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共產黨在早期充滿白色恐怖的極端艱難危險條件下,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成功,是因為他們確立了共產主義的信仰,并勇于為這種信仰而獻身。
信仰力是由信仰產生的強大內生動力和黨組織形成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創造力。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河南省南街村以王宏斌為代表的全體共產黨員就是這么理解,也是這么做的,他們長期堅持信仰共產主義,確立了“打造共產主義社區”的遠期目標,決心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去,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奮斗終身。
很多人千里迢迢到南街村去考察學習,往往是走馬觀花,沒有學到真諦。去該村到底學習什么?我認為,最值得學習的是該村如何做好農村黨建,以黨建引領各項事業發展。
什么是黨建引領?即村書記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起到榜樣、表率、標桿、引領作用,全體共產黨員具有信仰力,積極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黨組織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廣泛吸納人才為我所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斷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進行綜合治理,打造穩定、平安、和諧、文明村莊;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高村民收入,使他們具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過上富裕富足生活。
王宏斌從黨的十四大到十九大,連續6屆當選全國黨代表。他曾兼任臨潁縣委副書記、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但始終沒有離開村書記崗位,至今仍然是農民身份。
1972年10月,王宏斌已成為臨潁縣生產資料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端上了“鐵飯碗”,吃上了讓農村人十分羨慕的商品糧。可他覺得那份工作不適合自己,于1974年2月辭職回鄉當農民。其母親說他是一個“二百五”。從那時起,“二百五”這個詞兒就開始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
1977男6月,王宏斌當選南街大隊黨支部書記至今,一干就是45年。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慢慢植根于他的大腦,逐漸形成了自己強烈的信仰力。
上世紀80年代初,南街村討論村干部務工補貼時,王宏斌提議包括他在內的村“兩委”干部每月工資標準定為250元,一直延續了近40年。
“二百五”系我國中原地區的方言,意思是“傻瓜”或“傻子”,進一步解釋為憨頭憨腦,只知道埋頭干事,不圖回報的人。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傻子種瓜,種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華。”這種“傻子”精神不就是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于擔當作為的具體體現嗎?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代、新征程中,就是需要廣大共產黨員具有信仰力,發揚這種“傻子”精神,在生產一線忘我工作,克難攻堅,無私奉獻。
王宏斌甘當“二百五”的傻子精神,不僅僅是他多年堅持每月只拿250元的工資報酬,還體現在他對自己的家屬、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嚴格要求上。他的妻子楊蘭菊在村洗衣房工作多年,每月只有200元工資。他連續6屆當選全國黨代表,還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但從不居功自傲。他說自己就是為全體村民服務的一名勤務員。
王宏斌的家里十分簡陋,至今還住在5間小平房里,墻上還是上世紀90年代做的噴塑,有些地方釘完釘子后沒有補上,留下一個個小洞,露出白灰。地面上還是那個年代鋪的小塊的地板磚,家具都很陳舊,室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家電。
