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導語:
山東的“合村并居”在引起軒然大波后,終于按下了暫停鍵,但以鄉村振興為名的強行“騰舊村、建花園”恐怕不止山東一家。
被拆的農家小樓
從常理上說,鄉村振興的主體應該是農民,鄉村振興的主要受益者也應該是農民,鄉村振興的實施應該是循序漸進。然而,在一些地方,鄉村振興的實踐已經變成了反常理的運動,農民不僅沒有成為主體,反而成了被排擠的對象;不僅沒有成為受益者,反而成了受損者和受害者。
我們已經知道,這方面的典型是山東。好在山東省政府已經決定按下暫停鍵、全面“回頭看”。但山東之外還有沒有典型?答案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浙江省龍游縣,那里的“美麗鄉村大花園建設”就很典型,而且可能更加典型。
根據龍游縣政府2018年7月出臺的建設實施方案,大花園的全稱是“龍游縣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士元實驗區”。這個實驗區緊鄰衢江,面積14平方公里(即21000畝),它的目標定位是:
★ 以詩畫般花園、高顏值產業、新農人社區、超級版鄉村為取向;
★ 以區域明珠型城市建設總定位為引領;
★ 堅持高起點定位、系統化規劃、集成式打造;
★ 到2020年基本打造完成,努力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耀眼明珠、中國“兩個最優城市”的耀眼明珠、“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的耀眼明珠、浙江大花園核心景區的耀眼明珠、錢塘江唐詩之路的耀眼明珠。
它的五大任務是:土地大流轉、人口大流動、產業大提升、環境大整治、資源大整合。其中的前兩個“大任務”要求,“在2018年9月底前完成片區內土地一次性全流轉”,“在兩年內全面完成區域內4400多人口的流動搬盤、集中集聚,在助推鄉村振興的同時,提高縣域城市化水平。”而大流動的政策導向是優先進縣城、次入開發區、最后就近安置。
實驗區共涉及兩個鄉鎮的5個行政村和33個自然村,其中模環鄉的士元村、茶場新村、前江新村共有農戶1664戶、4419人。按照規劃,這些人必須全部搬遷。這是龍游縣歷史上體量最大、人數最多的搬遷工程,也是衢州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中搬遷體量最大的項目。
關于它的藍圖之美好,當地的官宣平臺有著諸多渲染??傊飯@綜合體、數字化智慧農業園區、旅游風情小鎮、修身養心禪修基地、農業休閑公園,以及“茶韻小鎮,詩意棲居”之類的時髦概念都堆積到了一起,凸顯了“超級”。用2018年擔任縣長、2019年升任縣委書記的張曉峰先生的話說:“‘詩畫般花園、高顏值產業、新農人社區、超級版鄉村’是一個超前的目標,是一個有凝聚力、有號召力的,能夠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方向的目標。”
就常識而言,這樣的目標是會受農民歡迎的。但可能是過于超級和超前,當地的農民無法理解,沒有愉快地配合。能夠理解為什么不愉快地配合。僅從“土地大流轉、人口大流動”即可看出,大花園并不是為當地農民而建,人必須搬走,房屋(許多是建了不久的漂亮小樓)必須拆除,土地必須交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看和“打卡”,而不是為了住和生活,是為了讓旅游者、參觀者、視察者感到“耀眼”。即便沒有完全消除“農”字,但“新農人社區”要以舊農人的騰空為前提。
進一步的問題在于,需要騰空的舊農人不知道將搬往何處,也是未建先拆。目前只有位于龍游縣城東新區的“文成小區安居工程”在建(2019年8月開工,計劃到2021年12月完工,共建設安居房776套)。至于土地流轉費和房屋補償的標準,是每畝水田每年500斤稻谷,樓房一般按700元/平方米、宅基地按300元/平方米計算,讓人不敢相信龍游縣屬于新時代的模范省。
因此,為了在兩年半的時間里“集中打造”這個超級、超前的實驗區,就必須運用“超級手段”,不斷地發動階段性的戰役。詳情可見當地官宣平臺的相關報道(雖然后來的報道也會顯示前面的報道夸大了戰果),比如:
2019年3月23日關于搬遷簽約的報道:7晝夜簽約1616戶!原來,你們是這樣的鐵軍!
2019年10月23日關于騰空住房的報道:刷出新速度,龍游士元實驗區15晝夜騰空交接1052戶!
