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山西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的一個小康村——東四義村!看到今天,這個富足的村莊,你能想到上個世紀50年代這里曾經是一個“窮、病、瘟疫”村嗎?
1949年,在毛主席及一些領導人的倡議下,一場火熱的群眾性衛生運動開啟了。
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自上而下的傳到了各個鄉鎮,村落。在東四義村,村民們把打掃衛生當做梳頭洗臉一樣的“功課”來做。
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就這樣在村里流傳了開來,成為那個時代獨特的記憶。
就這樣,在所有村民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村里衛生得到了大幅改善,因衛生問題而引發的健康問題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解決!
1952年12月,東義村被評為“全國衛生模范村”;
毛主席親筆寫下:“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的題詞。
周總理親手為他們頒發了國務院的獎狀!
就這樣,東四義村開啟了走向繁榮富強的第一步。接下來的三個策略,讓這個村莊走向了今天的輝煌!
一、堅持毛主席的“集體經濟”
改開初期,不少農村將土地承包出去,但東四義村沒有這樣做。他們堅定的響應著毛主席“集體經濟”的口號,牢牢握住毛主席為他們爭取來的土地!堅持集體經營和使用土地,并一步步的通過機械化來解放了農民。
就這樣,很大程度的避免了浪費和懈怠,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東四義村積攢下了第一桶金!
二、大力興辦“紅色教育”
東四義村早早的意識到了“人才‘給村莊、給國家能帶來的巨大貢獻。在教育方面投入了極大地力度!
東義村孩子凡是考入重點大學,補助2萬,等一系列扶持。如今小小的東四義村人才濟濟!
村莊堅持”紅色教育“。在村里,建有“領袖紀念館”供奉著毛主席等領袖的雕像,“革命英雄紀念館”豎立著革命英雄雷鋒、董存瑞等烈士塑像、“開國元帥紀念館”等等!
無一不在顯示這個村莊的良心!這樣銘記偉人、牢記英雄,將紅色教育擺在明面上的村莊,有什么理由不富強?!
就這一項,他們都該有今日的輝煌!
三、把握機會,完成轉型
東四義帶頭人率先意識到“煤礦、水泥廠”等消耗型產業終究不是長久發展之際。
在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號召下,村里集體投資建設生態環境,將村里3000畝的荒山精心打理,吸引來了一大批體驗生態游、吃農家飯的游客,讓荒山變成子孫的“鐵飯碗”!
這么多年,村領導以“沒有貧困戶,沒有暴發戶”作為目標,將共同富裕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如今的東四義村“一把掃帚掃出新天地”,村容整潔干凈,人民生活富足。
60多年,村民感嘆:能夠毫不動搖的堅持下來,靠的是毛主席親筆題詞的那面紅旗,那面紅旗是他們堅守的“鎮村之寶”!
今天,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東四義村”讓多少掙扎在“貧困村”的村民們羨慕不已?
可,東四義村這樣的成就,是所有村民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一掃帚一掃帚掃出來的安寧和富足!
是東四義村領導人堅持毛澤東思想方針路線、愛黨愛國愛生活帶來的成就,這是他們該享受的美好生活!
澤州縣召開了“紀念毛主席為東四義題詞65周年”的座談會!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依然響應著毛主席的號召,聽從著毛主席的教導!
像這樣,有良心、懂堅守的人民,值得享受這樣的幸福生活!
他們,讓毛主席的號召,沒有埋沒!
他們,讓毛主席的用心,沒有白費!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毛主席的偉大!
他們,用今日的輝煌,證明了毛澤東思想的厲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