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畢節市委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大黨建”為統領,探索出了一條黨組織領辦集體合作社的新路子,為實現全面脫貧、走向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我是第二次到七星關區鴨池鎮觀摩學習鎮黨委統領合作社的經驗做法,進一步體會到“黨建引領、深化改革、組織起來、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
王宏甲老師說:“鴨池鎮的‘兩包一干’不僅有黨支部‘領辦’,更有鎮黨委‘統領’。它有利于全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整體較高水平地穩步推進。它是畢節艱巨的脫貧攻堅戰逼出來的一項重要的體制機制創新。”
我理解了,鴨池鎮經驗,已經跨越了一個村“村社一體”的階段,不僅解決“一戶農民的單打獨斗”問題,還挺進到解決“一個村的單打獨斗”問題,這標志著在新時代合作化道路的實踐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平臺。
鴨池鎮黨委統領合作社,積極探索的“兩包一干”工作思路,完善了管理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提升了鄉村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為打造特色產業規模化生產基地、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搭建了舞臺,走出了一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發展路子。到鴨池鎮觀摩學習,我受益良多。下面我談幾點感想和我今后的工作思路。
鴨池鎮黨委統領合作社的幾點啟示
第一,夯實基層組織是基礎。充分發揮好黨支部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選優配強村級黨支部班子,采取回請、內選、下派等多種方式,把講政治、品行好、懂經濟、會管理、敢擔當、愿奉獻的賢人能人引入村“兩委”班子,充實基層隊伍力量;著力培養、發展青年農民黨員,重點從農村致富能人、應往屆大學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中為基層黨組織“造血”,通過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實現發展黨員和發展經濟“雙贏”。
第二,轉變經營方式是關鍵。采取“兩包一干”方式,由鄉鎮黨委統領謀劃前端的產業選擇、資金籌措、技術服務、規范管理和終端的市場銷售,由村集體合作社組織實施,極大激發合作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把黨的組織體系和重點工作延伸到農業產業鏈上,優化合作聯社和各成員社黨組織設置,在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設立黨小組,實現黨建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互促雙贏。
第三,發動群眾參與是根本。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將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與開展村級自治、法治、德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既有利益聯結的基礎上,創新運用“黨建+積分”管理機制,豐富完善“村規民約”,定期開展積分評價活動,鼓勵群眾創先爭優、比學趕超,推進積分結果與產業分紅有機鏈接,促進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讓群眾在參與合作聯社發展過程中,既嘗到甜頭,又轉變觀念。
織金皂角
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結合我曾經工作過的納雍縣董地鄉領辦創辦集體合作社的一些做法,在下步工作中,我將圍繞“一二三”工作思路,全力推動織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一是建強“一個主體”。突出黨建引領,不斷夯實基層黨的組織。以基層換屆為契機,牢牢把握新時代“好干部”標準,進一步加大人才儲備力度,著力優化村干部人才結構,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和“兩委”“兩會”干部交叉任職,全面建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領導主體。
二是緊扣“兩個效益”。按照“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兩個效益’一起要”要求,動員群眾以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資源資產入股村集體合作社,增強合作社發展動能;在村集體合作社設置勞務、建筑、種植等專業協會組織,全面拓展合作社發展業務范圍,全力實現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和群眾增收兩個目標。
三是發揮“三級作用”。縣、鄉、村分別組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專班,充分發揮三級專班推動作用,積極構建縣級統籌、鄉級統領、村級領辦、部門主幫的聯動機制,全面統籌、逐級抓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工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