本月24日和25日關于騰空“清零”和土地流轉簽約“攻堅”的報道:攻堅,攻堅!30 個專班奔忙龍游士元實驗區~
2019年10月22日晚8點42分,縣委組織部包干組完成攻堅任務。
其中的“刷出新速度”一文告訴我們,在那次行動中,全縣動員了74個包干單位、1000多名干部,
“在短短15個晝夜里,這支龍游鐵軍越戰越勇、越戰越強,士元實驗區農房全面騰空首戰告捷:截至10月22日24時,共完成騰空交接1052戶,騰空交接率達81.36%,再次刷新了龍游搬遷史上的首批騰空記錄,再次創造了花園建設中的士元速度。”
由于10月22日24時是首批搬遷戶必須騰空的最后時辰,當天晚上有多個工作組活躍在村民的家里或村里,其中有的交代了精確時間:
——10月22日晚8點42分,縣委組織部包干組以真心換取農戶真情,成功完成所有搬遷戶的騰空交接。該組已全部清零,完成攻堅任務。
——10月22日晚10時30分,在縣市監局包干組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一直在觀望等待的茶場新村搬遷戶壽祿終于騰空交接了。
我們知道這是要張揚什么。但如果跳出宣傳的邏輯,也能夠想象這意味著什么。當本來只應該對付敵人的鐵軍到夜里十點多還“堅守”在村民的家里,它是否屬于明顯的強迫?哪里還有愉快地配合?需要提醒的是,在領導講話、部門表態以及宣傳報道中高頻度出現的嚇人的修辭——勢不可擋、高壓態勢、敢打敢拼、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會讓人以為建設中的大花園成了戰場。當一地的政府以戰爭思維、戰斗姿態和半軍事化手段推行某項“建設”,膽小的人必然擔心:這是否會鬧出人命?
不知道是否鬧出了人命。退一步說,即便真的沒有鬧出人命,上述運動式、高強度的手段運用也難以稱得上善政:那些未必樂意成為鐵軍的人們,畢竟也是人,是人民的公仆,憑什么要被侵犯正常休息的權利?難道公仆必須成為日夜運轉的機器?“五+二”、“白+黑”、“端午無休”之類的安排,難道不會讓他們積勞成疾?
客觀地說,類似的戰爭思維并非任何一地的官員所獨有,它可能是某種巨大的歷史慣性的延續。需要強調的是,“龍游縣超級版美麗鄉村大花園”并不只屬于龍游縣,它是“浙江大花園核心景區”的實驗區。“浙江大花園”涵蓋浙江全境,核心景區有衢州市和麗水市。換句話說,實驗區是核心中的核心,是旗幟。至于整個浙江大花園,它的建設與大灣區、大通道、大都市區的建設并列為“四大建設”,兩位浙江的專家曾這樣解說:
——浙江大花園建設,就是要堅守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底色和底線,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轉換發展方式,是新時代推進美麗浙江、詩畫浙江、生態浙江、綠色浙江、現代文明浙江的載體、平臺和抓手,對浙江經濟轉型和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
——大花園是現代化浙江的發展形態和底色……。浙江打造大花園,就是要圍繞建設全國領先的綠色發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養生福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以衢州、麗水為核心區,加快打造詩畫浙江的鮮活樣板。未來大花園將成為現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態。根據部署,浙江還要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目標要求,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城市、國家公園,力爭到2022年全省有1萬個行政村、1000個小城鎮、100個縣城和城區成為A級景區。
簡直是醉了。我不知道龍游縣一位農民的疑問能否成為醒酒劑:“大花園能當飯吃嗎?”但是如果將沉醉理解為“脫實向虛”的棄農棄糧問題,那么它是由來已久的狀態。讓我們回避那些宣稱要“打造無糧鄉鎮、無糧縣”的極端案例,來看看浙江全省的宏觀數據: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最近幾年,它的農作物播種面積已從6578萬畝降低到不足3000萬畝,減少了55%,其中糧食作物面積從4900萬畝減少到不足1500萬畝,減少了70%;糧食產量從1679萬噸降低到不足600萬噸,減少了64%。鑒于它的5000萬戶籍人口(2018 年,常住人口為5737萬)實際消費的糧食可能達到 2500 萬噸左右,省內糧食自給率目前只有24%。
很可能有人對“糧食自給率”之說不以為然,但它確實也是浙江的底線和底色。不敢妄議整個浙江大花園的規劃是否不切實際,也難以預測那些主打“文旅牌”、走上了“后生產主義”道路的鄉村是否經得住新局勢新浪潮的沖擊。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對于一部分人來說,大花園是能夠當飯吃的。但是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和前提:那“一部分人”必須首先是當地的農民,他們有權利生活在大花園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