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小農經濟問題中的“韌性”觀和‘耐心’觀
吳尚達
《小農經濟必將成為過去,農戶前方道路如何走》(以下簡稱《如何走》),文章很長,因為它重要,所以耐著性子喘了三口氣讀完 。筆者每次讀《實踐論》都是一口氣讀完。
- 《如何走》,其中有兩個觀點,一是"韌性‘’觀,一是‘耐心’觀。雖然不是作者提出來的觀點,但是他態度曖皌,筆者不贊成這兩個觀點。
什么是“韌性”觀呢?就是小農經濟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什么社會制度的國家它都能存活,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有小農經濟,中國兩千年的社會都是小農經濟,社會主義的中國不是又40年了嗎?它是社會的‘定海神針’’和穩定器。它經得住摔打,風吹雨打死求白賴地活著。
什么是“耐心”觀呢、就是改變小農經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需要時間和條件,不能操之過急,要有歷史的耐心。
這兩個觀點本質上是一個觀點,就是小農經濟有其歷史作用,不能輕易地改變它,有了條件它必將成為過去。看來的辯證的,實際上是形而上學的。
小農經濟”韌性論者,代表了一部分知識精英的觀點,這些人把小農經濟看做是社會的“定海神針”,筆者已有評論,在此不再重復。小農經濟‘韌性’論者,對小農經濟認識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是很明顯的,如,認為小農經濟為‘中國制造’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 ,純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作者只看到農民工的作用和拼命掙錢,沒有看到農民工受剝削和將來有一天用錢買命。只看到小農經濟能給‘中國制造’提供廉價的勞動力,沒有想到集體化后的農民會為國有企業提供更廉價的勞動力。作者沒有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上,也沒有站在社會主的立場上。由于立場問題,對打工人就不會有什么同情心。他不知道打工人是怎樣的心情來拼命掙錢的。對于一些站著說話不腰痛的人,筆者是不贊成的。
小農經濟‘韌性’論者思想是落后的。小農經濟的落后性還須擺事實講道理加以論證嗎?社會要進步、生產力要提高,必須有先進的思想作指導,改革40年來,不就是一個“聯產承包責任制”嗎?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就是“分田單干”嗎?'分田單干,不就是從集體化又倒退到小農經濟了嗎?抱著小農經濟不放的人,思想不止于落后還開歷史的倒車。‘三農問題專家們,應當站在社會主義的立場、勞動人民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討論問題,否則,對社會主義、廣大農民有害無益。討論合作化問題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根據應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必須真真懂得現在的農業、現在的農民,如果只是靠主觀想象就高談闊起來,那是毫無用處的。’合作化的問題不是什么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韌性”論者和‘耐心’論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農民走集體化、共同富裕的道路缺乏責任心、沒有緊迫感。’
小農經濟‘韌性’論者,認識不到汪洋大海的小農經濟建不成社會主義的嚴重性,認識不到不改變小農經濟、農村就要兩極分化,勞動人民就要受二茬罪、吃二遍苦的危險性。這些人的屁股恐怕已經坐在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凳子上了。
筆者對“耐心論”也是不贊成的。這也是一部分知識精英的觀點。這個觀點也可以叫做“條件論”。筆者認為,改變分散的小農經濟為集體經濟,不要什么條件,也用不著40年時間或更長的時間,只中央說一句話就辦了,就像廢除人民公社那么簡單一樣。毛澤東時代,黨號召成立合作社,大喇叭一宣傳,農民敲鑼打鼓熱烈歡迎,一晚上就成立了合作社,沒有聽說過還需要入社條件、還需要時間考驗考驗。在那50年代,農村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遵化縣王國藩窮棒子社,23戶貧農,23雙手和三驢腿就是唯一的條件,沒有條件買生產資料大家就上山砍柴賣錢買生產資料。自力更上、艱苦跟斗的精神感動得使人落淚。對比現實,那個‘改革第一村‘’’,那個敢于天下先的小崗18條英雄漢,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的條件,要什么有什么,要錢有錢,要物有物,要人有人,國家、省、縣三級都包了。結果,把沈浩累死在那里,爛泥巴也沒貼上墻。難道,中央扶植這面破旗的時候,就沒有想想他還需要時間和條件?
中國共產黨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黨,它具有先進的思想和理論。列寧說的“沒有革命的理論便沒有革命的運動‘’,具有深刻的意義。改革40年來,黨在發展農業上有哪些先進的思想和理論呢?現在的農業現狀與整個國家現代化協調嗎?”搞“分田單干”的思想是先進的呢,還是落后的呢?共產黨應當走在群眾的前頭帶領他們前進,應當滿熱情地支持他們,而不是冷冷淡淡,更不是阻撓他們前進。中國農村有不少集體化的典型,黨對他們的態度就是黨對群眾運動的態度。
黨的先進性體現在她的革命性上,改變小農經濟為集體化的經濟,是農村的一場革命;把幾億農民組織起來占領社會主義的農村陣地是一場革命。實現這場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
我們必須警惕的是,每當革命或群眾運動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黨內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首先跑出來,指責革命或群眾運動“搞糟了”‘搞早了’。蘇聯考茨基指責十月革命是‘早產兒,沒有生命力’,中國革命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陳獨秀指責群眾運動‘搞糟了‘搞早了’’,中國合作化時期,有人大砍合作社,以小腳女人得姿態領導轟轟烈烈的合作社,以至發展到反對合作化、主張“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兩種思想、兩條道路的斗爭叢未間斷過以至走上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分田單干”的私有化的道路。
世界共運和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證明;沒有真正毛列、毛主義的政黨、沒有馬列‘毛主義最先進的思想和理論作為’指導,要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要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徹底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 2021年2月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