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會上,王宏甲為全國供銷系統干部職工做了一場題為《走向鄉村振興 推進共同富裕》的講座(線上)。下面是課件選。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1840年,中國人被英軍的炮火打進血泊的時候,整個中國就像個大鄉村。從那時起,“振興鄉村”就放在中國人面前了。
西方列強是高度組織化的國家。中國人多,一盤散沙。結果:組織起來,打敗了一盤散沙。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組織起來,這是再也不能忽視的常識。
我們應該記住生產力中最根本的要素是人而不是物。無論是蒸汽機還是珍妮機都是人創造的,是人組織起來生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毛澤東在1919年的夏天寫下的《民眾的大聯合》,就講到了中國人需要聯合起來。
中國人口最多的是農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農民組織起來,就是救中國的唯一道路。
即使是“一盤散沙”的中國農村,仍蘊藏著救中國最偉大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在農村中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以“農村包圍城市”建立了新中國。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這是毛澤東紀念堂前的一組雕塑。新中國成立以后,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工農兵成為新社會的主人。
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付出巨大犧牲做出的選擇。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戰爭,不只是軍隊和軍隊的較量。在總結抗美援朝的勝利時,毛澤東說:“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不好惹的。”這種力量就是組織起來的力量。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資本主義也組織起來,中國工人農民也組織起來,有什么區別?區別就在于:我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不僅要發展生產力,更要重視生產關系。只有生產關系能決定社會性質。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毛澤東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他了解農村的需要。
在1927年3月發表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毛澤東就講到了供銷合作社的重要。在這篇考察報告中這樣寫道:“合作社,特別是消費、販賣、信用三種合作社,的的確確是農民的需要。他們買進貨物要受商人的剝削,賣出農產要受商人的勒抑,錢米借貸要受重利盤剝者的剝削,他們很迫切的(地)要解決這三個問題。”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就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消費合作總社;新中國剛剛成立,1949年11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主管全國合作事業。
1950年7月,召開中華全國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屆代表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草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統一領導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1954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修改了社章,將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供銷社承擔了中國農村90%以上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物資短缺的年代,因供銷社員工的努力工作,全國各地物資供應基本達到平衡。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那個年代還出現了“紅色背簍”。畫面上這個就是真實的故事。供銷社職工把商品用背簍背進村寨,再將農戶的產品背出來賣,那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那是一個不能忘記的年代,“背簍精神”、“扁擔精神”,那是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那是一個真正了不起的年代。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說: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新時期,貴州省畢節市全域推進黨組織領辦新型集體合作社。
2019年10月10日畢節市委辦、市政府辦正式印發(畢委辦字〔2019〕77號)文,并發出7個配套文件,組織實施
100%的村成立了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
100%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了村集體合作社
100%的村兩委干部率先加入集體合作社
扶貧資金注入村集體合作社,強弱聯合凝聚鄉村社會。
畢節全市3704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集體合作社,這就是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畢節市七星關區鴨池鎮,轄26個村(社區)70639人,近年圍繞“兩包一干”思路,組建鎮級合作聯社。
一個鎮黨委統領的合作聯社,統籌解決26個村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的產業選擇和市場銷售難題。
什么是“兩包一干”?
包前端:產業選擇,人員培訓,資金籌措,運營管理
包后端:開發市場,組織營銷
全國供銷社系統可以與他們聯合,大力開拓供銷功能。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畢節市出現了縣委統領縣鄉村聯辦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走到這一步具有重大意義
鄉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與縣國有平臺的融合發展,縣委書記才能真正有效地成為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新型的縣域經濟才有利于形成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全國供銷社系統、縣國有經濟平臺,是今日鄉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最可靠的同盟軍。
我們要走向鄉村振興就不能沒有這樣的力量,我們要走向共同富裕也不能沒有這樣的力量。
《走向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課件選
王宏甲說:
畢節市創造性地推行“四個留下”,助力鄉村振興。
“四個留下”是: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留下一批活力強勁的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實厚重的集體資產;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鄉村治理體系。其中第三個留下的有關數據:
全市已無集體經濟“空殼村”。村集體資產總額73.2億元,村均資產202.5萬元。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14.49億元。每個村集體經濟積累2020年底平均達到39.1萬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