南街村集體的26家企業,每年的產值達到24億多元,利潤近2億元,但王宏斌的工資一直是每月250元。王宏斌一個“二百五”帶出了全村200多個“二百五。”目前,南街村黨委班子成員、企業負責人、中層干部、部分共產黨員有200多人都要求每月只領250元薪水,甘愿當“二百五”,勤奮努力為村集體做貢獻。
在王宏斌和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全村群眾一個個熱情高漲地大干集體事業,劉坤領、劉改蓮、黃二強向村集體捐獻了自己的食品廠;李新華捐出了自己的造紙廠;回族阿訇巴殿恩、退休干部張廷彥回村上班不要工資;村干部、企業業務員上交禮品禮金;員工自愿加班加點不要工資……如今的南街村,學習雷鋒早已蔚然成風。不管是企業員工,還是普通村民,都在相互攀比誰做的好人好事最多。去年一年,全村村民好人做好事達18萬多件,主要是互幫互助、捐款捐物、扶貧濟困、義務勞動、拾金不昧,等等。
1985年之后,南街村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全體村民一呼百應,剛剛走上共同富裕的南街村人對集體事業充滿了極大的熱情。不管是建工廠還是農忙搶收,只要村黨委一聲號令,全村男女老少紛紛響應,自覺參加義務勞動。
王宏斌是位非常善良、低調、樸實、慈祥、謙和的人,但在原則問題上丁是丁卯是卯,對違反原則的事兒從來不姑息。他信奉“斗爭”哲學,所謂“斗爭”,主要是思想之爭、原則之爭。
當年,村委生產處長王金安、麻紡廠廠長、汽車隊隊長、食品廠廠長4人都是30來歲的年輕人,精力充沛,各自的工作都干得很出色,村里有什么事都是往外沖,4個人又都是獨擋一面的“一把手”,在一起交往的時間長了,關系自然密切,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喝酒,而且都是劃拳高手,很快在全村出了名,被村民們戲稱為“南街村的四人幫”。王宏斌知道此事后并沒有在意,因為幾個人的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
后來有人舉報王金安將村集體生產廠房用的暖氣私自接到家里,王宏斌找他談話,讓他寫檢查,他不樂意,在思想上想不通,有抵觸。
1989年11月份的一天,汽車隊隊長開著一輛工具車出去閑玩,下午出去,直到晚上八點多才回來。那時通訊不方便,有事用車卻到處找不著人,急得大家團團轉。
當晚,王宏斌主持召開村黨總支會議做出決定:讓這4名負責人分別停職反省。一個個在家寫起了檢查。后來,也分別被調整了工作。
緊接著村黨總支召開群眾大會,要求以支部為單位,發動黨員、干部和企業員工、村民對“四人幫”的問題進行檢舉、揭發和討論。一時間,企業各單位門前都貼上了大字報。而且什么“四人幫”、“把兄弟”等團團伙伙之類的不正之風都被群眾揭發出來。
“四人幫”在停職半年后,于1990年5月份相繼官復原職,而且后來都得到了重用。其中有兩人升任南街村黨委副書記,王金安還兼任數年的村委會主任。為進一步勉勵自己,他還在自己辦公室掛起了一副匾額,上書“罵聲、怨聲、稱贊聲聲聲好聽,好事、難事、大小事事事能干”。
王宏斌在南街從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到總支書記,到如今的黨委書記已有45年,他以精明的經濟頭腦,不怕困難、敢想、敢干、敢說、敢做的工作作風,一身正氣、敢于擔當、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南街村全體村民的擁護、信任和尊敬。
南街村始終堅持黨管一切的原則。黨委下設8大工作部,統籌、謀劃、發展、建設、治理、服務全村。該村之所以堅持走集體道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是在實踐中遭受挫折后重新作出的選擇。
1981年6月,南街村也實行了分田到戶,生產隊的機械、農具也都很廉價地被變賣了。由于該村地處城鄉結合部,經商做小生意的人多,村民根本不把人均分得的六七分地放在心上。因此,不少農戶把土地租給別人種,或轉給親戚,該管理的不管理,該澆的地也不澆,全是望天收。有的田地里雜草長得比莊稼還高。幾年下來,南街村的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南街村黨組織作出決定,在充分尊重自愿的基礎上將全村2006畝土地收歸集體耕種。從1986年3月到1990年6月,全村840戶、3100多口人的責任田,都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礎上全部交給了村集體。
與此同時,兩家村辦企業面粉廠和磚瓦廠在個人承包后也出現不少問題。由于個人承包經營、管理不善,拖欠工人工資,工傷事故時有發生,村干部卻不管不問。有人開始在王宏斌的家門口貼大字報。更加嚴重的是群眾開始向上級領導寫信告狀反映情況,甚至把大字報貼到了臨潁縣委大門口。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王宏斌痛定思痛,主持召開村黨支部會議研究決定,將兩家企業中止個人承包,收歸村集體經營。從那時起,南街村開始走上村集體發展、村民共同富裕道路。
