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什么到縣城買房?這種行為對普通農民有多大的壓力?對政府收入有多大的幫助?各大城市人口流入多,賣地收入多;而縣城要想增加賣地收入,只能吸引縣內的農民來買房!靠什么吸引?靠教育!農村教育發展了,就不需要到縣城買房,是不是政府收入就少了?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就是一個“不忘初心”的問題。
01 農村教育資源差
農民為了孩子只能到縣城買房
農村教育資源為什么差?好的教師不愿到農村工作,因為在那里連自己孩子的成長都受到影響?,F在農村教育面對的現實是:即使老師和鄉鎮政府職員也都住在縣城,他們的孩子都在縣城接受教育,這樣,剩下的農村青年,要想結婚,就必須到縣城買房。
由于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又由于有些年輕人到縣城買房子,孩子在縣城受教育,因此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導致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
02 越是到縣城買房
農村教育資源越差
可以說,縣城教育資源優質導致農村教育更沒法承辦,因為只有很少的孩子,繼續投入教育從經濟上很不合算。
近年各地城市政府開始采取措施,促進教育資源均等化,淡化學區房。但城鄉教育資源仍嚴重失衡,農村孩子上學極不方便,老人接送困難,必須到城里買房,這就間接增加孩子養育成本,對農民家庭是一項很大開支。目前在一些農村,收入越多,越是到縣城買房,于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基礎越是薄弱。這種狀況嚴重影響農村青年人婚戀,到縣城買房成為了婚姻的一個標配,由于農村男女比例失調,導致大量的農村男青年結婚十分艱難。一些家庭為了給兒子結婚不惜借債買房,家庭壓力十分巨大。
目前農村的教育確實很難辦,一是由于生源越來越少,而這種減少正是因為農村教育不但在軟件方面,還是在硬件方面都十分落后所致。農村教育和農民的婚配以及農民的生活質量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03 年輕人離開鄉村
誰來振興鄉村?鄉村振興為了誰?
如果沒有一個突破口,政府不從根本上進行重新的制度設計,僅憑農民自己,根本就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農民在巨大的壓力下走出來,或在縣城買房,那他們在外面有就業機會嗎?或者支持他們就業的產業規模及其技能培訓能夠跟上嗎?
我們繼續要問的是,農民們都出來了,鄉村振興的意義還在哪里?前幾天我在山東沂源調研,就針對鄉村振興中人才的缺失展開了討論,大量的青年人都出來了,誰來振興鄉村?有領導也說:等鄉村振興了,青年人就回來了。可是我在想:靠誰來振興鄉村?
調研回來后與大家討論,我進一步提出這個問題:是青年人投入到家鄉振興中去,還是等鄉村振興了再回去?
我覺得,我們的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就應該很好地思考這個問題。
這是不是一個根本不能解決的難題?
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年輕人都出來?就是因為農村的教育太費勁,孩子上個小學,還得走好幾里的路,甚至要走好幾里的山路,而且由于農村教育資源差,連老師的孩子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因此沒有更好的老師愿意到鄉村執教,教師資源又是一個問題。
04 留住年輕人
就要給他們的孩子提供好的教育
在中國,哪個家庭不都是為了后代而生活?后代的教育,是家庭最根本的選擇,在現有的教育成果評價模式下,只有到縣城或到其它更大的城市,孩子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才有希望升入好的大學。在以前城市政府對農民工子女入學有嚴格限制的情況下,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在老家由父母看護,在農村上學,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而現在,許多城市政府對農民工子女取消了在城市上學的限制,留守兒童減少,但留守老人沒有減少。
05 在城里買房才能在城里上學
背后的實質是什么?
為什么城市政府尤其是市縣級政府放開讓農民工的子女在城里上學?因為許多縣城規定你只有在縣城有房子,孩子才能在縣城上學。
這一規定大大推進了縣城房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縣城土地財政收入的提升,目前在許多縣城,房價不低于省城,一個普通縣城上萬元一平米的房子已不是個別現象。我從網上看到,有網友講:自己家鄉一個四線小縣城,最貴的房子都賣掉3萬元??!查看中國的樓市行情,房價突破萬元大關的縣城并不少。這后面帶來的是政府用于房地產開發的每畝地的土地財政收入達到500萬元甚至更多。一些地方賣地收入高于一般預算收入,成為地方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一個縣城,產業越不發達,預算越是依賴土地財政,教育資源越是向縣城集中,農民進城買房動力和壓力越大,農民的負擔越重!
換一種說法,一個縣城,越是將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縣城,縣城的房價越高,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越多,而農民的負擔越重!
06 鄉村振興首先應該是教育的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各市縣政府不應借孩子教育吸引農村青年進城買房,以增加財政預算收入,而應加大農村教育投入解決孩子上學問題,從而降低農村青年婚育成本。
通過鄉村教育,農村不只是留住老人,也留住孩子,有孩子的地方才有生機和活力。而且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可以增加更多的耕讀體驗,對于中華文明傳承和健全人格的成長都十分有利。
但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和農村發展現狀下,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如何可行?就是既有教育投入的錢還有教育投入后的教育對象的存在。就是說,如果農村有了可投入教育的資金,也有了愿意在這里從事教育的老師和其它的優質教育資源,就會有好的教育,就有青年人留在或回到農村,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問題就得到解決。
在對外出青年人進行調研時我們發現,他們中許多人根據自己在外打工的親身體驗,講出了心里話:我們多么希望農村的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好,希望農村產業興旺,我們有就業的機會,孩子有好的教育。自己帶著孩子出來,就業壓力和買房壓力極大,家里的房子空置著,老人缺少陪伴,外面的日子不好過,家里的老人還惦念。事實上這就是我們的農村青年們面對的尷尬!
07 一個解決方案
這也是我認為,通過國有企業主導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國有企業主導鄉村振興,可以解決目前教育分散,教育投入規模不經濟的問題。相關的研究詳見為什么我們主張由國有企業主導鄉村振興? 收割青麥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