濟仍然是一種小農經濟。
2、資本主義是一種產業化的農業經營體制
這種產業化的大農業不再以土地經營規模大小為競爭標準,而是以產業規模和對整個產業的控制程度為競爭標準。有人看到美國的農場規模大,就認為是大農業,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片面的看法。資本主義的大農業,土地規模擴大已經降到次要的地位,農業壟斷資本完全可以接受家庭農場或合作農場的經營方式。因為這些經營主體雖然維持著一定程度的獨立生產,但這種獨立生產處于農業產業鏈條的最底層。而產業鏈條的中高層,如產品加工、品牌營銷、對外貿易、種子壟斷、金融服務等環節都控制在大資本手中。如美國幾大糧商控制著整個農業產業。
3、社會主義農業應是城鄉融合發展并由公有制企業集團掌控整個產業鏈的產業化大農業經營體制
從長遠的觀點看,社會主義大農業必須由國有的大集團來取代資本主義的大糧商,重新構建基地化、產業化、工業化、企業化的大農業經營體系和體制機制。
二、北大荒集團成功構建了產業化大農業的大三級經營體制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是承擔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任務的大型國有農業企業。他們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不斷改革和完善農場(微觀)、分公司(中層)和集團總部(高層)三個層次的經營定位和體制機制,形成了基層生產經營、中層產業化經營和高層戰略性資產(資本)經營的大三級農業經營體制,展示了我國現代化大農業的先進生產方式和未來城鄉融合、工農一體的發展趨勢。
1、這種大農業產業化體系在經營方式上包括三個層次:
一是微觀的生產經營體制。微觀體制的載體是集團所屬的國有基層農場。通過重新整合生產要素實現土地經營的規模化、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智能化和生產工藝的標準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產能和效益的最大化。這一歷史進程形成了三部曲,即由均田制職工家庭承包到少數家庭規模化承包,再到基層農場的統一經營。先是集團的基層農場通過利益補償(確權確利)的形式,讓不再適宜經營土地的職工退出土地承包,促成了部分職工承包規模的擴大,成為規模化家庭經營的小農場,形成了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雙層經營格局。在此基礎上,目前,又有部分農場通過利益核算返還和“全程托管”的形式,使規模家庭農場實際上也退出生產過程,實現了基層農場的統一經營。
二是中層的產業化經營體制。中層經營體制的載體是集團分布在各地的分公司和分公司組建的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區域服務中心上承集團總部組建的農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對各基層農場和墾區外農村地區的服務對象,負責組織實施農資、農肥、農機、農技幾個版塊的服務業務,通過“雙控一服務”(雙控:生產資料統購和產品統銷,一服務:提供農機、農藝、技術信息等一覽子服務)向全程托管經營方式的轉變,實現在分公司層面將產前生產資料的統購、產后組織產品加工和產品的統銷,形成了整個產業鏈條的統籌和統一經營體制,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目前己投入運營的北安、九三和牡丹江三個區域綜合農服中心,均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三是高層的戰略性資本(資產)經營體制。
高層宏觀經營體制的載體是北大荒集團總部。集團公司總部通過設置相關職能部門和組建直屬子公司的形式(如集團總部依托種業公司設立農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以集團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的戰略性資本(資產)投資經營體制。高層宏觀經營體制的功能主要是不斷采用新科技,拓展新領域,完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實現生產方式的新突破,力求始終占據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掌控產業結構的升級方向和目標,從戰略上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這是一種以資本(資產)投資經營的為主要手段的經營方式,達到延長產業鏈條和拓展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保持領先位置的目的。
2、與這種大三級體制相適應的組織形態:
一是微觀的囯有基層農場。過去曾經是以職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農場,現在走向統一經營。這類似于農村地區實行家庭承包制的集體經濟組織的雙層經營體制。這一層次一般屬于生產經營的范圍。
二是中層是集團下屬的分布在各市、縣的分公司,這是把產前、產后都統籌起來,實行產業一體化經營的組織載體。其功能類似農村鄉鎮組建的經濟合作聯合社,承擔統籌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功能。這里己經是高于生產經營的產業化經營的范疇了。
三是作為最高層的總部集團公司及其各職能部門。它們承擔產業發展的戰略性經營和宏觀謀劃的任務。這一功能在地方應由市、縣一級的大型地方國有農業企業來承擔,并與農村集體經濟在產業鏈條上對接,通過不斷調整戰略性投資(資本經營)方向,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態勢,實現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
三、幾點啟示
北大荒農墾集團構建的農業大三級經營體制,對我國農村農業的現代化經營體制建設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和示范引領作用。
1、廣大農村地區應盡快重建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完善微觀層面的雙層經營體制,加強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推進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應限制農戶土地自由化無序流轉。對愿意退出地承包的農戶,應將土地流轉回集體,由集體統籌支付流轉費用,重新發包或集體統一經營。
2、農村應盡快重建鄉鎮一級聯合經濟組織,以“雙控一服務”或土地“托管”服務的北大荒模式為樣板,實現農業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的產業化經營規模和提高經濟效益。
3、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縣、市一級依托農業部門或供銷合作組織,統籌農資、農機、農技、農產品加工、貿易等資源,成立服務于農業的產業集團公司,與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的各產業對接觸合,保證農業產業鏈條掌控在國有經濟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手中,確保囯家的農業和糧食安全。各地原有的國有農業產業組織和科研機構,都應積極對接和帶動當地的農業產業,為促進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2022年7月2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