為打開面粉廠市場,1985年春節過后,王宏斌同村里另外5名干部一起,開著一輛破車,不顧嚴寒日夜兼程,啃饅頭、喝涼水,經過一天一夜的行程,于第二天上午到達北京糕點廠。一下車,幾個人凍得腿都站不穩。糕點廠扔門衛一聽說是河南一個小村莊的農民,連大門就不給開。廠長躲著不見。
在寒冷中等了一天一夜,王宏斌第二天提前2小時將車開到糕點廠門口等候糕點廠廠長,提出將帶來的一車面粉白送給該廠做試驗。最終以誠信和可靠的質量打開包括北京糕點廠在內的10余家食品廠的市場。而后,生產“南街村”牌方便面,并確定了“圍繞農業辦工業,圍繞龍頭企業上配套”的發展思路,從生產方便面開始,逐漸形成了“一業帶動多業上,多業輔助一業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格局。南街村集團公司所轄26家企業,一直致力于食品研發、生產、銷售,每年的生產總值穩定在20多億元、利潤近2億元。還相繼把食品分廠開設到了黑龍江、安徽、湖北、陜西等地。
南街村是全國范圍內全體村民具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村莊之一。王宏斌擔任大隊、村黨組織書記后,根據集體財力的承受能力,一直在不停地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
村民住房是村集體1993年花錢蓋的1600多套的單元樓,所有權歸村集體,免費提供給村民居住,里面的設施一應俱全,可以提包入住。哪家兒子結婚,只要提出申請,村里立馬分配一套住房。
村民養老實行居家養老和到村康壽樂園集中供養相結合。愿意同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年滿70周歲以后,每人每月除國家發放的基本養老金和享受村民的福利外,還另外發放100元養老補貼;年滿80歲的老人,另外發放150元養老補貼;年滿90歲的老人,另外發放200元養老補貼。村集體建的康壽樂園里常年有30多位老人集中供養,費用全部由村集體支付。目前,一棟16層的現代化老年公寓正在建設中。
村民看病全部是免費的,小病不出村,自己不掏一分錢。若是大病,需要轉往縣、市、省醫院的,甚至北京、上海等省外醫院治療的,不管30萬還是50萬元,村里全額報銷。
村民子女教育也是免費的。村里辦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從上幼兒園到讀高中,可以足不出村。上大學的學費全額報銷,還發生活費。在省外上大學的學生,生活費從原來的每月400元增加到現在的900元;在省內讀大學的學生,生活費從300元增加到現在的800元。全村共有1200位村民、榮譽村民子女大中專畢業,還有80多名碩士、6名博士。畢業生來去自由,但大多數人畢業后留在村里工作,少數人出去后又回來了。
南街村村民的其他生活福利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從1984年村集體免除村民的電費、面粉費,到免水、電、氣費用,每人每月發40斤面粉,逢年過節時發放肉、蛋、魚、蔥、姜、蒜、水果等物資,再到現在每人每月30斤面粉、200元的生活福利卡到村辦超市隨意購物,春節每人發放1000元過節費。
南街村雖然地處縣城邊,但村內是塊凈土,沒有游散攤點,沒有商販的吆喝聲。村民很和諧,沒有爭吵,更沒有打架斗毆現象發生,家家戶戶沒有安裝防盜網,可以夜不閉戶。這個村里沒有炫富的,村里幾乎看不到高檔轎車,村干部上班要么步行,要么開自己的電動三輪車。這個村的貧富差距很小,沒有很富的,也沒有很窮的,真正實現了共同富裕。
基本保障由村集體提供,但村民到南街集團公司所屬企業上班也是實行按勞分配。一般崗位的工人每月2000至3000元不等,高的也有超過5000元的。
南街村黨組織之所以具有較強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是全體共產黨員在王宏斌的帶領下,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立更生、艱苦奮斗干出來的。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扎實做好農村黨建,使黨組織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是核心;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斷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關鍵;認真做好綜合治理、建設美麗鄉村是基礎。
但愿有更多的行政村黨組織以踏踏實實做好農村黨建為突破口,在鄉村振興中有所為、有所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